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132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124篇
海洋学   50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国外作物生长模拟研究简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宇  赵四强 《气象》1989,15(8):47-50
本文介绍了作物生长模拟研究的特点和现状。综观各国的研究方法,荷兰侧重于生物学机理,苏联则注重于数学物理方面的处理,而美国则强调模式的实用性。并指出当前模拟研究中的一些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52.
黎元  张宇 《地球物理学报》1975,18(3):149-152
最近,一些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提出“九星成线”灾难说:当太阳系九颗行星在太阳同侧排成一线时,将会骤然“刹住”地球自转,引起灾难性的大地震。本文对这种错误观点进行了批判。 根据中国二千七百多年历史地震的丰富记载,七级以上的大地震共发生过一百二十多次,同期“九星成线”有十五次,可这百余次大震没有一次发生在“九星成线”的年份上。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地震,既与“九星成线”无关,也并未“摧毁地球”。对地球引力的主要影响来自太阳和月球,其他行星影响总和的最大值,不过是月球的万分之一而已。地震是地球内部的一种矛盾运动,不能把行星间引力对某些地震的影响片面夸大加以绝对化。“九星成线”灾难说,缺乏事实根据,在科学上是说不通的。 这种错误观点的提出并非偶然,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为一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早在我国西汉末年(公元一世纪初年),孔孟之徒曾对这同一种自然现象宣扬过“五星联珠”吉祥说,妄图挽救反动奴隶制的崩溃。同儒家曲解自然现象的下场一样,西方资产阶级宣扬灾难说,欺骗人民,以掩盖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经济危机,也必然是完全徒劳的。  相似文献   
53.
藏北高原陆面过程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宇  吕世华 《大气科学》2002,26(3):387-393
利用NCAR陆面过程模式(Land Surface Model)和1998年"青藏高原能量与水分观测实验"加强观测期(GAME/Tibet IOP)的观测资料对青藏高原地区陆面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观测资料的强迫下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地表特征量的变化趋势,深层的土壤温度的模拟对初始场在0℃左右的变化敏感.模拟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以及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较观测值偏大.在高原地区地表类型分布状况的真实描述及植被、土壤参数的选取可能是提高该地区效果的首要问题;草地下垫面的陆面特征有待进一步研究;对土壤水热运动的真实描述,及冻土过程的加入对大气环流模式(GCM)跨季节的数值模拟会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54.
冬水麦生长发育的模拟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5.
我局白杨畈、城门山两矿区上覆地层复杂,漏失、垮坍严重,属强造斜地层,尤其方位角变化大,部分孔段高达每百米100°,变化无规律,矿体产状陡(65°—90°),采用常规钻进地质效果差,成本高,施工进度慢。为了加快矿区勘探速度,减少穿越上覆复杂地层的次数,提高经济效益和地质效果,均采用螺杆钻施工定向孔。  相似文献   
56.
大陆逃逸构造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宇  施炜 《地质力学学报》2018,24(2):145-156
大陆逃逸构造是陆内构造变形主要方式之一,系统总结分析逃逸构造形成机制,对建立大陆构造模式、认识大陆构造变形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目前发现的大陆逃逸构造,总结并提出了其力学机制、构造模型以及研究方法。大陆逃逸构造是板块碰撞后期在共轭的"Ⅴ"字形构造控制下发展而来的重要构造形式,协调了构造应力机制的转变。在力学机制方面,逃逸构造"Ⅴ"字型断裂带符合PGS模型(paired general-shear model)和先存构造活动性准则,该准则是基于库伦—摩尔准则和摩擦滑动律的扩展;构造模型方面,侧向逃逸和斜向挤出模式是逃逸构造的基本模型;研究方法方面,构造解析仍然是建立逃逸构造的基本方法,利用构造模拟进一步再现其变形过程与动力学机制是其必要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7.
