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青藏高原高空流型对西太平洋台风路径影响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观测研究,动力诊断分析等手段,从上下游效应、中低纬相互作用的角度来探讨青藏高原高空天气系统的变化与西太平洋台风运动两者之间的关系。1970~1995年25年间的统计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高空流型与台风路径有如下关系:高原高空500 hPa为低值系统控制时,有利于台风西行;反之,高原高空500 hPa为高压时,近海台风往往转向。动力诊断分析的结果揭示了高原上空系统影响下游系统的物理机制,即高原上游扰动动能的传递使得下游的槽发展,并进一步影响台风的引导气流。高原脊的存在,使得涡动动能的输送通道偏北;高原上为槽时,涡动动能的输送通道偏南。高原槽前的南风和台风东侧南风将低纬度的低位涡输入副热带高压,有利于副热带高压的发展,影响台风运动,体现了中低纬相互作用对天气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基于WRF模式的云贵川渝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齐丹  田华  徐晶  韦方强  江玉红 《气象》2010,36(3):101-106
介绍了国家气象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联合研发的基于ArcGis9.1的云贵川渝地区地质灾害预报系统。该系统是在可拓模型理论基础上建立的,其优点在于能将气象要素和地面要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雨—地耦合的区域泥石流预报模型。系统采用区域精细化数值天气预报模式WRF提供的高时空分辨率的精细降雨预报作为模型的动态输入,实现地质灾害发生概率的预报。目前,系统已经在中央气象台进行业务运行,每日在精细化数值天气预报系统提供的1小时间隔的数值降水预报支持下,定时启动预报系统。该预报产品目前已成为区域精细化地质灾害预报的重要参考。为了进行地质灾害预报效果的检验和评估,首先利用2007年6—7月份实况降水对WRF模型的预报降水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对区域性、持续时间长的暴雨过程预报能力较高,对于地质灾害预报服务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此外,对2007年7月2—5日发生在四川盆地东部的部分地区的群发地质灾害个例分析及对2007年7月份该地质灾害预报系统的整体预报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系统囊括了该次灾情大部分灾情点,总体预报准确率较高,业务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基于伪随机发射的半航空频率域电磁测深方法具有信号强、采集速度快、成本低廉的勘探优势,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本文针对该领域在2.5D数值模拟中存在的一些核心问题.采用有限单元数值方法,分析讨论了电偶源加载方式、网格剖分、边界处理、观测区域、以及感应磁场随收发距和频率的分布特征.模型计算表明,采用均匀网格剖分、增加吸收边界条件能够提高有限单元法模拟精度.发现电偶极场源和长导线场源产生的感应磁场三分量Hx、Hy、Hz的场值在距离地面20 m的空气中具有如下特征:(1)当场源为电偶极源时,Hy对异常不敏感,而Hx和Hz及其转换的视电阻率异常特征明显,Hx在低阻体上方表现为“高阻特征”,且低频段特征比高频段特征明显;Hz的异常比较复杂,在AB偶极源中垂线两侧的异常会出现“对称特征”:左侧的低阻体特征为“先低后高”,右侧的低阻体为“先高后低”,左侧的高阻体特征为“先低后高”,右侧的高阻体为“先高后...  相似文献   
54.
55.
基于降水量的全国地质灾害潜势预报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1949~2003午的地质灾害资料和气象资料,文章分析了我国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与降雨的关系,指出我国地质灾害的发生在空间上具有广域性、地域性和局地性,在时间上具有季节性、夜发性和午际变化等特点,这些特点与降雨量分布的关系非常密切,说明降雨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激发因子。进一步研究表明: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可归纳为三种概念模型,即:当日大降雨型、持续降雨型、前期降雨型。在根据最新资料进行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的基础上,分区建立了基于降雨量观测和预报的地质灾害气象统计潜势预报模式,并以此模式为主要技术方法建立了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业务系统,经过2003年和2004午汛期业务应用检验表明,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6.
2003年7月4~7日淮河流域特大暴雨等熵位涡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晶  王东生  杨克明 《气象》2004,30(1):33-37
利用等熵位涡理论对 2 0 0 3年江淮梅雨期 7月 4~ 7日淮河流域特大暴雨进行了天气动力诊断分析。发现 :等熵面上的西风急流将高位涡向下游输送 ,强西北气流穿越等压线形成强下沉气流 ,将高层和高纬的高等熵位涡向南输送 ,使得强降雨区维持高等熵位涡 ,是强雨带持续的重要原因。等熵位涡高值区与强暴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并具有预报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7.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垃圾填埋场渗漏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国辉  徐晶  王猛  孙士辉 《物探与化探》2011,35(5):680-683,691
为检测垃圾填埋场的渗漏污染问题,基于垃圾填埋场渗漏污染特征,对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垃圾填埋场渗漏污染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套获取高分辨率检测结果的工作模式和技术方法。实例证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对于检测垃圾填埋场渗漏是一种行之有效、值得推广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8.
59.
古地震学:活动断裂强震复发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地震学是活动构造学、地震地质学和构造地貌学相结合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以野外工作为基础,以史前地震的发生位置、时间及震级为研究目标,其核心是古地震事件变形的地层和地貌证据。古地震学通过运用沉积地层学、地貌学和构造地质学等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和手段来识别第四纪沉积中保存的史前强震的证据并对其进行准确年代测定,弥补了历史地震和仪器记录短而大地震原地复发间隔长的局限,获得活动断裂上多次强震的时空重复特征,为评估未来地震发生概率提供基础数据。本文对古地震学的历史、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了古地震学的定义、世界和中国古地震研究的发展历史和古地震研究中的基本研究方法,重点对古地震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前沿领域,如古地震探槽方法的更新、古地震事件识别证据的分级和不确定性量化评估、古地震数据对地震复发间隔和同震位移的重复规律等理论认识的贡献以及基于震害效应的古地震研究等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最后对古地震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未来古地震研究中应加强地震事件识别证据的不确定性量化方法应用,在新的测年方法上开展探索,尝试和完善虚拟现实场景下的古地震研究。在中国,尤其像华北这样历史地震文献资料较为丰富的地区,历史地震震害记录与古地震探槽开挖的结合可以拓展震例研究的丰富程度,拓宽研究思路和方法,促进对难点地区活动断裂的古地震和区域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60.
以InSAR技术获取的高空间分辨率震间形变速率场作为约束,利用最速下降程序包(SDM,steepest descent method)反演了广义海原断裂带中东段(毛毛山断裂、老虎山断裂、狭义海原断裂)断层面上整体的震间滑动速率空间分布。结合区域历史强震和现今中小地震活动情况,分析讨论断层面上的现今应力积累状态和活动特征。结果表明,广义海原断裂带中东段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由东至西各段的最大滑动速率依次为3.5 mm/a、2.3 mm/a及3.4 mm/a,分别位于18~24 km、18~21 km及15~21 km深处;毛毛山断裂闭锁深度约为9 km,存在一定的应力积累,具备强震发生背景;老虎山断裂深部存在无震滑移,未来发生强震的可能性不大;狭义海原断裂活动存在分段差异,东、西两段断层滑移较明显,中段断层滑动速率较小(最大速率约为1.5 mm/a),应在日常震情跟踪工作中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