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98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西准噶尔中部广泛发育晚石炭世—晚二叠世侵入岩,其产出构造背景对于揭示该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巴尔鲁克山北侧侵入于上石炭统莫老坝组中的白布谢河花岗斑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据此探讨其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西准噶尔中部构造演化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白布谢河花岗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76±5 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二叠世。该花岗斑岩具有高SiO2(76.72%~79.25%),全碱(Na2O+K2O)为5.53%~7.06%,低镁值(Mg#=8~14)的特征,A/CNK值为1.07~1.40,为准铝质—过铝质的亚碱性系列花岗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右倾“海鸥型”((La/Yb)N=3.22~4.34),具有明显的Eu的负异常(δEu=0.09~0.1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K,强烈亏损Sr、P及Ti,中等亏损Ba、Nb及Ta元素;其FeOT/MgO(10.65~19.32),10000Ga/Al(3.61~4.41)值和高场强元素组合(Zr+Nb+Ce+Y)(859.7×10-6~1054.8×10-6)含量高,属于典型的铝质A2型花岗岩。该花岗斑岩具有低的初始87Sr/86Sr比值(0.70482~0.70535),高的正εNd(t)值(+6.3~+7.3)。综合上述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推测该岩体极可能是后碰撞伸展环境下,由新生地壳部分熔融后再经高度分异演化并伴有少量壳源物质混染的产物。结合区域已发表的近同期侵入岩、火山岩和沉积岩资料,以及区内缺乏早石炭世之后的蛇绿混杂岩和俯冲相关变质岩的事实,推测西准噶尔中部可能不存在晚于早石炭世的洋壳俯冲消减作用,暗示在晚石炭世早期准噶尔洋已基本闭合。  相似文献   
52.
针对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 (MICP)固化钙质砂脆性强、抗拉强度低等问题,通过制备“8”字形MICP固化钙质砂试样并开展直接拉伸试验,对纤维加筋的改善作用、纤维-MICP联合加固机理及纤维掺量、纤维长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纤维加筋能够显著提高抗拉强度、峰值位移和残余强度,减轻峰值强度点的脆性破坏现象,但受纤掺量和长度的影响,总的来说,抗拉强度随纤维掺量的增加和长度的加长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相比无纤维试样,添加最优纤维掺量(0.6%)时,试样的抗拉强度增长了172.4%,峰值变形提升了158.1%。机理可解释为纤维增加了微生物的吸附量,促进碳酸钙在纤维与钙质砂之间以及纤维表面的沉积,增大纤维与钙质砂之间的界面作用力,整体提升钙质砂的抗拉强度特性。纤维的添加能够显著改变试样的变形特征,无纤维添加试样曲线仅有初始误差阶段和弹性阶段两个阶段,添加纤维后曲线表现为四个阶段包括初始误差阶段、弹性阶段、损伤破坏阶段和残余阶段。纤维掺量影响的内因是纤维与钙质砂的界面作用力和纤维空间分布状态随纤维掺量的变化而变化,纤维长度的影响主要和破坏面附近纤维数量和单位长度所能承担的拉应力相关。研究成果对以钙质砂为地基的岛礁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3.
基于GPS数据处理的TEQC软件,对威宁GPS站在2011年8月5日-2012年10月15日期间的观测数据进行了质量分析.得出威宁GPS地面接收机接收到的数据比较平稳,周跳较少.接收机在接收L1和L2频率波段时对外界其他信号的抵抗能力也较强,但是实际采集的数据远远少于应采集的数据量,通过对比威宁站和其他6个IGS观测站在同一时段观测到的卫星个数,得出威宁站GPS地面接收机在每个时段跟踪到的卫星个数很少,少于3个卫星的时段所占比例较高,从而导致数据利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54.
琴文蛤形态性状对体量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广西琴文蛤(Meretrix lyrata)养殖群体中随机选取87颗成贝,测量其活体重(y)、壳长(x1)、壳高(x2)、壳宽(x3)及外韧带长(X4),计算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体长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做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对各性状的影响大小进行剖分,明确影响琴文蛤体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  相似文献   
55.
南海北缘发育了一系列新生代陆缘盆地,从西向东可划分为北部湾盆地、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及台西南盆地,这些盆地记录了新生代南海北缘构造演化过程。为加深对南海北部陆缘新生代盆地断裂活动及构造演化的认识,本文以珠三坳陷阳江东凹为例,基于覆盖阳江东凹研究区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对该地区的断裂体系进行了系统解剖,阐述了古近纪断裂的展布特征,并对主干断裂的活动速率进行定量计算,探讨了断裂体系演化规律及沉积中心迁移过程,并利用2Dmove软件对典型地震剖面进行了构造演化恢复。结果表明,文昌组沉积期阳江东凹主要以NE-NEE向断裂活动为主,且活动强度大;恩平组沉积期,NWW向断裂大量发育,少数NE-NEE向断裂继续活动。阳江东凹的断裂活动表现出从早到晚,同沉积主干断裂走向由NE-NEE向转变为近E-W向和NWW向,同时沉积中心相应的整体向西、向南迁移。而单一主干断裂在不同位置不同时期,其活动强度也存在差异。基于断裂体系展布特征和平衡剖面分析,本文认为阳江东凹的基底作为中生代华南陆缘的一部分,经历了多次变形作用,形成了NE向和NWW向基底卷入型共轭断裂;早-中始新世, NE向先存断裂在NW-SE向应力作用下优先复活,其断裂活动强度达到最大;进入中-晚始新世, NE向断裂活动继承性发展, NEE向断裂大量发育,在右旋应力作用下,早期NE向断裂呈右行右阶走滑,控制着地层沉积与断裂构造样式;至渐新世,NE向断裂少数继承性活动,近E-W向及NWW向断裂大量发育,以左行走滑方式存在。因此,阳江东凹裂陷期主要经历了文三段沉积期NW-SE向伸展、文二段沉积期NE向右行右阶走滑拉分和文一段-恩平组沉积期NWW向左行左阶走滑拉分的三阶段演化过程。结合前人对南海北部陆缘研究成果可知,南海北缘盆地群宏观格局主要为受NE向断裂控制的拉分成盆,其产生的NEE向次级断裂分别控制着各坳陷内部各个凹陷的次级构造和沉积充填,晚期经历了NWW向断裂走滑叠加改造。  相似文献   
56.
