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通过对江西沟风成沉积剖面的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OSL年代、粒度和磁化率数据,探讨了末次冰消期以来青海湖南岸气候的演变。剖面常量元素氧化物含量呈SiO_2Al_2O_3CaOFe_2O_3MgOK_2ONa_2O变化特征,常量元素氧化物及化学元素综合参数与地层有较好的对应性。不同的环境指标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不同,总体上看,地球化学元素的敏感性高,全新世以来粒度和磁化率的变幅较小,即使在全新世大暖期,其值变化都很小。地球化学元素记录所反映的气候变化过程如下。Ⅰ.末次冰消期~12 ka BP,13.2 ka BP前总体上呈相对温暖状态,可能受B/A暖期的影响,13.2~12 ka BP气候不断向干冷方向发展,寒冷程度不断加剧并在12 ka BP达到最强,可能反映出12 ka BP左右的新仙女木事件;Ⅱ.12~9 ka BP,气候呈波动回升状态,暖湿程度呈增加趋势,表现出温凉的气候变化特征;Ⅲ.9~4.5 ka BP,气候温暖湿润,与全新世大暖期相对应,该阶段水热组合达到最佳,但存在阶段性的变化;Ⅳ.4.5~2 ka BP,气候总体向冷干方向转变,3 ka BP前变化幅度较小,气候较温暖湿润,3~2 ka BP气候凉偏干。  相似文献   
52.
陈伟  安明洪  杨龙 《北京测绘》2018,32(5):508-510
垂直度监测能够有效反映新建建筑物特别是超高层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和地基沉降等方面的综合情况。通过实际工程案例验证了精密方法施测计算出的超高层建筑物角线垂直度数据能够作为超高层建筑物垂直度监测指标,反映建筑物整体倾斜情况。最后与超高层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倾斜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说明这种角线垂直度测量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完全可以应用于超高层建筑物的垂直度监测,并能获得满意的监测结果,为超高层建筑物垂直度监测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3.
高原寒冷区地电化学提取技术试验与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确定地电化学提取技术在高原寒冷区的最佳工作技术条件,选择在已有工程控制的青海尕大阪铜多金属矿7线剖面,进行地电化学提取技术的对比试验,确定一套适合高原寒冷区的地电化学提取技术。通过对比试验选定其技术指标为:提取时间48 h、供电电压9 V、提取液硝酸浓度15%、提取液用量1000 m L、提取极距1 m、提取材料为经处理过后的泡塑。采用优选的工作技术条件,在矿区东南部未知区域开展隐伏矿勘查预测,圈出了4个有利成矿靶区,指导矿区下一步找矿工作部署。  相似文献   
54.
贺敬  杨龙 《黑龙江气象》2011,28(3):24-25
1引言 随着空间遥感仪器的应用及通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气象卫星在国民经济领域的应用得到广泛发展,尤其在对灾害的监测上,它具有客观、快速、及时跟踪等特点。森林火灾、干旱及洪涝是伊春林区林业、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迅速、及时掌握灾害发生的时空特点  相似文献   
55.
基于改进荷载传递法计算降水引起的基桩沉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研究采用荷载传递法时均未计算桩体自重,若直接应用于国内软土地区超长桩基的沉降计算,其精度难以满足高速铁路线下工程严格的沉降控制要求。基于佐藤?悟双折线模型提出侧阻荷载传递函数的假定模式,引入桩体自重并对荷载传递法的基本微分方程进行修正和求解,结合降水引起的桩周土体沉降计算和基于端阻弹性模型的桩端土体沉降计算,获得地下水位变化诱发的基桩沉降计算方法;采用理论推导的基桩沉降解析解,并借助嵌入荷载传递函数的有限元方法,分别对单纯桩顶荷载作用和桩顶荷载与降水共同作用两种工况下的桩侧摩阻力、桩体轴力和基桩沉降进行算例对比分析;有限元计算因考虑了由桩体沉降产生的桩周土体附加竖向位移而与理论计算略有偏差,但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验证了降水引起的基桩沉降理论计算公式的合理性及正确性。  相似文献   
56.
