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6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68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蛇绿岩年代学研究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蛇绿岩年代学在研究造山带构造演化、古洋一陆及板块构造格局恢复中至关重要。同位素测年及化石年代学法是蛇绿岩年代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高精度同位素测年首选锆石U-Pb法(包括单颗粒锆石U-Pb法、离子探针SHRIMP U-Pb法)及^40Ar-^39Ar法。同时可辅以Sm-Nd及Rb-Sr等时线法测年;各种测年方法所获结果与化石年代之间应相互比对;与蛇绿岩形成、演化相关的各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可以对蛇绿岩的形成时代进行约束。测年时必须对所测对象的特征及性质进行详细的研究。同时,对各种测年方法的适用性和应注意的问题有所了解。唯此才能对测年结果的含义及准确性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2.
西南天山成矿规律及其与境外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文章依据成矿地质构造背景、含矿岩石建造、成矿时代和主要矿种,在简要论述中国西南天山成矿带中金属矿床地质成矿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与境外南天山成矿带进行了详细对比研究,进而明确了境内外成矿的差异性,指出该区的主攻矿种及其主攻矿床类型,提出了下一步地质找矿工作的重点部署地区。  相似文献   
53.
托云玄武岩主要分布于托云盆地东侧,按形成时代可分为白垩纪玄武岩和早第三纪玄武岩。白垩纪玄武岩包括早白垩世玄武岩和晚白垩世玄武岩,以碱玄岩和碱性橄榄玄武岩为主,碱性程度高;早第三纪玄武岩包括早第三纪玄武岩及脉岩,以碱性橄榄玄武岩、碱性橄榄辉绿岩为主,碱性程度低。所有岩石稀土元素(REE)、微量元素分布模式相似,REE均为向右陡倾型,富集不相容元素。白垩纪玄武岩的∑REE、Rb、Ba、Th、K、Sr、Nb和Ta等元素富集程度均高于早第三纪玄武岩,相容元素富集程度大体较低。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显示,玄武岩起源于与洋岛玄武岩源区相似的富集地幔源。玄武岩中赋存有交代地幔捕虏体,这表明玄武岩浆可能是交代地幔经不同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微量元素的特征同时显示,早白垩世玄武岩部分熔融程度较低,早第三纪玄武岩部分熔融程度较高,且在不断的部分熔融过程中,形成的岩浆又有结晶分异作用发生。托云玄武岩形成于大陆板内拉伸环境,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较弱的壳幔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4.
天山石炭纪碰撞后裂谷火山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山石炭纪碰撞后裂谷火山岩是中国西北的一个大火成岩省。根据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天山石炭纪碰撞后裂谷基性熔岩可以被分为两个主要岩浆类型:①低Ti/Y类型,分布于天山中段和东段,以低Ti/Y(<500)、Ce/Y(<15)、SiO_2(43%~55%)和相对高Fe_2O_(3T)(6.4%~11.5%)为特征;②高Ti/Y类型,分布于天山西段,以高Ti/Y(>500)、Ce/Y(>11)、SiO_2(49%~55%)和相对低Fe_2O_(3T)(5.8%~7.8%)为特征。研究表明,低Ti/Y和高Ti/Y熔岩的化学变异不能用一个共同母岩浆的分离结晶作用予以解释。天山石炭纪基性熔岩可能源于似OIB型软流圈地幔源(~(87)Sr/~(86)Sr)_t≈0.703~0.705,ε_(Nd)(t)≈+4~+7。地壳混染作用和大陆岩石圈地  相似文献   
55.
北天山巴音沟蛇绿岩斜长花岗岩锆石SHRIMP测年及其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北天山巴音沟蛇绿岩中斜长花岗岩仅产于辉长岩顶部,二者呈突变或渐变接触关系。本文应用SHRIMP方法对斜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获得了324.8±7.1Ma(2σ)的年龄,这一年龄精确反映了巴音沟蛇绿岩形成于早石炭世。巴音沟蛇绿岩代表了天山晚古生代“红海型”洋盆的地质记录。  相似文献   
56.
天山地区下石炭统与下伏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的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新疆天山地区下石炭统出露广泛且与下伏地层多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如西部北天山的大哈拉军山组,中部中天山的马鞍桥组及东部南天山的甘草湖组均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显然,这是一个区域性角度不整合。两套地层间的角度不整合是鉴别造山运动的直接标志之一,此不整合可能暗示了古天山洋在早石炭世前已经闭合碰撞造山并进入陆内伸展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57.
