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8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51.
青海虎头崖铅锌矿床位于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西段,铅锌矿体受蓟县纪狼牙山组控制,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产出,部分为透镜状、脉状,成矿分为2个阶段。金属硫化物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闪锌矿中Fe含量为2.255%~5.579%,贫Ga、Ge,Zn/Cd值为146~198,方铅矿中Ag含量为0.015%~0.038%,具有岩浆热液有关金属硫化物的特征。方解石内流体包裹体δD值为-92.7‰~-76‰,δ18OH2O值为-11.58‰~-2.27‰,多数位于大气降水范围,但部分位于大气降水和岩浆水之间,且早阶段成矿流体含有CO2、CH4、N2、H2等地幔流体或岩浆流体成分,表明早期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后期不断加入大气降水。早阶段成矿流体具中低温、高盐度、中等密度的特征,晚阶段随着大气降水的不断混入,盐度和密度显著降低。金属硫化物的δ34SV-CDT值为1.6‰~9.9‰,具有岩浆硫与围岩硫混合来源特征;金属硫化物的206Pb/204Pb值为18.533~18.580,207Pb/204Pb值 为15.606~15.669,208Pb/204Pb 值为38.344~38.522,主要来源于区内深源岩浆活动,有部分地壳铅的混染。综合分析认为,虎头崖铅锌矿床为与印支期岩浆作用有关的层控夕卡岩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52.
南祁连日月山—化隆基性-超基性岩带发育多个与铜镍矿化有关的岩体, 岩石类型主要有角闪辉石岩、辉长岩、苏长岩、辉石岩、辉橄岩等, 其中裕龙沟基性杂岩体形成于(442.4±1.6) Ma。通过对裕龙沟铜镍矿床稀疏浸染状矿石中硫化物的Re-Os及S同位素物质来源示踪研究, 其187Os/188Os初始比值为0.2239~0.2757, γOs为80~123, δ34S为0.8‰~2.4‰, 表明其物质来源具有壳-幔混合特征, 壳源Os的加入量为20%~28%, 地壳物质的加入可能是裕龙沟岩体富集成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3.
西天山菁布拉克含铜镍矿杂岩体处于伊犁微板块南部边缘隆起活动带内。通过LA-ICP-MS获得辉石闪长岩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414.8±0.9)Ma。地球化学特征上,岩体的稀土总量总体变化较小,岩体中各样品的La/Sm值介于1.07~2.61,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表现为平缓型到轻稀土元素低度富集型。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等),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Ti等),尤其明显亏损Nb、Ti和Ta。岩体εNd(t)为+3.8~+6.3,表明岩浆源区为亏损地幔。研究认为菁布拉克含矿杂岩体的形成与早古生代南天山洋向中天山板块下的俯冲作用有关,沉积物脱水产生流体交代地幔楔导致地幔部分熔融,分离结晶及微弱的同化混染作用导致成岩成矿。  相似文献   
54.
沙加岩体是化隆基性-超基性岩带中的一个含铜镍硫化物的基性杂岩体,其岩体规模较小,岩相分带弱,矿体呈透镜状产于岩体中,苏长岩为主要赋矿岩相。对其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及硫化物Re-Os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岩体属钙碱性、铁质系列,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硫化物187Os/188Os初始值为0.3469~0.4071,γOs为180~228,说明岩体遭受了显著的地壳混染作用,地壳物质加入比例大于30%。地壳混染可能在岩浆达到S饱和进而熔离出硫化物熔体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5.
位于青海省拉脊山南邻的化隆地区,发育多个规模相对较小的基性-超基性岩杂岩体,亦是南祁连山一条非常重要的成矿岩带,其内产出与该类岩体密切相关的裕龙沟、拉水峡、亚曲等中小型岩浆铜镍矿床。通过化隆地区小型侵入体的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联系已有研究成果及其相关其他地质信息,发现化隆地区含铜镍矿岩体属铁质系列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表现为Nb、Ta、Ti的亏损,所有岩石均属于钙碱性系列,且轻稀土(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富集,适度亏损高场强元素。矿石同位素研究揭示其原始岩浆在经历结晶分异后,又遭受了地壳混染作用,以及富Si地壳物质的加入,产生硫化物的熔离作用而成矿。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过程与成矿认识,认为南祁连化隆地区的成岩成矿可能与形成时的俯冲相关的地质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6.
