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248篇
测绘学   120篇
大气科学   183篇
地球物理   74篇
地质学   481篇
海洋学   15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欧亚大陆夏季地表气温在近四十年有显著的升温趋势,本文基于ERA5再分析数据研究了1979~2019年间欧亚大陆不同区域的夏季地表气温的变化特征,并利用气候反馈响应分析方法揭示了各区域变暖原因的异同。作为全球海拔最高的大地形,青藏高原在过去四十年经历了显著的增温过程。青藏高原周边相对低海拔的地区(如北非—南欧地区、蒙古地区、东北亚地区)同样表现出明显的变暖特征,而高原南侧的南亚地区的地表气温却变化不明显。青藏高原夏季积雪融化引起的地表反照率减小使得更多短波辐射到达地表,放大高原地表增暖。北非—南欧地区增暖则主要源于大气气溶胶含量减少造成的入射短波辐射增加。同时,大气温度升高导致的向下长波辐射增强对北非—南欧地区以及蒙古地区的增暖都有显著贡献。此外,东北亚地区云的减少是造成其地表增暖最主要的过程,而南亚地区则是水汽增加和感热通量减少造成的增温与云和气溶胶增加造成的降温相抵消,因而温度变化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42.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BSR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岩石物性研究成果,利用模型地震正演分析方法技术,对水合物沉积层的底界反射——BSR的成因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BSR的成因及其振幅的强弱与水合物沉积层、含游离气沉积层的厚度、饱和度及地震反射波的主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43.
AVO技术在水合物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VO技术正被应用到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真假BSR识别和水合物沉积层的储藏参数预测。在研究了水合物沉积层与其上下围岩(层)之间不同的地球物理特征(尤其是纵、横波速度)差异以及不同的岩性组合带来的AVO效应的差异的基础上,根据AVO技术的特点,制定了利用AVO技术进行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真假BSR识别和水合物沉积层的储藏参数预测的方法技术路线和流程。  相似文献   
44.
油气资源是在漫长的物质历史时期由沉积物中的有机质转化而来的,油气生成之后,经运移,聚集而成藏,油气资源在地下的分布具明显的地理特征。在地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切与地理特征相关的数据信息的良好载体,是用来定量地采集,管理,分析具空间地理特性的油气资源区域分布的最好工具,黄海盆地油气资源勘查可视化数据库是中国海域油气资源可视化数据库的一个组成部分,以黄海盆地油气勘查可视化数据库为例,论述用GIS技术建立中国海域油气资源可视化数据库设计与实现的方法,将枯燥的数据信息转化为可视化的结论,为油气资源勘探部署,规划管理及决策提供直观快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45.
对3种蛏类大竹蛏(Solen grandis),长竹蛏(Solen strictus)和小刀蛏(Cultellus attenuatus)的线粒体16SrRNA和COI基因片段序列进行了比较并对其系统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的序列总长度分别为472-481bp(16S)和658bp(COI)。3种蛏序列的碱基组成均显示出较高的A+T比例(16SrRNA基因62.1%;COI基因62.8%)。对位排序比较表明,16SrRNA片段种内个体间变异较小,3种类间存在128个碱基变异位点(其中包括127个简约信息位点)和5个插入/缺失位点,总共12个碱基长;COI片段有200个碱基存在变异,其中包括191个简约信息位点,不存在任何插入/缺失位点。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6SrRNA和COI基因片段大竹蛏与长竹蛏两片段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856和0.1712,两竹蛏类与小刀蛏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3054,0.2798和0.2662,0.2933。作者认为小刀蛏与竹蛏之间的遗传距离已达到科之间的水平,结果支持将其提升为刀蛏科的分类观点。3种蛏类线粒体16SrRNA和COI基因在种间明显的多态性,证实了16SrRNA和COI基因序列均普遍适用于蛏类种及以上阶元的系统学分析。  相似文献   
46.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RAPD技术对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的四个自然群体(大连、烟台、青岛、韩国)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2个随机引物在四个群体中共检测到123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09个,多态位点比例为88.62%;四个群体中均未检测到各群体特有的扩增带。韩国、烟台、大连、青岛四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分别为0.2557、0.2557、0.2344和0.2249,以韩国和烟台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其次为大连群体,青岛群体最低,但它们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平均数Hpop为0.2427,整个栉孔扇贝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sp为0.2503。遗传多样性剖分显示,绝大多数(97%)的遗传多样性是由群体内不同个体间的差异造成的,只有很小部分(3%)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有关。而采用基于单倍型(等位基因)之间的进化距离的AMOVA分析得到的这两个数据则分别为99%和1%,Φ值为0.010,且P=0.05,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明显程度位于临界值。  相似文献   
47.
三角褐指藻细胞密度对累积和排出 65Zn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所在渤海湾污染调查中发现河口区沉积物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如Zn在大沽河口外表层底质中的浓度已达131.5ppm~1)远高于本底值(70ppm)。渤海湾由于水质肥沃、饵料丰富,因而是我国北方海区的重要渔场之一。为研究近海河口区饵料细胞密度与污染物  相似文献   
48.
本文研究了光照、温度对小球藻(Chlorella sp.)吸收~(60)Co和~(137)Cs以及对生长的影响。实验是在~(60)Co,~(137)Cs混合示踪条件下进行的,结果表明:(1)小球藻对~(60)Co有着很高的累积能力,而对~(137)Cs的累积能力较低;(2)光照无论对藻吸收~(60)Co还是吸收~(137)Cs的浓缩系数的影响都是全光照>半光照>黑暗;(3)温度升高藻吸收~(60)Co的浓缩系数增大;(4)小球藻在全光照、28℃时的生长最好,而在黑暗、35℃时的生长最差。  相似文献   
49.
黄海海域陆相中生界油气远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黄海海域油气勘探已40余载,尚未实现油气突破,其找油前景引起石油地质学家的极大关注。根据前人的认识和最新研究成果,结合邻区油气地化资料,探讨了黄海海域中生界地层生、储、盖特征,特别是白垩系,它分布广,厚度大,烃源岩达到较好生油岩标准,并且生、储、盖组合理想,中生界是该区下部油气勘探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50.
蜈蚣藻离体再生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蜈蚣藻(Grateloupia filicina C. Ag.)是生长在潮间带或低潮带附近的一种红藻。它生长的繁盛季节是在夏季,因此,夏天到海边常见到蜈蚣藻的枝体或碎段随着波浪或潮流被漂到岸边。这些枝离破碎的藻体在海洋中有无再生能力,能否形成一个新的个体呢?近年来,科学工作者曾对海藻进行了切段再生和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