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Three-dimensional building models are important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 such as disaster management and urban planning. The development of laser scanning sensor technologies has resulted in many different approaches for efficient building model generation using LiDAR data. Despite this effort, generation of these models lacks economical and reliable techniques that fully exploit the advantage of LiDAR data.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aims to develop a framework for fully-automated building model generation by integrating data-driven and model-driven methods using LiDAR datasets.The building model generation starts by employing LiDAR data for building detection and approximate boundary determination. The generated building boundaries are then integrated into a model-based processing strategy because LiDAR derived planes show irregular boundaries due to the nature of LiDAR point acquisition. The focus of the research is generating models for the buildings with right-angled-corners, which can be described with a collection of rectangles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buildings in urban areas belong to this category. Therefore, by applying the Minimum Bounding Rectangle (MBR) algorithm recursively, the LiDAR boundaries are decomposed into sets of rectangles for further process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quality of the MBRs is examined to verify that the buildings, from which the boundaries are generated, are buildings with right-angled-corners. The parameters that define the model primitives are adjusted through a model-based boundary fitting procedure using LiDAR boundaries. The level of details in the final Digital Building Model is based on the number of recursions during the MBR processing, which in turn are determined by the LiDAR point density. The model-based boundary fitting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he generated boundaries and as seen in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quality depends on the average LiDAR point spacing. This research thus develops an approach which not only automates the building model generation, but also achieves the best accuracy of the model while utilizing only LiDAR data.  相似文献   
52.
高分辨率FMS成像测井资料在科学大洋钻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MS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技术诞生于1986年,1989年首次在大洋钻探中获得应用。它采用纽扣电极阵列沿井壁纵向扫描方式采集地层的电阻率信息,经过适当的数字和图像处理后转化为井壁地层的二维微电阻率图像。FMS资料具有分辨率高(理论分辨率为5 mm)、连续原位测量及定向性等特点,是科学大洋钻探中岩芯地质分析方法的重要补充,具有其他地球物理方法难以替代的作用。从岩芯归位和定向、岩性岩相识别及地层剖面重建、沉积构造和古流方向分析、地层旋回性与古气候周期分析、浊积层厚度统计分析、构造和应力场分析及洋壳研究等7个方面对FMS在科学大洋钻探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对目前FMS成像测井资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包括利用率不高、定量分析成果欠缺、研究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等。  相似文献   
53.
Presented is a new method for retrieving the topside electron density distribution from space-based observations of the total electron content. By assuming an adequate topside density distribution, the profile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utilizes ionosonde and oxygen-hydrogen ion transition level measurements for uniquely determining the unknown ion scale heights and the corresponding ion and electron density profiles. The method is tested on actual measurements from the CHAMP satellite. Important applications are envisaged, such as developing and evaluating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ionosphere-plasmasphere models.  相似文献   
54.
舒蓉 《震灾防御技术》2022,17(1):154-163
本文以某公共建筑改造工程为背景,针对改造过程中存在的大量梁、柱承载力不足,且主控参数超限等问题,提出了在框架结构中适当位置增设黏滞阻尼器的加固方案,使改造后的结构形成消能减震体系,减小地震作用。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加固方案下结构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反应,研究了消能减震效果。结果表明,经加固改造后,各主控参数均可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大幅度提高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抗震性能;通过合理设置黏滞阻尼器,减小了地震作用,大幅度缩小了梁、柱加固范围。  相似文献   
55.
中国近500年来的气候模拟与重建资料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利用全球海气耦合气候模式ECHO G进行的小冰期以来的长时间积分气候模拟试验,并与中国区域温度重建资料作对比。共做了2个模拟试验:控制试验和真实强迫试验。首先将模拟结果与器测资料作对比,验证该模式模拟中国气候的能力;然后将模拟结果与中国10个区域重建的500年温度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均值、方差及EOF分析表明,对于1550年至今的时段,除了东北、新疆、西南地区外,其它地区模拟与重建序列的相关性尚好,相关的置信度超过90%;而对于1760年以来的时期,除了华南、西北、西南地区外,其它地区二者较为一致,相关的置信度均超过90%,表明气候模式ECHO G能捕捉到中国大部分地区温度的趋势及低频变化特征,也说明上述强迫条件是近500年来气候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然而模拟的温度距平的空间差异性比重建资料的小,对于年代际、年际等短时间尺度的温度变化模拟与重建结果的吻合度较差。误差来自于重建和模拟两个方面。在重建资料方面,需要提高代用资料的代表性、精确性和可靠性;在模拟方面,应提高各强迫条件序列的精确性,同时应引入更多的强迫因子,如下垫面植被及工业气溶胶等。这样从两方面努力,才能更深入地刻划和认识中国历史气候演变及其成因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56.
CT机、SPECT及PET等医疗设备是当前重要的医疗诊断工具,但这些设备都跟某些射互有关,当放射性元素衰变而发射某种射线时,如果它们在4立体角范围内是等概率分布的,则扇形采集比在上方向上有集的效率提高了许多。  相似文献   
57.
三维体数据可视化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对体数据、可视化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体数据显示的主要过程,全面地分析了各种算法和技术的特点。同时介绍我们所提出的一种体数据显示算法。最后,我们将讨论体数据可视化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8.
CT图像三维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由二维断面序列图像重建人体器官三维结构实现进行了研究。通过CT磁带媒介实现断面图像的获取,保障了输入数据的精度;基于形状的目标内插产生二值体数据,避免了线性灰度插值造成的物体表面边界模糊,并减少了分割的工作量;采用一种改进的扫描线编码对二值体数据进行压缩,在PC机有限的资源下实现了三维物体的快速旋转和多种方式显示。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从微波网络的观点出发,在高频近似下,导出了非均匀有耗媒质在TE波和TM波入射时反射系数的近似解析表达式,进而获得重建媒质介电常数剖面和电导率剖面的解析反演公式。研究表明,当媒质的损耗为零时,本文公式退化成无耗媒质的重建公式(1-4)。重建实例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0.
有限区域旋转风与辐散风分解方案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具有“收敛”特性的有限区域旋转风与辐散风分解方案,并与目前常用后一些差分方案进行了比较,实际个例的计算和对比表明,该方案不仅考虑了区域内部强迫函数的作用,而且在迭代过程中加入边值的影响,因此具有极好的重建风场的能力,分解后的旋转风和辐散风在有关的诊断分析中使结果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