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02篇
  免费   2864篇
  国内免费   2944篇
测绘学   1018篇
大气科学   1458篇
地球物理   4378篇
地质学   6003篇
海洋学   2295篇
天文学   304篇
综合类   965篇
自然地理   1789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436篇
  2022年   518篇
  2021年   588篇
  2020年   484篇
  2019年   628篇
  2018年   452篇
  2017年   444篇
  2016年   426篇
  2015年   495篇
  2014年   827篇
  2013年   575篇
  2012年   755篇
  2011年   753篇
  2010年   780篇
  2009年   735篇
  2008年   770篇
  2007年   656篇
  2006年   700篇
  2005年   673篇
  2004年   578篇
  2003年   671篇
  2002年   657篇
  2001年   635篇
  2000年   484篇
  1999年   387篇
  1998年   441篇
  1997年   359篇
  1996年   352篇
  1995年   318篇
  1994年   290篇
  1993年   270篇
  1992年   266篇
  1991年   196篇
  1990年   171篇
  1989年   124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7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3篇
  195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杨建新  陈安平 《铀矿地质》2008,24(2):96-100
文章阐述了呼斯梁地区地质特征、含矿地层特征、砂体分布、古层间氧化带发育及铀矿化特征,总结了该区铀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指出该区西部纳岭沟矿段为下翼矿体,并有望发展成大型铀矿带,推测卷头部位位于其南侧,可能为皂火壕矿带向西的延伸,埋深大,较难控制;而东部农胜新地段铀矿化产于辫状河道的北侧,受灰色残留体探制,矿体埋深浅、地层结构有利,有望发展成新的铀成矿带.  相似文献   
42.
长82亚油层组是甘肃庆城地区庄19井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中储集砂岩相对富集的层位,但砂岩低渗透性的特点显著,成为影响该区石油储产量增长的主要地质因素。结合前人的相关工作,通过钻井岩心观察、测井曲线分析、储层岩石实验测试等工作,详细地分析了庄19井区长82亚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的地质特征,认为沉积微相和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控制低渗透性储集砂岩发育和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寻找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代表的有利储集相带砂岩体是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3.
泌阳凹陷毕店地区核三段湖底扇与重力流沉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店地区处于泌阳凹陷中部,属于深水沉积区,含砂率多数在20%.该区核桃园组三段Ⅲ~Ⅵ砂组可识别出湖泊相和湖底扇相,具有较为典型的重力流沉积特征.在取心井段中可寻找到液化流、滑塌、拉裂与掉落岩块的滑动证据;此外,发育砂纹层理、泄水沟构造及渫状构造,后二者见于鲍玛序列C段,它们和砂纹层理伴生,这些岩块的上下层均为鲍玛BE段组合的浊积岩所构成的平整岩层.层拉平的地震剖面也表明核三段Ⅳ砂组中的平行、亚平行地震相之间夹有透镜状或波状、眼球状反射结构,平行、亚平行反射解释为深水背景泥沉积,而波状与眼球状反射为典型的湖底扇.  相似文献   
44.
朱艺峰  林霞  徐同成 《海洋学报》2006,28(5):101-106
实验设置了一直投喂、周期性饥饿1,2,3,4d和一直饥饿6个处理组,采用轮虫单个体培养,检验周期性饥饿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实验种群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一直投喂组的生殖价最高,对轮虫种群的潜在增长最有利,随饥饿强度的增大,生殖价减小.不同处理下,轮虫个体寿命与其生殖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747).轮虫在受到饥饿后,寿命略有增长,但不同处理对轮虫的平均寿命(10.8~13.1d)和生殖期(6.3~8.3d)均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饥饿强度增大时,轮虫个体的总产幼数、总产卵量显著下降(P<0.05),产第1幼、最后1幼、第1卵、最后1卵时间显著延长(P<0.05);同时,种群参数的世代时间(T)随饥饿强度增加而增大,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和净生殖率(R0)却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5.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是中国重要的养殖鱼类之一, 其生活史经历不同的栖息地和光环境, 视觉器官结构及视觉功能也具有适应性发育特征和可塑性。本研究以不同发育阶段的大菱鲆幼鱼为对象, 探究了其视网膜结构变化、视蛋白基因的表达特征及其与光谱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随着大菱鲆幼鱼的生长发育, 其视网膜的外核层逐渐变厚; 视锥视杆层的厚度变化不明显; 而内核层与神经节细胞层逐渐变薄。视紫红质基因rh1与视蛋白基因总表达量的比例上升, 由2月龄的57.35%上升到9月龄77.19%; 视锥蛋白基因与视蛋白基因总表达量的比例下降; 其中红视蛋白基因lws 由2月龄的4.49%下降至9月龄的0.13%。将7月龄的大菱鲆幼鱼用不同光谱处理75 d后, 其视蛋白基因的表达会随光谱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与全光谱相比, rh2b1sws2sws1在红、黄光下的表达量显著下降, 而rh2b1在蓝、绿光下表达显著上升、sws2在绿光下表达显著上升, 其他则变化不显著(P<0.05)。黄、绿、蓝及全光谱下rh2基因家族与视蛋白基因总表达量的比例最高, 而红光下基因rh1的表达量占比最高。大菱鲆幼鱼在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光谱处理下表现出了视蛋白基因表达的可塑性以适应不同水层的光谱环境。本研究为探究大菱鲆对光环境的适应机制及工厂化养殖光照调控技术的建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6.
