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08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41.
柚皮生物炭对土壤中磷吸附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农业废弃物柚子皮为原料,在300和600°C下制备得到2种柚皮生物炭(BC300和BC600)。运用元素分析仪、扫描电镜和比表面积仪对生物炭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同时从吸附动力学以及吸附热力学角度探讨生物炭对土壤磷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随制备温度升高,柚皮生物炭芳香性增强,极性减弱。土壤对磷的吸附量随生物炭施加量增加而降低,且添加BC300的土壤对磷的吸附量高于添加BC600的土壤。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可较好描述添加生物炭土壤对磷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行为。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土壤对磷的吸附是吸热和熵增加的自发过程。柚皮生物炭可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对于改良土壤具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42.
本文对泥河湾盆地籍箕滩剖面地表下65~ 75cm、140~150cm、190~ 200cm和300~310cm处的4块泥质样品进行了AMS14C测年,校正后的年代分别为2117cal.a B.P.、3081cal.a B.P.、5481cal.aB.P.和6420cal.a B.P.,表明籍箕滩剖面305cm以上地层形成于全新世中晚期.籍箕滩剖面的孢粉、炭屑和磁化率分析,揭示了研究区中全新世以来的植被演替、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6400~ 5800cal.a B.P.,气候总体温暖湿润,籍箕滩南面的浅山地带可能有森林生长,孢粉百分比和炭屑含量的变化表明,该阶段植被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非常敏感.6000cal.a B.P.前人类活动使籍箕滩剖面南面浅山地带的森林遭到一定破坏;6000~5800cal.a B.P.,籍箕滩周边的人类活动可能有所减弱或迁移他处,籍箕滩剖面南面浅山地带的森林得到一定恢复;5500 cal.a B.P.左右的降温事件和4000 cal.a B.P.左右的干旱事件以及人类活动,使得泥河湾盆地的森林植被破坏后再也没有恢复到之前的景观,草原植被迅速发展;4000~2000cal.a B.P.,气候以冷干为主,区域内森林植被几近消失,只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有小片阔叶灌丛林生长,植被类型表现为草原或干草原.泥河湾盆地中晚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与其他地方的对比表明,东亚季风的衰退具同步性.  相似文献   
43.
44.
随着生态湿地技术在我国的规模化推广应用,湿地植物资源的管理和利用途径成为新的挑战。将湿地植物刈割并移至陆地生态系统是水体系统污染控制的终极途径之一。概述了在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双重背景下,湿地植物资源管理和利用的潜在途径。以南方某133.3 hm2规模化湿地为例进行估算,通过植物刈割,可以直接带走450kg/a磷、9 540 kg/a氮,从而避免潜在二次污染。总结了植物刈割的方法、参数及对湿地的影响。综述了刈割转移生物质的几种潜在后续利用方式:燃料、纤维、工业材料、饲料、肥料及生物炭等。指出在我国目前社会经济背景下,湿地生物质资源二次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深远的环保意义。  相似文献   
45.
总结杜鑫运用炭类药物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擅用经方,灵活应用炭类中药治疗各类妇科疾病,如采用失笑散(方中有蒲黄炭)治疗血瘀型月经过多,采用固中汤(方中有棕榈炭)治疗脾虚型崩漏,以地榆炭为主外用治疗阴疮,以胶文汤(改方中艾叶为艾叶炭)治疗妊娠下血之胎动不安和胎漏等,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6.
晚冰期月亮湖炭屑记录反映的古气候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伍婧  刘强 《地质科学》2013,48(3):860-869
位于大兴安岭中段的月亮湖地处季风/非季风影响过渡地带,其沉积岩心下部886~546 cm的炭屑记录揭示了末次冰期晚期到全新世早期(20.9~10.8 cal.ka B.P.)的古气候演化历史,反映了东亚季风对研究区气候的影响。研究区炭屑浓度的变化主要由可供燃烧的生物量决定,生长在气候温暖时期的森林草原能够提供更多可供燃烧的生物量。在同一植被类型的条件下,气候寒冷湿润时炭屑浓度低,气候温暖干旱时炭屑浓度高。20.9~18.0 cal.ka B.P.炭屑浓度较低, 气候寒冷偏干,18.0~15.3 cal.ka B.P.炭屑浓度最低,气候寒冷湿润,15.3~14.4 cal.ka B.P.炭屑浓度增高,气候开始向温暖的方向发展,14.4~11.8 cal.ka B.P.炭屑浓度快速变化,气候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快速变化,11.8~10.8 cal.ka B.P.炭屑浓度总体较高,气候温暖湿润。<50 μm的炭屑浓度指示了区域火演化的历史, >50 μm的炭屑则反映了当地野火发生的状况。  相似文献   
47.
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术界对于人类使用火的历史与过程做了大量的研究,检验古人类遗址区域是否发生过燃烧事件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地进步。通过对南非开普敦Wonderwerk洞穴、以色列Qesem洞穴、北京周口店猿人洞以及湖北黄龙洞等地古人类用火相关文献的系统调研和归纳总结,认为探讨一个遗址是否存在古人类主动用火时,首先要获取该遗址的文化考古和地层资料,确定是否曾发生过燃烧事件,然后分析是何物质发生燃烧,以及与人类活动的联系。分析表明,目前还没有任何单一的方法可以确定更新世早期的古人类用火信息,多种方法的结合才可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结论。选择宏观形态分析初步判断有火活动的区域,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元素碳含量分析等地球化学手段确定火事件发生的确切证据,再利微观形态及微地层分析对完整沉积物进行系统研究以揭示其就地用火的可能性,从而形成古人类用火的完整证据链。由于碳稳定同位素在植被、气候与人类活动相互联系方面的广泛应用,在古人类用火研究引入这一技术手段,可为该领域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48.
以KMnO4、苯胺、LiOH和生物质碳气凝胶(BCA)为原料,通过水热沉积法得到了锰酸锂(LMO)负载的生物质碳气凝胶(BCA@LMO),并用HCl酸洗后得到了BCA@HMO复合锂吸附剂。利用IR、XRD、XPS、SEM、EDS、Mapping、BET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H值、离子强度、初始浓度、温度和吸附时间对锂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吸附剂为介孔结构,其孔道内和表面具有丰富的锰酸锂颗粒,Li+的最大平衡吸附量在pH=12时为4.07 mmol·g-1,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线和准二阶动力学模型,升高温度和碱性环境利于Li+的吸附。吸附机理为H+与Li+的离子交换。复合吸附剂较好地改善了锰系锂吸附剂固液分离困难的问题,该吸附剂在实际南翼山盐田和东台吉乃尔盐田卤水(2.92 mmol·g-1)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因此,该吸附剂在卤水锂的分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潜力。  相似文献   
49.
文章介绍了大型海藻作为一种新的生物质能源,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不与粮争地,对农产品的产量和价格没有影响,所以以大型海藻为主的生物质能成为生物质能研究的新焦点。大型海藻对水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有很重要的意义。分析和探讨在三沙市海域进行大型海藻养殖,可以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新能源。  相似文献   
50.
陈喜峰 《地质与勘探》2010,46(1):113-119
为探讨炭窑口矿区变质基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对其产出特征、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其原岩为钾质细碧岩,属碱性火山岩,富集轻稀土和不相容元素,而亏损重稀土和相容元素(如Nb、Ta和Ti),具有与火山弧基性火山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其稀土元素分配型式表明其成岩物质来源于地幔。通过构造环境分析,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矿区变质基性火山岩的形成构造环境为大陆边缘火山弧造山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