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58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2018—2020年汛期(5—9月)京藏高速青海省公路沿线交通自动监测站逐小时气象观测资料,研究路面水膜厚度变化特征,构建水膜厚度与气象因子的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 京藏高速公路高庙桥站和汉庄村站逐小时路面水膜厚度主要分布均在0.0~0.2 mm之间,频率分别为66.0%和63.0%,大于0.5 mm以上的路面水膜厚度频率均较小(10.0%),2站均属于强变异性地区。(2) 采用相对阈值法统计分析,发现2站路面水膜厚度在0.1 mm以内的比例分别为33.8%和36.3%,路面水膜厚度在0.1~0.6 mm之间的比例分别为59.2%和56.0%,路面水膜厚度大于0.7 mm以上即易发生水滑,引起车辆失稳、失控等危险的比例分别为7.0%和7.6%。(3) 路面水膜厚度日变化和月变化特征明显。高庙桥站和汉庄村站水膜厚度的月变化均呈弱双峰性,2站的月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高庙桥站的日变化峰值出现在02:00—06:00,低谷出现在14:00—16:00,汉庄村站日变化峰值出现在06:00,低谷出现在16:00。(4) 随着降水强度的增加,平均水膜厚度均遵循幂函数关系迅速增加;在降水强度0.00~1.75 mm·h-1之间时,平均水膜厚度增加趋势明显,降水强度大于1.76 mm·h-1平均水膜厚度变化有增有减。(5) 采用多元回归统计方法建立依据气象因子和不同降水强度下分别构建的水膜厚度模型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可在实际业务工作中推广应用。(6) 不同降水强度下构建的水膜厚度模型计算值明显高于季天剑模型和罗京模型,本文模型与罗京模型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水膜厚度随降雨强度增加增长趋势明显,季天剑模型水膜厚度计算值随降雨强度增加增长趋势缓慢。研究成果可应用于高原环境雨天车速管理和路面交通安全管理,能够为公路设计人员或运营管理人员提供辅助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42.
近34 a青藏高原年气温变化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21  
 对高原地区34 a(1971—2004年)82站共13 883 d的逐日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资料进行了统计,用REOF方法进行了分区,并讨论了趋势变化,结果表明:①无论年平均气温,还是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以35°N为界的南北变化的区域特征明显。在年平均气温和年最低气温中,西藏地区的累计方差比青海地区大,年最高气温中青海地区的累计方差比西藏地区大。②青藏高原地区年温度的分布主要取决于海拔高度、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而年温度的标准差与高原地区年降水的分布相似,但趋势相反,标准差大的区域主要在高原的西北部和四川的西南部。③高原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年最高和最低气温基本上是以增温的趋势为主,高原的西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增温幅度最明显,尤其以柴达木盆地增温幅度最大,增加幅度为0.8℃·(10a)-1以上。年最高温度青海的增幅比西藏明显,而年平均最低温度西藏的增幅比青海明显。  相似文献   
43.
简要综述了我国农业气候资源区划研究历史和研究进展;评述了农业气候区划指标的确定方法和农业气候区划方法;概述了GIS技术在农业气候区划中的应用,指出目前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其特点是利用"3S"技术进行细网格的推算,应用GIS技术发展适合地方资源特点的特色农业和精细农业。并对目前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4.
青海作为草地大省,草地碳汇潜力巨大。在全球气候暖干化的强(A2a)、弱(B2a)情景下,青海省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青海省潜在草地的主体是冻原高山草地大类,占青海省潜在草地总面积的75.69%,其潜在碳汇占全省草地潜在碳汇的87.22%。与近50年(1950-2000)相比,未来(2001-2050)A2a、B2a情景下青海省将呈现草地面积减少,林地面积增加的态势,草地面积将分别减少30.71%和28.5%;草地潜在碳汇将分别降低25.55%和20.82%,气候暖湿化趋势有利于植被总碳汇的增加,主体上是以冻原高山草地大类碳汇大幅减少,温带森林(在青海具体为寒温性针叶林类)碳汇增加为特征。  相似文献   
45.
海北地区是干旱易发区,土壤墒情的监测预测对于指导抗旱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自然降水数据,结合土壤物理参数,建立了海北地区土壤反演模型。分析表明:表层土壤水分随降水量变化显著,深层土壤变化一般,但在发生干旱时土壤水分与降水匹配较好;浅层土壤体积含水率与旬降水量之间相关性在0.70以上,且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自动站土壤体积含水率数据基本能够代表土壤墒情状况,与人工观测数据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土壤墒情反演值与实测值相关性在0.79以上。  相似文献   
46.
青藏高原湿地土壤冻结、融化期间的陆面过程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青藏高原中部玉树隆宝湿地2015年7月-2016年7月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土壤冻结、融化前后土壤温、湿度和地表能量收支特征,结果表明:冻土持续时期为12月至次年4月,深层土壤的冻结较浅层土壤滞后,融化过程快于冻结过程,5-40 cm土壤全部冻结历时51 d,全部融化历时19 d。土壤体积含水量年变化幅度达0.6 m3/m3。冻结过程5-40 cm土壤体积含水量下降,融化过程5-10 cm土壤体积含水量升高。土壤冻结之后,感热通量白天的值升高,潜热通量白天的值降低,净辐射和土壤热通量均降低,土壤热通量日变化幅度增大。土壤融化之后,潜热通量、净辐射和土壤热通量白天的值升高。地表反照率、鲍恩比、土壤热导率和土壤热扩散率冻结后增大融化后减小,土壤热容量冻结后减小融化后增大。  相似文献   
47.
祁连山区夏季降水过程天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500hPa盛行气流为主,参考FY-2D卫星云图云型特征,将2007年7~8月祁连山区的31次降水过程作天气分型。取30°~45°N范围500hPa110°E的格点平均位势高度与90°E平均位势高度之差值为分类标准。分成3个主型,西南气流型、西北气流型和平直西风气流型。西南气流型又分移动型和阻塞型两个副型。西北气流型分西北气流冷平流型和河套冷涡两个副型。用试验区中尺度自动站网的降水资料,探讨降水量与海拔高度和坡向的关系,分析产生降水过程各天气类型的环流特征及其降水强度,发现在不同的大尺度流型下,地形的动力和热力作用会造成迥然不同的地形强迫中尺度系统。  相似文献   
48.
河西地区土地荒漠化现状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之一。甘肃河西地区地处西北内陆,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荒漠化极为严重。本对河西走廊荒漠化现状作了初步探讨,对其成因作了具体分析,重点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提出了河西地区协调发展及荒漠化防治的途径,针对河西地区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荒漠化防治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9.
基于NOAA/AVHRR数据的青海省草地生产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生态环境,特别是草地资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利用美国地球资源观测系统数据中心探路数据库(Pathfinder Data Sets)的1981—1999年序列的NOAA/MAVHRR NDVI资料,阐述了该资料的处理方法、研究草地生产力动态变化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并分析了近20a来青海省草地生产力变化的空间和时间特征以及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50.
本应用模糊数学的理论,采用相对评估指标,对青藏高原发生的雪灾进行客观的评估。结果表明,对于已发生的雪灾,其评估结果更加趋于客观、合理,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