卡而却卡矿床位于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达大型规模,属矽卡岩型矿床,伴有斑岩型和热液型矿化。区内铜钼铁多金属成矿与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密切相关。B区矽卡岩铜钼矿石由钙铁榴石、符山石、透辉石、方柱石、透闪石、辉钼矿、黄铜矿等组成,辉钼矿Re-Os加权平均年龄为246.1±1.2 Ma(MSWD=0.92),等时线年龄为245.5±1.6 Ma(MSWD=1.2);B区深部矽卡岩型铁矿石中磁铁矿与透闪石、金云母等共生,金云母Ar-Ar坪年龄为233.9±1.4 Ma(MSWD=1.68),反等时线年龄为234.3±1.5 Ma(MSWD=1.58),成矿时代为中-晚三叠世。卡而却卡矿床辉钼矿的Re含量为(1.342±0.014)×10~(-6)~(23.86±0.29)×10~(-6),表明成矿物质为壳幔混合来源。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卡而却卡矿床形成于中-晚三叠世碰撞-后碰撞转换阶段,与中-晚三叠世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密切相关,壳幔相互作用可能为区域大规模金属成矿提供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57.
滇东北地区是我国铅、锌、银等有色金属矿产的重要产地之一,已发现铅锌矿床、矿点和矿化点多处。以前发现的赋矿层都是碳酸盐岩,而会泽金牛厂筇竹寺组含矿层是泥质粉砂岩,此含矿层是目前滇东北铅锌成矿带中新发现的铅锌矿含矿层位,它突破了滇东北成矿带中仅碳酸盐岩中含矿的历史,显示了滇东北筇竹寺组铅锌找矿的巨大潜力。文章对该含矿层的控矿特点及矿体规模、形态进行了详细研究,以期对滇东北筇竹寺组的找矿带来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58.
台风Matsa(2005)和Wipha(2007)变性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日本气象厅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和JRA-25再分析资料,对0509号台风Matsa和0712号台风Wipha变性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台风Matsa和Wipha均是在我国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运动过程中发生变性,但Matsa嵌入中纬度高空锋区,变性为温带气旋后有再加强过程,而Wipha仅外围环流与锋区接触,变性为温带气旋后无再加强过程。通过等熵面位涡分析进一步表明,Matsa变性加强表现为高层正位涡与低层暖平流的耦合,以及高层正位涡下传至中低层;Wipha的变性过程中,高层正位涡并未与低层暖平流耦合,高层正位涡无明显的下传。  相似文献   
59.
温度影响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增殖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文献报道温度是影响虾类感染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清楚其机制.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定量检测病毒拷贝数后发现环境温度与病毒增殖速度有相关性.当温度在21~30℃之间时病毒增殖速度最快,病虾于感染后6~8d全部死亡而高温(33℃)及较低温度(15 ~ 18℃)对病毒的增殖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虾存活时间超过了14 d;当温度降至12℃或8℃时病毒增殖受到明显抑制,虾存活时间长达40 d.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进一步发现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与温度密切相关,高温(33℃)和低温(12℃)下病毒进入细胞的数量明显比27℃时少;而通过对病毒iel和up28基因的转录分析发现与27℃相比,高温(33℃)和低温(12℃)明显改变了病毒基因的转录.本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影响WSSV基因组的复制、转录及病毒入侵细胞的能力从而导致了病虾死亡时间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60.
Based on the Tropical Cyclone(TC) Yearbooks data and JRA-25 reanalysis data from the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JMA) during 1979-2008, dynamic composite analysis and computation of kinetic energy budget are used to study the intensifying and weakening TCs during Extratropical Transition over China. The TCI shows strong upper-level divergence, strengthened low-level convergence and significantly enhanced upward mo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trong upper-level troughs and high-level jets. The TCI is correspondingly intensified after Extratropical Transition(ET); TCW exhibits strong upper-level divergence, subdued low-level convergence and slightly enhanced upward mo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weak upper-level troughs and high-level jets. It then weakens after ET. The increase(decrease) of the generation of kinetic energy by divergence wind in TCI(TCW) at low level is one of the major reasons for TCI’s intensification(TCW’s weakening) after transformation. The generation of kinetic energy by divergence wi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low-level baroclinic frontal zone. The growth of the generation of kinetic energy by rotational wind in TCI at upper level is favorable for TCI’s maintenance, which is affected by strong upper-level troughs. The dissipation of the generation of kinetic energy by rotational wind in TCW at upper level is unfavorable for TCW’s maintenance, which is affected by weak upper-level trough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