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5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质学   4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4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莫霍面是地球内部的最明显的两个一级速度间断面之一,也是地球内部最接近地球表面的全球性分界面,与人类的生存环境关系最为密切,也是最有可能与地表观察的结果相联系。自从莫霍面被发现之后, 在全球性或区域性研究上都备受关注,对其界面性质的确定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相变界面还是化学界面,仍处于争论之中。莫霍面的埋藏深度及其性质的横向不一致,在全球尺度上显示得很明显,大体与地表所见的陆—洋分布相关。本文综述了莫霍面的性质、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元素分布及其热力学、动力学特征,并讨论了莫霍面与找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42.
在简单阐述气候变化和持续发展的概念、意义和关系的基础上,结合陕西省的自然环境情况,提出如何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陕西区域PRED系统协调及持续发展问题战略对策的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43.
44.
陕西省旱涝季度,年度预报和集成预报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玉玺  田武文 《高原气象》1998,17(4):427-436
在大量天气预报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地理环境,气候背景,大型天气过程的转型及“突变”、太阳活动及天文原因选取预报因子,分析了降水特征,确定了旱涝指标。并采用人工神经元网络、等方法建立了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45.
中国西北气候变化及气候与生态环境建设对策的研究 2 0 0 0 (5) 王玉玺92 1 0工程业务应用软件常见故障及对策与维护 2 0 0 0 (3) 夏巧利层状云人工增雨撒播方法的有效性初探2 0 0 0 (1 ) 余兴陕甘宁老区仁用杏适生区划2 0 0 0 (6) 程林仙春季透雨能量分析 2 0 0 0 (1 ) 王荷秀西部大开发中气象服务新思路的思考2 0 0 0 (4) 刘耀武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西部大开发中大有作为 2 0 0 0 (4) 樊鹏2000年度《陕西气象》优秀论文和好文章$陕西气象编辑部…  相似文献   
46.
陕南山地烤烟区小网络气温场和降水场的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陕南山地烤烟区27个气象站点30a(1961-1990)气候资料,用“小网络法”对山地复杂地形下的气温场和降水场做了订正计算,考虑到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等地理因子的影响,根据现有资料建立多元回归方程,求得规划发展的17个县(市)各网各点上的气温和降水量值,分析其他地理分布特点,为有效地开发利用山地热量,水分资源、生产高香型优质烤烟提供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47.
应用卡尔曼滤波方法,结合欧洲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心的数值预报产品,尝试建立西安24h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方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表明卡尔曼滤波方法具有建模简单方便等特点,同时卡尔曼滤波方法对温度和季节变化和数值预报模式的变化都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与动力统计方法(MOS、PP等)相比较具有较大的优势。在数值预报产品的解释应用中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8.
利用500hPa高度场5个相关区作为预报因子,建立流凌预报模型,根据此模型制作松花江流凌预报自动化系统,实现流凌专业预报自动化。  相似文献   
49.
温纳α和β装置探测输水管道的应用效果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介绍高密度电法在输水管道的应用,比较温纳α装置与温纳β装置勘探效果,通过研究对比表明:在输水管道的探测上采用温纳β装置比温纳α.装置效果好。而后对一条输水区采用电极距离分别为2m和4m的温纳β装置进行详细探测,查明输水渠的位置大小以及其下的地质情况。  相似文献   
50.
笔者对塔里木克拉通东南缘大红山花岗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通过大红山花岗岩锆石LA-ICP-MS测年,获得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1732.3±7.4Ma,全岩δ18 OV-SMOW为7.6‰~8.6‰。岩体富硅(SiO2=71.14%~75.85%)、富碱(Na2O+K2O=8.32%~9.94%);稀土配分曲线呈显略右倾的"海鸥型"分布特征,显示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08~0.30);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具有较高Rb(80.9×10-6~129×10-6)、Th(17.3×10-6~28.6×10-6)、Y(62×10-6~220×10-6)、Ga(28.1×10-6~44.6×10-6)和Nb(52.6×10-6~145×10-6)含量,较低的Sr(12.2×10-6~79.3×10-6)含量,Zr+Nb+Ce+Y和104×Ga/Al值均较高,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Sc/Nb-Y/Nb图解,大红山花岗岩为A1型花岗岩,是低压条件下形成。通过计算18个花岗岩样品的锆石饱和温度,TZr为732.45~1128.33℃,平均为916.3℃,属高温花岗岩。大红山花岗岩是由挤压体制向伸展转变过程的地质记录,是伸展构造背景下软流圈上涌或幔源岩浆底侵导致下地壳在高温低压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形成,记录了塔里木克拉通在Columbia超大陆聚合后的高热事件,是克拉通大规模裂解初期阶段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