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24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25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51.
1.INSAR技术简介 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它使用雷达信号的相位信息提取地球表面的三维信息。主要用于测量地面点的高程及其变化。INSAR的优势是能够全天候、全天时地获取大面积地面精确三维信息。 INSAR与GPS的区别在于它能获取垂向上的形变,采样密度高、空间延续性好和无需建立地面接收站。INSAR与其它测量形变位移仪器的区别是其它测量仪器成本高,布点少,且难以大范围追踪地壳变形。 INSAR于1974年最先用于地形制图。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该方法已成功地用于火山喷发前后以及地震发生前后的地表垂直形变监测,其结果与  相似文献   
52.
2016年8月24日,意大利中部阿马特里切(Amatrice)地区发生Mw 6.2地震。采用ALOS-2条带模式和SENTINEL-1A宽幅模式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数据分别进行SAR差分干涉测量处理,获取了该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本次地震造成意大利中部地区发生明显的地壳形变,在雷达视线向最大沉降量达19.6 cm。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和GPS同震形变场数据对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进行联合反演,通过改进倾角和平滑系数获取方法,得到了最优滑动分布模型。通过使用单断层模型和双断层模型进行反演可知,双断层模型反演结果优于单断层反演结果,两种模型下反演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85和0.89,发震断层走向分别为160°和158°,倾角分别为44°和46°,倾滑分布主要位于地下5~7 km,平均倾滑角为-80°,最大倾滑量0.9 m位于地壳深度5 km处,该发震断层是亚平宁冲断带的一部分,为NW-SE向延伸的正断层,断层长约20 km。综合使用地震同震形变场和GPS数据对震源机制进行反演、模拟和分析,获取了高精度的震源参数,可以为分析地震危险性和断层破裂参数等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3.
试验了加速溶剂萃取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残留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采用正己烷-丙酮混合溶剂(体积比1:1)为提取剂,萃取温度100℃,压力为10.3MPa;采用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柱对样品净化,毛细管柱分离,用配有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进行检测,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3.6%~109.0%,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为1.11%~5.88%,检出限为0.69~1.85ng/g。方法简单、快捷、经济,适应于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测定。  相似文献   
54.
本文主要论述了地震发震构造环境和地震信息分析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尤其是地震活动信息的分析.  相似文献   
55.
利用2014年10月至2019年9月期间欧空局Sentinel-1卫星采集的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分析了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震后形变场。结果表明,此次地震造成了南硝尔库勒断裂上明显的震后形变,首次从地震形变场的角度验证了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NE向的左旋走滑断裂,而非部分研究所认为的近NS向断裂。由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得到的多年平均速率图显示主震的西侧仅出现了少量震后余滑且仍为强闭锁区,这意味着2008年和2014年于田两次MS7.3地震之间的区域仍存在发生强震的风险;在2014年主震的东侧,南硝尔库勒断裂和阿什库勒—硝尔库勒断裂呈蠕滑状态,故而余震较少,表明该区域近期发生强震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56.
徐州废黄河断裂带的空间展布与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利用遥感影像分析了徐州废黄河断裂带的空间展布及与邵楼断裂的交切关系,利用重磁资料研究了废黄河断裂带的深部几何结构及与郯庐断裂带西边界的交切关系。二阶布格重力异常小波变换细节图反映出徐州废黄河断裂带的深度为7~8km,而三阶和四阶重力异常细节图反映的深度分别为9~11km和15~18km。研究结果表明,废黄河断裂带向SE延伸至九顶附近,向下的切割深度约为 8~9km。NW向的废黄河断裂带截切邵楼断裂致使邵楼断裂构造线自东北向西南由N60°E转至N45°E。废黄河断裂带与郯庐断裂带不相交。废黄河断裂带属于前第四纪断裂,活动性较弱。  相似文献   
57.
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形闭合环残差的离散相干点解缠相位误差检测与校正算法,该算法能有效提高离散相干点解缠相位的精度。以沧州市沿海地区为实验区域,利用2008~2010年18景ENVISAT ASAR数据进行InSAR时序分析,对解缠相位跳变误差进行检测和校正,并对比校正前后时序分析结果的精度。实验结果显示,解缠相位一致性检查和误差校正可以有效改正解缠干涉图中的主要相位跳变误差,与改正前相比:1离散点时序累积形变特征的时间连贯性更强,减少了很多突跳;2增加了有效相干点,实验区内有效相干点个数由68 000个增加到186 400个;3两个验证点累积形变量的RMS值分别降低了8.1mm和13.2mm,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8.
合成孔径雷达(SAR)遥感是城镇建筑震害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SAR传感器技术的最新发展,利用高分辨率、多极化SAR图像对城镇建筑地震灾害损毁进行探测和评估成为当前的研究趋势和热点.文中首先分析了建筑物及其震害损毁SAR成像特点,并系统综述了近15年来国内外基于SAR图像进行城镇建筑震害损毁探测与评估技术方法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评述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最后针对当前SAR传感器高分辨率、全极化的发展趋势,对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9.
通过美国加州林火期间的地震、CO气体监测等数据的统计分析,认为地震对气候干燥、林火的发生以及CO气体浓度变化存在重要影响;对比分析日本3·11地震前后的海洋表面温度变化,认为海底地震的热能释放是导致海水温度升高及海洋热膨胀的重要因素,并进而通过海气交换对大气圈等产生影响;综上分析认为,地震活动伴随有大量的热能及气体释放,并对地球系统的多个方面产生影响,在全球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0.
面向对象的房屋震害变化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是震害评估较为有效的方法,随着卫星影像分辨率不断提高,地物对象正逐渐取代单个像元,成为变化检测的基本单元.本文阐述了面向对象的变化检测方法的原理和数据处理流程,以玉树地震前后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例,展示了这一方法提取房屋震害的能力.与直接基于像元的变化检测方法、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变化检测方法相比较,结果显示面向对象的变化检测方法精度最高,提取房屋变化信息精度达到86%,而后面两种方法的精度分别为59%和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