川蔓草(Ruppia)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咸水、半咸水生境中的广义海草, 其形成的川蔓草床具有重要的生态学价值。然而, 对于其在中国境内的分布情况尚缺乏大范围的调查。基于此, 本研究于2016—2019年对中国辽宁-浙江沿海区域的川蔓草分布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 探究了调查区域内川蔓草的生境分布类型, 及生态特征, 分析了川蔓草床的主要威胁, 并提出了对川蔓草床科学管理的建议。结果表明: 川蔓草在中国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均有分布; 分布面积超过2 100 ha; 该区域内分布的川蔓草物种均为中国川蔓草, 主要分布生境包括咸水养殖池塘、咸水沟渠(池塘)、盐场、瀉湖(湖泊)、潮间带(围堰)5类; 人类活动影响(人工清捞、施药、河道工程等)与极端气候事件(极端干旱事件)都会导致川蔓草床退化, 但大部分川蔓草床可以依靠沉积物中的种子库在环境适宜时进行种群恢复; 不同生境中的川蔓草种群特征差异较大, 因此, 对不同生境中的川蔓草应制定差异性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7.
测定了2株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 P1、P2的psbA基因序列。发现得到的2个序列完全相同。以P2序列对比分析了P.globosa和P.antarctica的psbA基因在DNA序列、氮基酸序列和RNA二级结构上的差异性,发现2种棕囊藻psbA基因DNA序列和氨基酸序列非常保守,无插入/缺失,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率分别为1.88%和1.13%。与核基因核苷酸的碱基替换不同,psbA基因核苷酸的碱基替换主要发生在密码子的第1位上。且不引起氨基酸的变化,引起氨基酸变化的碱基替换都发生在密码子的第2位和第3位上。在RNA二级结构上两序列的1~4茎环结构完全相同,表现出明显的棕囊藻属的特异性,其它结构区域差异较大。种间差异表现明显。由于psbA基因DNA序列和氨基酸序列非常保守,可能不适宜棕囊藻属的系统发育分析。但其RNA二级结构可能对于棕囊藻的分子分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8.
南海大鹏湾夜光藻种群在其生态群落中的地位和功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了1991年上半年南海大鹏湾盐田水域夜光菏和浮游动、植物之间的种群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在春季高峰期3月至5月初,调查海域共出现12个夜光藻和浮游动、植物高峰。其中,以发生4次赤潮的夜光藻种群占主导地位,其次是枝角类的鸟啄尖头蚤,其最高数量高达96238ind/m^3。相比之下,在夜光藻和枝角类岛啄尖头捕食压力的影响下,浮游植物的春季高峰并不显著。调查结果表明夜光藻的过度繁殖,不但对产浮游性卵的  相似文献   
49.
杭州湾潮间带生态学研究:Ⅲ.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盐度,底质,潮流等环境生态因子及群落结构的差异,结合相似性比较及聚类分析,杭州湾潮间带生物群落可划分为三个类型:湾底群落,湾中群落和湾口群落。从湾底向湾口,群落多样性指数,丰度d值皆呈增大趋势,而优势度D值逐步减小,表明群落结构比湾底到湾口由简单趋向复杂。  相似文献   
50.
应用戊二醛、锇酸固定,环氧树脂包埋,醋酸双氧铀-柠檬酸铅制作切片,以透射电镜观察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壳孢子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壳孢子外包被一层薄的细胞壁,中央为一个由同心片层结构的类囊体膜构成的轴生星状色素体,色素体中有一个无淀粉鞘包被的蛋白核,类囊体膜上附有嗜锇性的质体小球.壳孢子细胞核位于色素体的一侧,呈不规则的长圆形,核仁偏于核的一侧.在胞质中分布有线粒体、红藻淀粉、液泡等细胞器.与放散前的成熟壳孢子囊枝细胞超微结构比较,成熟壳孢子超微结构的变化主要有细胞壁变薄,色素体结构松散甚至退化,蛋白核分裂,液泡数量增多而红藻淀粉数量减少等,这些变化反映了成熟壳孢子基本细胞特征,同时反映了在壳孢子生长发育过程中温度下降、光照时间缩短和光照强度减弱等环境因素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