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11篇
  免费   2458篇
  国内免费   2449篇
测绘学   4005篇
大气科学   1037篇
地球物理   1757篇
地质学   7079篇
海洋学   1613篇
天文学   138篇
综合类   1169篇
自然地理   920篇
  2024年   164篇
  2023年   559篇
  2022年   733篇
  2021年   778篇
  2020年   583篇
  2019年   827篇
  2018年   635篇
  2017年   660篇
  2016年   637篇
  2015年   678篇
  2014年   967篇
  2013年   767篇
  2012年   908篇
  2011年   901篇
  2010年   792篇
  2009年   708篇
  2008年   756篇
  2007年   563篇
  2006年   536篇
  2005年   488篇
  2004年   428篇
  2003年   370篇
  2002年   325篇
  2001年   336篇
  2000年   262篇
  1999年   307篇
  1998年   303篇
  1997年   298篇
  1996年   237篇
  1995年   197篇
  1994年   207篇
  1993年   163篇
  1992年   184篇
  1991年   141篇
  1990年   120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6篇
  1941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本文介绍了多波束海底地形测绘声呐中,用于发射分机在线自检的主从式多机串行通讯系统的设计方案然不打扰主控机运行的条件下,作为主控机协处理器的单片机和负责发射分机在线自检的单片机间通过串通讯将自检信息传送到主机和主控机的共享RAM中,以使主控机对这些信息进行提取,判断等处理操作,从而实现从对发射分机的监控功能。  相似文献   
52.
针对海洋综合测量多种声学测量系统间的窄带相干声学干扰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针对克服窄带干扰提出了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53.
西洋东大港水道流速垂线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德安  张忍顺 《海洋工程》2005,23(1):88-92,96
对辐射沙洲海域东大港4#站位连续2个潮周期的流速测量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拟合给出了流速垂线分布关系,并根据实际测量资料确定了该站位6个水层的浑水水流尾流函数项表达式。这些表达式表明浑水水流尾流函数是相对深度和摩阻速度的函数。探讨分析了尾流函数的空间分布和潮周期过程。非恒定流的水流尾流函数项的准确表达,对于揭示含沙水流流速结构及水、沙相影响作用规律将起到启发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4.
利用1998年"大洋一号"调查船近海底作业所获的深拖海底电视和照相系统资料,对中国开辟区不利开采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海底地形的坡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中国开辟区东、西两区海底的东向坡和西向坡是均衡分布的。东、西两区海底地形坡度的分布特征明显不同,东区海底地形坡度以0~15°为主,而西区坡度大于3°的地形则很少。坡度大于5°的地形主要分布于坡脚处,特别是坡度超过15°的地形总是出现在水深变化的转折点处。(2)研究区不利开采地形可分为坡度为5~15°和大于15°两种类型,东区地形坡度大于5°的不利开采地形比西区多14%,东区坡度大于15°的地形为3.6%,比西区(仅为1.4%)多,东、西两区都有少量坡度近90°的地形出现,并且这种地形在东区所占比率比西区大,说明东区断崖、陡坎和断裂沟槽比西区多,地形也更为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55.
Diatom Skeletonema costatum Cleve is one of the main predominant phytoplankton species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in China.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basic information for future assessment of the potential risk on 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 in this estuary caused by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 this alga was selected as a representa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hotoinduced toxicity of PAHs, in single and mixture. Four PAHs including three-ring phenanthrene and anthracene, four-ring fluoranthene and pyrene were tested in the laboratory. The single toxicity of each PAH on this microalga was compared with and without the simulated solar UV radi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microalga was sensitive to PAH's photoinduced toxicity. Ratios of the 72 h median effect concentration obtained for fluorescent and UV light tests were about 8.4 for phenanthrene, 13.0 for anthracene, 6.5 for fluoranthene, and 5.7 for pyrene, indicating that UV light enhanced the PAH toxicity to this alga significantly. Under the fluorescent radiation (lacking UV), the dose-response curves based on chemical concentrations revealed that the order of toxic strength was fluoranthene greater than pyrene greater than anthracene greater than phenanthrene; while under the UV radiation (476 μW/cm2 for UVA, 6.5 μW/cm2 for UVB) it became fluoranthene approximately equaling anthracene greater than pyrene greater than phenanthrene, indicating that the UV light also changed its relative toxicity to this alga. The photoinduced toxicity of PAHs to the marine diatom S. costatum might be a synergistic effect of photosensitization reactions (e.g., generation of single-state oxygen) and photomodification (photooxidation and/or photolysis).The combined effects of six binary mixtures on the marine diatom S. costatum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additive-index method. Four binary-mixtures (phenanthrene plus anthracene; phenanthrene plus pyrene; anthracene plus fluoranthene; anthracene plus pyrene) were found to be synergistic joint action mode, while two binary-mixtures (phenanthrene plus fluoranthene; fluoranthene plus pyrene) displayed antagonist, revealing a complex pattern of possible interactions. The combined action mode of PAHs might be related to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the mixture compounds, mixture ratios and test conditions, etc.  相似文献   
56.
根据1995年9月中日合作南黄海现场观测资料,对南黄海生物-光学算法进行研究。首先对南黄海现场多光谱反射比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解反射比协方差矩阵的特征问题;解出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求出主因子,然后建立叶绿素α对主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对算法进行回报和预报检验。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精度,同时也显示出天气条件对估算精度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7.
本文就不同类型淀湖在不同时相条件下,对卫星遥感谱段响应的分析结果,将研究区的信息进行了提取与复合.继之,解译了封闭与半封闭漏湖的发育进程和表观特征,并就七个潟湖区段环境乃至开发前景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58.
南海尖峰海山多金属结壳地球化学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南海尖峰海山多金属结壳富含30多种元素,其锰铁矿物主要由钡镁锰矿,δ-MnO_2和FeOOH·xH_2O组成。与其它海区的结壳相比,尖峰海山结壳富含Cu、Ni、Ba、Zn、Pb等元素,而Co、Ti、稀土元素(REE)、Sr等元素相对较贫。研究表明,HREE亏损,具明显的Ce正异常,较明显的Tb正异常和Yb负异常。这是氧化弱碱性海洋环境所致。结壳是水成作用的产物,它的形成受南海独特的古海洋环境所控制,海底火山热液作用,可能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9.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的研究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在许多喷口区观察到大规模的、弥散的喷发现象表明:大量的相对冷水(3~40℃)及非常热的、白色和黑色烟状流体(200~380℃)参与了热液循环。对这种较凉的、弥散的喷溢流体的温度和热流量的区域测定,给热液循环的性质及地壳和已出露的多金属硫化物丘的结构增加了新的限定条件。为了更好地理解热液循环及这些限定的重要性,许多学者建立了海底热液活动模型。  相似文献   
60.
大陆架边缘和大陆坡的水深变化较快,在中国东海陆架边缘水深从100m左右快速地变化到陆坡的几千米。从系统的测程和精度考虑,在陆架边缘和陆坡区同时使用浅水型和深水型多波束系统进行测量是一种合理的作业模式。深、浅水多波束系统在i作频率、发射更新率、信号取样率以及波束宽度上都有较大的不同,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海底地形测量成果。对用Simrad EM950浅水型多波束系统和SeaBeam2112深水型多波束系统在同一陆架边缘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