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别山造山带内广泛发育晚中生代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天柱山岩体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位于分隔南大别超高压变质带与北大别杂岩之间的五河-水吼断裂带附近.该岩体是个由多期次侵位构成的复式岩体,自早到晚依次为闪长岩→石英正长岩/花岗闪长岩→碱长花岗岩.整个杂岩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但碱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性质与构成杂岩体的其他类型岩...  相似文献   
42.
离岸人工岛对砂质海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海阳人工岛拟建在砂质海岸外。运用冲淤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海阳人工岛建成后在无风理想状况和各向大风条件下海底的蚀淤变化,据此分析人工岛建设对砂质海岸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岛建成后,周边区域整体呈微淤积状态,基本维持了在工程建设前的状态;人工岛北侧和南侧始终处于微冲刷状态,不会形成连岛沙坝;其东侧、西侧局部区域呈微冲刷状态,利于砂质海岸的维护;在波、流综合作用条件下人工岛工程的建设不会使北侧的海滩产生较明显的蚀淤变化。  相似文献   
43.
马芳  吕萍 《中国沙漠》2019,39(3):98-106
与火星类似,柴达木盆地的新月形沙丘和线性沙丘共存现象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为探究该现象的发育环境和形成条件,以全球典型新月形沙丘和线性沙丘共存区域为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区域附近气象站点3 a风速、风向数据,分析这些典型区的风况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的新月形沙丘与线性沙丘共存区域,风速存在明显差异,柴达木盆地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共存区域年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均小于沙特阿拉伯沙漠和撒哈拉沙漠;起沙风风向控制沙丘走向,多数共存区域全年起沙风风向较单一,部分区域存在明显的主次风,且主次风风向夹角为锐角;新月形沙丘和线性沙丘可共存于在高、中、低风能环境,中、低风向变率锐双峰或宽单峰风况,沙丘发育受风能环境影响较小,可能受风向变率、下垫面和沙源供应影响大;合成输沙势方向与沙丘走向一致且季节变化小,输沙方向稳定。部分气象站点距离研究区较远,对于研究区的风况指示意义有限。  相似文献   
44.
乌兰布和沙漠西南部风况对穹状沙丘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迎  吕萍  马芳  梁准  许明静 《中国沙漠》2021,41(2):19-26
风是塑造沙丘形态的主要动力,目前对穹状沙丘的形成动力学过程尚不清楚。为探讨风况对穹状沙丘形成和演化的影响,以乌兰布和沙漠西南部穹状沙丘为例,利用吉兰泰气象站风速风向数据和Google Earth影像测量沙丘形态参数,分析风况对穹状沙丘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乌兰布和沙漠西南部主风向为西北风,次风向为西南风和东北风,3组方向起沙风频率相当。年输沙势为172.90 VU,RDP/DP为0.39,属于低风能环境,中变率风况。(2)乌兰布和沙漠穹状沙丘长短轴之比为1.31∶1,呈椭圆形,沙丘平均走向为110.66°,与当地盛行风向大致平行,接近于合成输沙方向,盛行风向对沙丘走向有着显著影响。(3)乌兰布和沙漠西南部穹状沙丘发育在低风能、多风况条件下,春季的西北风与夏季的东北风和秋冬两季的西南风3组不同方向且强度相当的风共同作用,抑制了沙丘的滑面形成,沙丘演化过程受阻,从而使得沙丘形态长期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45.
多通道卫星云图云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芳  张强  郭铌  张杰 《大气科学》2007,31(1):119-128
通过对2002年7、8、9三个月,范围为(8.65°N~59.65°N,73.22°E~134.42°E)的GMS-5卫星云图3000多次数字资料的取样,根据遥感原理和样本统计特征,探讨了常用的通道阈值法云检测方法,并尝试建立了红外分裂窗通道差值法和通道综合运算法的云检测方法。通过各种检测方法比较分析后发现:对通道阈值法,只要用红外一和可见光两个通道的阈值,就可得到较好的检测效果,但用这种方法阈值要随着太阳高度角和季节的变化发生相应的变化,虽阈值变化的幅度不大,却会对云检测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此外,该方法云检测的结果存在地理位置的影响,即检测出的云量在中低纬度偏多而较高纬度偏少。作者建立的通道综合运算云检测方法,不仅改善了地理位置的变化对云检测带来的影响,而且通过红外分裂窗通道差值检测,可减弱太阳高度角的影响,减少了检测过程中阈值变化的繁琐,同时得到了更好的检测效果,检测结果与其可见光图像中的云区相比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46.