通过编制天山一北山地区地质图对该区晚古生代岩石地层系统进行了重新厘定,并初步分析了这一地区晚古生代不同阶段的沉积环境,论述了晚古生代时天山与北山应属于同一沉积构造区的地层结构与沉积特征证据。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天山中西段古生代花岗岩的锆石TIMS法U-Pb同位素定年,表明中天山托克逊南—库米什北侵入于奥陶纪可可乃克群中的碱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395.1±0.9Ma,花岗闪长岩体形成于393.5±2.7Ma,石英闪长岩体形成于327.3±0.9Ma,斜长花岗岩体形成时代为424.1±1.1Ma,并揭示出中天山中段库米什地区的3期构造岩浆事件,分别相当于早志留世、中泥盆世和早石炭世。中天山哈希勒根大坂黑云母花岗岩形成于286.8±0.8Ma。对伊犁石炭—二叠纪裂谷带中花岗侵入岩类的锆石TIMS法U-Pb同位素定年,表明霍城果子沟角闪花岗岩形成于351.9±1.6Ma,昭苏煤矿花岗闪长岩体形成时代为348.4±0.8Ma,新源则克台角闪辉长岩体形成于308.2±1.2Ma。南天山巴音布鲁克地区侵入于巴音布鲁克群中的石英闪长岩体形成时代为446.8±1.2Ma,独—库公路南段库尔干道班14.6km和15.2km处的角闪斜长花岗岩体与黑云母花岗岩体分别形成于426.3±1.9Ma和425.1±1.8Ma。对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中天山托克逊南—库米什北志留纪—早泥盆世花岗岩为钙碱系列,轻稀土富集,微量元素洋脊花岗岩标准化具有Rb、Th、Ba富集,Ta、Nb亏损的分配型式,形成于火山弧环境;石炭—二叠纪花岗岩为钙碱系列,准铝—过铝质花岗岩,轻稀土富集程度较前者低,微量元素洋脊花岗岩标准化具有Rb、Th富集,Ba略亏损和高场强元素亏损的特点,形成于后碰撞(post-collision)构造环境。伊犁石炭—二叠纪裂谷带中石炭—二叠纪花岗岩为过铝质花岗岩,轻稀土富集,微量元素洋脊花岗岩标准化分配型式同样具有Rb、Th富集,Ba明显亏损和高场强元素亏损的特点,亦形成于后碰撞(post-collision)构造环境。南天山库尔干花岗岩为Al2O3含量高的钙碱性系列、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含量中等(157.89×10-6~81.81×10-6),轻稀土富集,Eu负异常明显,微量元素洋脊花岗岩标准化呈现出K、Rb、Th、Ba富集和Nb、Ta、Zr、Hf高场强元素亏损的特点,其形成时代与天山古生代洋盆俯冲时限相当,为岛弧构造环境。依据Sr-Nd-Pb同位素回时计算结果,本次研究所取的花岗岩初始锶同位素比值高,介于0.70435~0.70982,εNd(t)值多小于零或为很低的正值,T2DM或TDM均远大于岩体形成年龄,δ18O‰多大于10,个别为6.7,显示出古老壳源物质在花岗岩浆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鉴于花岗岩的εNd(t)均在0左右变动,同样说明,新生地壳在花岗岩浆的形成过程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花岗岩的εNd(t)值与前寒武纪岩石的εNd(t)对比研究表明,中天山库米什北志留纪斜长花岗岩体可能是中新元古界斜长角闪岩部分熔融的产物,而石炭—二叠纪花岗岩既有中新元古界片麻岩或片岩部分熔融生成,亦有新生地壳部分熔融受到古老地壳混染后岩浆结晶产物。伊犁石炭—二叠纪花岗岩和南天山库尔干志留纪花岗岩均显示出新生地壳部分熔融,并受古老地壳混染的Nd同位素信息。  相似文献   
59.
利用1951-2005年莒县气象资料,统计了干旱、冰雹、暴雨、大风、高温、冻害、雷暴、大雾、雾凇、雨凇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出现频率分析其演变趋势。结果显示:干旱频率明显增加,暴雨、大风、雷暴频率明显减少,大暴雨频率有增加趋势但不明显,高温、冰雹、低温冻害、大雾、雨凇、雾凇有减少趋势但不明显。  相似文献   
60.
下石炭统马鞍桥组在天山构造演化中的地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布于石炭纪断陷盆地中的下石炭统马鞍桥组沉积火山岩系,底部为巨砾岩、砾岩、砂砾岩和砂岩,往上逐渐变为砂岩-粉砂岩-页岩互层夹灰岩、基性火山熔岩和少量流纹岩,具有由陆相变为海相,由浅变深、由粗变细的完整拉伸环境沉积充填序列,是碰撞造山阶段中-晚期后陆拉伸的地质记录,标志着早石炭世天山古生代洋盆闭合后,天山造山带已处于陆内构造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