2021年5月21日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发生了MS6.4 地震.我们利用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首先采用多点源地震矩张量反演方法确定了漾濞地震序列中 3 次MS≥5.0地震的矩心矩张量解,分析研究了地震矩释放的最佳模型;然后对序列中较大地震进行了绝对定位,结合余震序列重新定位结果研究了地震矩心在断层面上的位置.结果显示MS5.6 前震可用2 点源模型模拟,矩震级分别为MW 5.3、MW5.1,矩心时间相隔约30 s,矩心位置相距约 2 km.MS 6.4 主震可用单点源模型模拟,矩心与起始破裂点平面距离约 5 km.前震和主震的矩心均位于地表以下 6 km处,矩心与起始破裂点的位置关系显示两地震向南东方向单侧破裂,断层以"前震-主震"型地震序列典型的"撤退式"方式破裂,MS5.6 前震的发生降低了断层面的抗剪强度,从而发生了更大的MS6.4 主震.MS5.2余震可用单点源模型模拟,起始破裂点与矩心空间位置相近,在地表以下约 10 km处.余震区构造应力场反演结果显示漾濞 6.4级地震序列属于区域应力场触发的地震活动,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符合走滑断裂伴生的负花状构造系统内部断裂的运动特征,余震的空间分布图像显示花状构造系统内部的两条断裂发生了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58.
2012年7月21日,北京西南及河北北部发生特大暴雨,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利用暴雨前后的2012年05月、2012年10月、2013年10月3个时相的国产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分析特大暴雨与地表水体空间分布的关系、分析人类工程活动对水体分布的影响,对认识此次暴雨的成灾规律及制定有效的减灾措施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1)研究区的水体面积在暴雨后达67.59 km2,是暴雨前的1.84倍,拒马河和大石河出山口河段的水体面积暴雨后较暴雨前分别增加2.36倍和2.45倍,水体的个数分别由暴雨前的122个和22个,增加到暴雨后的435个和88个,反映了暴雨前后地表水体的显著差异,但是灾后2013年与2012年相比,水体的数量和面积变化均较小;2)暴雨后地表积水规模与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其发展变化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研究表明,利用国产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可以有效用于地表水体变化的动态研究中,可为这一地区的灾后规划与重建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9.
干热岩是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区的确定十分重要。笔者首先通过对松辽盆地热源、资源量、导热、聚热、地震活动5个方面资料的收集,提出了松辽盆地增强型地热系统开发选区适宜性评价方法;然后选取8项评价因子,利用ArcGIS 10.2平台将松辽盆地划分为26个评价单元,根据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AHP)求取每个因子的权重;最后,对26个选区进行综合评价,将其分成适宜、较适宜、一般适宜、较不适宜和不适宜5个等级。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干热岩开发适宜区和较适宜区主要集中在盆地中部的大安—大庆一带,确定的适宜选区范围对今后干热岩开发工作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0.
北山南部二叠纪海相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北山南部晚古生代构造演化争议较大,本文对该区4条下—中二叠统代表剖面中的玄武岩进行了岩相学、元素地球化学、及全岩Sr- Nd同位素等研究;并对地层中的中酸性火山岩进行了锆石U- Pb定年。获得英安岩与安山岩的锆石U- Pb年龄分别为289. 5±2. 3Ma和267. 8±3. 1Ma,结合已发表年龄数据及古生物资料,明确了火山岩的喷发时代介于早二叠世亚丁斯克期—中二叠世沃德期。该套玄武岩产于海相地层中,主体为拉斑玄武岩系列;氧化物含量变化较大,TiO 2 含量中等(0. 9%~2. 53%);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La/Yb) N=1. 6~6. 2],且无显著Eu异常( δ Eu为0. 79~1. 19);不同程度亏损Nb、Ta、Ti、P等元素,富集La、Ce、Nd、Zr等元素;ε Nd ( t ) 值介于1. 4~10. 9,( 87 Sr/ 86 Sr) i 值为0. 703365~0. 707285。玄武岩源区为受俯冲物质改造的软流圈地幔,经不同程度熔融所形成;既与岛弧或陆缘弧所产生的火山岩有所差别,又不同于地幔柱或热点所产生的玄武岩,在各判别图解中,大多投入板内玄武岩(WPB)或洋脊玄武岩(MORB)。结合该区域其他地质资料,推测该套玄武岩的产生与北山南部加厚岩石圈的拆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