内蒙古中部苏尼特左旗地区最新发现的枕状玄武岩,对研究兴蒙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将提供重要线索.本文首次报道了苏尼特左旗枕状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组成以及锆石U-Pb年代学数据.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其形成于早三叠世.该枕状玄武岩具有较低的SiO2(43.44%~52.84%)含量,以及较高的Fe2O3(8.02%~13.65%)和MgO(3.68%~10.34%)含量,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揭示苏尼特左旗枕状玄武岩并未受到明显的地壳混染作用,其岩浆演化主要受铁镁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控制.该枕状玄武岩中的锆石组成复杂,不同于大洋中脊产出的玄武岩,且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也明显不同于正常洋脊玄武岩.同时,该枕状玄武岩显示近平坦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典型的岛弧玄武岩存在明显差别.总体来看,本文研究的苏尼特左旗枕状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同位素组成与大陆裂谷玄武岩相近.因此,该枕状玄武岩可能起源于交代地幔物质的减压部分熔融.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我们认为苏尼特左旗枕状玄武岩可能产自古亚洲洋闭合后由于岩石圈拆沉导致的伸展环境,与新疆北山地区早二叠世枕状玄武岩产出环境类似.  相似文献   
57.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韧性剪切带分布有北、中、南三带,南北近等距分布,三条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时间均为二叠纪末一三叠纪,皆为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带,三条剪切带中以巴彦温多尔—巴润萨拉韧性剪切带最为典型。韧性剪切带及其相关次级构造是该区重要的导矿及容矿构造,韧性剪切带的长期及多期活动为成矿流体的活化及运移提供了动力及热源,第二期和第三期构造变形期是主要成矿期,形成巴彦温多尔中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58.
金厂河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保山地块北部、NS向保山-施甸复背斜与NNW向澜沧江断裂锐角交汇部位的南部。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于寒武系核桃坪组金厂河背斜的层间裂隙中,受NW向、NE向断裂交汇处的控制。选取闪锌矿及其共生的方铅矿、黄铜矿、石英样品,应用Rb-Sr同位素测年方法,获得闪锌矿等时线年龄为(118.9±5.9)Ma,闪锌矿+方铅矿等时线年龄为(119.3±1.7)Ma,闪锌矿+黄铜矿等时线年龄为(120.3±5.1)Ma,闪锌矿+石英等时线年龄为(117.0±2.4)Ma,闪锌矿+方铅矿+石英等时线年龄为(118.7±1.5)Ma,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等时线年龄为(119.6±1.6)Ma,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石英等时线年龄为(118.9±1.4)Ma。Rb-Sr定年结果表明,金厂河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为117~120 Ma,为早白垩世。热液矿物组合的(87Sr/86Sr)i平均值为0.713 885,与保山地块内志本山岩体的(87Sr/86Sr)i值接近,指示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成矿作用与保山地块内燕山晚期花岗岩岩浆活动有关,结合矿区重力负异常特点,推测矿区内存在隐伏的中-酸性岩体。通过地球动力学背景探讨,认为该矿床的形成可能是对中特提斯洋闭合过程中腾冲地块与保山地块碰撞造山作用的响应,与地块内部受碰撞影响而导致地壳深熔所产生的岩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9.
新疆北山地区清白山矿集区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东天山造山带与北山造山带交界部位,近年来陆续发现一系列多金属矿产,成矿潜力巨大.研究从分析矿集区剥蚀程度的角度,以矿集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结合温度-时间热史模拟反演,推测矿集区的剥蚀程度,探讨清白山矿集区多金属矿产深部的找矿潜力.研究...  相似文献   
60.
曾国军  刘梅  刘博  蔡晓梅 《地理研究》2013,32(12):2366-2376
全球化是去地方化,抑或在全新体系中定义新的地方性、凸显地方性,学术界对此一直存在争论。伴随全球化进程,地方性饮食追逐人口流动跨地方扩展,这些跨地方饮食在保持文化原真性和适应本地顾客需求方面挣扎。如何保持原真性,保持何种原真性成为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地方性与跨地方、原真性与符号化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基于饮食文化原真性的理论分析,揭示了“原真性的符号化”这一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的重要过程。与此同时,还阐述了在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过程中,原真性符号化的必然性及其循环过程,旨在为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引,同时也有利于理解地方性文化的跨地方传播、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