孔华  金振民  马芳  欧新功 《地球学报》2000,21(3):287-293
辉长岩包体的主要造岩矿物斜长石、单斜辉石的组构测定结果表明 :条带状辉长岩的斜长石组构为结晶b轴的优选定向 ,推测其成因是在重力作用占主导并伴有低应力的情况下形成的。宏观呈块状的辉长岩 ,在微观组构上仍有定向线理存在。经由组构、岩石密度、矿物组成计算得到的理论波速各向异性与实测波速得到的一致 ,从而表明地震波的各向异性对矿物组构的强烈依赖性。推测道县辉长岩包体的波速各向异性反映了下地壳地震波的一般特征。其组构特征反映了该区中、新生代下地壳的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47.
前寒武纪基性岩墙群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成因讨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性岩墙群广泛出现在全世界前寒武纪地盾中,它的发育往往与区域性伸展构造环境有关,并可能与地幔柱有密切联系,前寒武纪出现的基性岩墙群以拉斑玄武质占绝对优势(〉80%),但在新太古代一古元古代高Mg的苏长质组分和苦橄质岩石也占重要位置,碱性岩类则相当稀少,而在新元古代碱性岩墙则变得重要,基性岩墙群总体以富集LP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为特征,其中在苏长岩中更为富集,基性岩墙群的岩浆有多种来源,其中苏长质岩浆主要来源于太古宙的陆下岩石圈,而拉斑玄武质岩浆多来源于主要由主体地幔组分(PREMA)构成的是幔柱,地壳混染总体说来不是造成基性岩墙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特征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8.
攀西地区层状岩体套叠式韵律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套叠式韵律是攀西层状岩体的重要特征,它在岩相、矿物、结构、元素含量和斜长石牌号等各方面都有表现。本文阐述了套叠式韵律最为明显的岩相和元素含量特征,并采用分形中的关联维方法对白马岩体数据进行计算。从计算结果可知:形成MgO的套叠式韵律需要有5个状态变量控制:SiO2、TiO2、V2O3、S等元素的套叠式韵律的形成受7个状态变量的控制,推测岩体韵律的形成受7个状态变量控制。其中有两个状态变量对MgO影响不大。InC(r)—Inr曲线近似为一直线,表明该岩体韵律可用分形的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49.
薛怀民  马芳  曹光跃 《地质学报》2015,89(8):1380-1401
长江中下游晚中生代橄榄玄粗岩系列火山岩发育在宁芜、庐枞、溧水和怀宁四个火山岩盆地内,该系列的火山岩地球化学性质上以相对富碱、高K、明显富集Rb、Th、U、K等强不相容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为特征。Ba和Sr的特征在不同盆地内随岩性的不同表现各异,表明斜长石的分离结晶可能在这些盆地内岩浆演化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这些盆地内的橄榄玄粗岩系列火山岩的部分地球化学性质(如Ce/Yb比值)与大多数大陆环境下的橄榄玄粗岩系列岩石不同,而类似于大洋岛弧内的,可能意味着区内由于岩石圈的减薄,软流圈地幔上涌到了相对较浅的部位,控制源区部分熔融的主要是尖晶石相地幔岩。这些火山岩的Sr、Nd同位素组成总体处于扬子克拉通岩石圈地幔附近,指示这些橄榄玄粗质母岩浆主要是由富集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但盆地所处的构造位置对岩浆的性质也有显著的影响,指示地壳基底物质的混染也不同程度存在。区内榄玄粗岩系列火山活动持续的时间很短,主要集中在约128134 Ma左右,峰值约130 Ma,其成因的动力学机制可能与晚中生代发生在中国东部的岩石圈减薄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50.
南海北部海底沙波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海北部水深100~250 m的陆架和陆坡斜坡海底分布着大片沙波地貌,本文采用底形相图参数近似计算和泥沙起动流速2种计算方法,结合海底微地貌的实际形态,研究了沙波的沉积特征及其成因机理。研究认为,区内的沙波为现代沉积地貌;控制沙波形成发育的主要水动力因素是潮流与风暴条件下风海流的叠加;区内泥沙颗粒粒径适宜,海底坡度平缓,有利于海底沙波的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