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北纬20—50°的大陆地震构造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活动是岩石圈构造变动的突出表现。按地震发生的构造环境和地理分布,地球地震活动可分属于三大地震构造系统,(1)环太平洋地震构造系;(2)洋脊地震构造系和(3)大陆地震构造系。众所周知,除了环太平洋是全球地震活动最密集的地带而外,再就是陆壳分布区。亚、欧、美、非和澳洲各大陆内均有浅源地震活动,但它们突出地集中分布在北纬20—50°之  相似文献   
42.
本文研究了唐山7.8级强震孕育的各个阶段,尤其是中期阶段的区域地震活动性的主要特征。指出1975年后,异常的转折及主震的低应力降等现象表明,强震可能发生于应力峰值之后的下降段。由震前震源周围地温的增高推测,在应力下降的同时,由于热软化作用,介质强度迅速降低,导致强震发生。  相似文献   
43.
本文研宄唐山余震活动时空分布特征,提出唐山余震活动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和三个余震活动亚区。文中讨论了这一分布特征与震源区地质构造、深部结构以及主震前后地面形变特征的关系。最后指出,主震后应力场的重新分布以及膨胀-流体流动理论可以作为唐山余震成因的一种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44.
秦岭商丹带内黑河地区砾岩沉积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孟庆任  薛峰 《沉积学报》1994,12(3):37-46
发育于秦岭板块结合部位的黑河砾岩是由水下碎屑流,颗粒流和砾质高密度浊流形成的。它们与周围相关岩相一起构成了二个明显的相组合,代有了二个独立的裙状沉积体。组合Ⅰ中的砾岩是由火山泥流泻入浅水碳酸盐台地之上沉积而成,而组合Ⅱ中的砾岩则与中一细粒浊积岩一起表现为深水远端沉积。砾岩的形成和发展与古生代秦岭板块的俯冲及相邻火山岛弧的演化密切相关,是当时弧前盆地沉积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5.
8月份,肇源县发生严重汛情,松嫩两江洪峰如同脱缰的野马,一峰压一峰、一峰高一峰的向百里长堤扑来,对大庆市、对肇源县构成了严重威胁。肇源县全面进入“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减大灾”的战斗之中。做为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部门,肇源县国土资源局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46.
针对传统的基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室内定位算法存在着低精度和慢收敛问题,且考虑到室内环境复杂,通常存在多径效应,无法使用信号强度衰减测距模型进行精确定位,提出一种改进的人工鱼群优化的BP神经网络WiFi指纹室内定位算法.利用人工鱼群觅食和寻优方式来提高全局寻优搜索的速度和能力,采用改进的人工鱼群算法(IAFSA)优化选取室内定位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有效避免了传统BP神经网络的预测值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同时利用高斯滤波对信号进行去噪处理,建立采样点获取到的信号强度值(RSSI)与位置坐标的关系.实验结果证明所提方法与传统的BP神经网络方法相比,平均定位误差减少了0.75 m,平均定位精度提高32.2%,提高了定位可靠性,算法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7.
东亚夏季风和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模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陈红  薛峰 《大气科学》2013,37(5):1143-1153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第四代大气环流模式模拟了1970年代末东亚夏季风和相关的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观测海温强迫下,模式能模拟出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减弱及 相关的环流场变化,包括东亚沿海的偏北风异常以及西太平洋副高的形态变化,模式还较好再现了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雨型变化,即长江流域降水偏多,而华北和华南偏少,但位置略偏南。基于奇异值分解(SVD)的分析表明,热带海洋变暖是这次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减弱的主要因素,这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在1970年代末期的位相转变有关。此外,模式还较好模拟了长江流域的变冷趋势,进而减弱了海陆温差,使东亚夏季风减弱。  相似文献   
48.
StudyofcalibrationfunctionforsurfacewavemagnitudeofDK1seismographsFENGXUE(薛峰)YONGZHAO(赵永)CenterforAnalysisandPrediction,Stat...  相似文献   
49.
NCEP/NCAR再分析资料所揭示的全球季风降水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林壬萍  周天军  薛峰  张丽霞 《大气科学》2012,36(5):1027-1040
大气模式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当前的大气模式在模拟季风降水时均存在较大偏差,目前尚不清楚该偏差是来自模式环流场还是模式物理过程.再分析资料由于同化了各类观测和卫星资料,其大气环流近似可被视作是“真实”的.再分析资料中的降水场是在基本真实的环流场强迫下,由当前最先进的数值预报模式计算输出的.因此,再分析资料的降水场能...  相似文献   
50.
使用多种长期观测和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北半球冬季阿留申低压和冰岛低压相关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两低压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使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海平面气压形成跷跷板式的变化(Aleutian Low-Icelandic Low Seesaw,AIS)。此外,AIS还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在1935~1949年和1980年后较为显著,其余时期并不显著。对1980年代的年代际转变分析表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在1970年代末的位相转变是AIS这次年代际转变的主要原因。PDO由负位相转变为正位相,使全球大部分大洋海表温度升高,而北太平洋海表温度降低,两低压显著变深,低压南部西风增强,从而通过Rossby波的频散效应使两低压强度形成显著负相关。1930年代中期的年代际转变与此类似,但强度较弱。同时,年代际背景的变化也影响到两低压的年际变化。在给定海表温度和海冰分布的驱动下,大气环流模式IAP AGCM4能基本模拟出AIS年代际转变的过程和机理,但仍存在一些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