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8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合肥盆地安参1井同位素年代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参1井是胜利油田取得合肥盆地油气勘探权之后钻探的第一口区域探井,但因化石极少,更没有发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化石,因而选择K-Ar法、40^Ar/^39Ar法、砂岩中石英电子自旋共振(ESB)及大理岩的铅一铅等时线法测年等同位素年代学法进行安参1井的地层划分,从而准确地确定了安参1井的地层时代及划分界限,为合肥盆地基础地质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2.
城市大规模工程建设揭露了蕴含在土层中的丰富变形信息,调查发现合肥地区上更新统黏土中发育有数量众多的节理,节理成组产出,呈现不同交切、配套关系。通过对大量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各调查点的节理玫瑰花图,将研究区内节理发育与断层分布逐一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合肥地区上更新统黏土中广泛发育的节理产状与场地附近的主要断层产状有关。走向玫瑰花图显示节理优势分布方位与场地附近主要断层走向近似一致;如果场地附近有多条断层交汇,土层中节理有以北西向较为优势的特征。  相似文献   
53.
合肥盆地构造演化、差异变形及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肥盆地的发育经历了基底形成、坳陷、断陷及构造反转等阶段的演化,进一步可以划分为坳陷盆地发育期(早侏罗世—中侏罗世)、前陆盆地发育期(晚侏罗世)、走滑盆地发育期(早白垩世)、断陷盆地发育期(晚白垩世—古近纪)和盆地消亡期(新近纪—第四纪)等5个阶段。控制合肥盆地构造-沉积格局的关键构造变形期为:早燕山期、中燕山期、晚燕山期—早喜马拉雅期。合肥盆地差异构造变形特征十分明显,自南往北可以划分为3个构造带,即金寨—舒城逆冲—伸展叠合构造带、六安—肥西逆冲推覆-断陷叠合构造带、淮南—定远冲断-断陷叠合带。这种南北方向的构造分带性受NWW向展布的断裂带控制。笔者依据对盆地各构造形变区勘探潜力的分析,确立了淮南—定远冲断-断陷叠合带为Ⅰ类远景区,即最有利的构造形变区;六安—肥西逆冲推覆-断陷叠合带为Ⅱ类远景区,即有利构造形变区;金寨—舒城逆冲-伸展叠合构造带为Ⅲ类远景区,即较有利构造形变区。  相似文献   
54.
林宾  王小勇 《安徽地质》2007,17(3):203-207
合肥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是安徽省内规模最大的垃圾处理填埋场,工程区地质条件复杂,防渗设计要求严苛,经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测绘、钻(静)探、取样测试、地球物理勘探、原位测试、水文地质试验等综合手段勘察,取得了科学准确的参数,对建筑物的地基持力层的选择、设计参数、防渗处理等提出了经济合理的结论和建议,为优化设计、节省投资、安全施工奠定了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同时也积累了同类型项目在花岗岩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经验.  相似文献   
55.
合肥市PM10 输送轨迹分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2001—2005年合肥市逐日72 h后向轨迹按季节分类,结合PM10日均浓度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输送轨迹与该地区PM10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方向后向轨迹所对应的PM10平均浓度有明显不同;最高PM10平均浓度对应的后向轨迹在春、秋和冬季都是来自西北方向,它们与季节平均的相对距平分别为44%,20%和31%;夏季为东北方向,与季节平均的相对距平为20%;其次为本地轨迹,各季的相对距平分别为5%,16%,18%和17%。根据分析得出合肥地区6组易于出现高浓度PM10的后向轨迹及对应的天气形势,并简要分析了其特征。气溶胶的远程输送主要发生在自由大气层,区域输送主要发生在边界层内。合肥地区大气污染事件超过50%与远程输送有关。移动快的气团不一定对应低浓度的PM10。  相似文献   
56.
柳忠泉 《安徽地质》2009,19(4):255-259
大别造山带和合肥盆地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构造单元,它们在形成和时空演化上具有密切的关系。在大别造山带内发现的可燃天然气和发生燃烧的隧道具有明显的区域性,集中分布于磨子潭-晓天断裂以南的北大别杂岩带和信阳-舒城断裂附近的早石炭世变质石英片岩中,磨子潭-晓天断裂和信阳-舒城断裂是连通深部的气源通道断裂;推覆体之下的寒武系凤台组和北淮阳型石炭系两套海相烃源岩是隧道可燃天然气的主力气源岩,其中下寒武统凤台组烃源岩具有高碳、高“R0”、高Tmax低氯仿“A”的特点,已进入热演化的过成熟阶段;北淮阳型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以Ⅲ型干酪根为主,热演化程度很高,大量的油气已经生成,最重要的是研究其成烃过程与圈闭配套史的关系。大别造山带隧道可燃天然气的发现展示了合肥盆地区深部海相层系良好的勘探前景,因此下步勘探重心应从“中新生代盆地系统”转移到“深部海相层系”,以寻找“古生古储”或“古生新储”类型油气藏为主。  相似文献   
57.
合肥整层大气可降水量与地面露点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合肥站地基双频微波辐射计和地面温、湿度传感器的4年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利用地面露点温度td计算整层大气可降水量W的经验计算模式.结果表明,合肥站td与lnW之间年线性相关系数普遍>0.90,经验系数α=-0.521,6=0.0901℃1-,反映出合肥地区气候条件的特殊性.td与lnW之间月相关系数的变化范围较大(0.120~0.813),而且秋季和冬季各月相关性较好,晚春和夏季各月相关性较差,尤其是在7、8月份;两者的季节相关性为秋季最好,夏季最差,春季和冬季的相关系数差别很小;经验系数α与月相关系数的年变化近似呈反向,在春、秋、冬三季变化比较平缓,在夏季却出现剧烈变动.在月时间尺度上根据经验计算模式利用td计算W的方法不可取.  相似文献   
58.
合肥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综合地质、物探及钻井等资料,通过对合肥盆地的构造演化分析,认为合肥盆地是大别造山带和郯庐断裂带共同作用产生的中新生代残留盆地。受两大构造体系的共同作用,合肥盆地在印支期形成了盆地的基底,中新生代的演化大体可划分为以下5个时期:J1~J2坳陷盆地发育期;J3再生前陆盆地发育期;K1走滑盆地发育期;K2—E断陷盆地发育期;N—Q盆地消亡期。其中,在盆地发育早期受大别造山带影响较大,郯庐断裂作用较小;在盆地发育的中后期,郯庐断裂的影响逐渐成为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59.
合肥盆地中-新生代物源及古水流体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地球物理和地质资料,利用地震地层学和沉积学方法,对合肥盆地中生代侏罗系、白垩系和新生代的下第三系的物源及古水流进行了研究。合肥盆地中-新生代主要发育大别、张八岭、霍邱和蚌埠等物源及古水流体系。其中,在侏罗纪以大别物源及古水流体系为主,在白垩纪张八岭和大别物源及古水流体系为主要的物源及古水流体系,蚌埠物源及古水流体系主要发育在新生代。张八岭和大别物源及古水流体系为主要的物源及古水流体系,霍邱、蚌埠物源及古水流体系是盆地内部次一级的物源及古水流体系。  相似文献   
60.
合肥盆地地质格架演化及油气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合运用大地构造学及沉积学理论与方法,结合最新的勘探资料,对合肥盆地的地质构造与演化及油气地质条件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与论述。印支运动造就了盆地的统一基底和基本形态,其基本构造格架为“三坳围一隆”;盆地经历了4个演化阶段,其动力在早期主要源自大别山构造带,后期主要源自郯庐断裂带,其间为二者的联合控制作用;区内石炭—二叠纪煤系具有良好的煤型气及一定的煤层气潜力,中、下侏罗统和下白垩统暗色泥岩类是最具生油潜力的烃源岩系。印支期古风化壳层和中央隆起构造则是最有利的区域性油气储集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