渣土边坡经人工填筑形成,其稳定性受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根据主要因素开展针对性的优化设计,可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本文基于非线性规划理论,提出渣土边坡坡形优化设计方法,对简化的二级渣土边坡模型进行分析,通过边坡正交方案设计,分析出渣土抗剪强度与坡形是控制边坡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确定了关键因素与稳定性系数之间的定量关系;然后建立了渣土边坡非线性优化模型,将几何边界与安全性作为约束条件,对砂土、粉土、黏性土等三种强度特性的渣土边坡进行优化设计,确定出了最优坡形参数。并将该优化设计方法运用于深圳某渣土场边坡设计中,优化结果相比实际设计值填筑量可提高9%以上。  相似文献   
57.
正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白色砂岩主要分布在东胜东部,在白泥渠、神山沟、准格尔召、考考乌素沟等地区露头广泛发育,东西向绵延约20 km;在东胜市西北部高头窑、北部罕台川地区零星分布。白色砂岩主要发育在延安组顶部,其分布型式多样,有紧挨着煤层的,也有与煤层之间有地层相隔的,且上覆地层多被剥蚀而裸露或仅有很薄的覆盖层,总体特征是厚度不等,由不足1 m至十几米,  相似文献   
58.
植物护理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龙  刘楠  王俊 《热带地理》2012,32(3):321-330
植物护理效应是指护理植物在其自身冠幅下辅助目标植物生长发育的现象.近年来,植物护理效应被应用于世界范围内多数的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文章综述了当前植物护理效应的主流研究内容主要为护理植物的确定、影响其效应的因素、形成其效应的原因与机理以及护理、竞争及胁迫梯度假说,归纳了样方调查、种子萌发实验、幼苗栽植实验等研究方法,总结了其与生态位、系统发育、全球变化等相关生态学概念的关系,指出未来对植物护理效应的研究不应仅仅局限于中观尺度上,在微观尺度上(目标植物对护理效应的生态适应性的激素效应与分子机制)和宏观尺  相似文献   
59.
能源桩是将地埋管换热器置于建筑桩基础中来实现地下换热的一种新型的地源热泵技术。然而,不同季节运行条件下,冷热变化导致的能源桩桩身混凝土的膨胀和收缩会影响能源桩的持续使用甚至危及建筑的安全。因此,寻找到一种温度和轴向应力作用下变形性能较好的桩身混凝土对能源桩技术安全使用和推广至关重要。探讨了桩身素混凝土和掺入不同含 量的钢纤维,聚丙烯纤维桩身加筋混凝土在温度和应力下的变形特性。导热系数测试表明,钢纤维的掺入能提高能源桩桩身混凝土的导热系数,聚丙烯纤维的掺入降低了能源桩桩身混凝土的导热系数。钢纤维掺入量为1.3%时,导热系数最大,为2.44 W/(m·K);热力学梯级加温试验表明,能源桩桩身混凝土掺入钢纤维,聚丙烯纤维均能有效减小应变,钢纤维最大应变减少量为62.43%,聚丙烯纤维最大应变减少量为61.11%;热力学全过程试验表明,钢纤维能有效减少制冷收缩应变,全过程中应变最小。综合对比3种能源桩桩身混凝土热物性参数及温度和应力作用下变形特性可知,钢纤维加筋混凝土更适合作为能源桩桩身材料。  相似文献   
60.
张晨阳  张明  张泰丽  孙强  杨龙 《岩土力学》2018,39(7):2617-2625
岩脉侵入是一种普遍的地质现象,侵入岩脉及其风化壳对斜坡的渗流场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国内外在该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我国东南沿海约50×104 km2的白垩系火山岩地层中广泛分布侵入岩脉及其风化壳,改变了该地区残积土斜坡的失稳机制。以浙江省文成县中林滑坡为对象,研究花岗岩脉风化壳对其渗流场和稳定性的影响。中林滑坡主要由凝灰岩及其残积土组成,后部有侵入的花岗岩脉及其残积土,利用室内土柱试验获取降雨作用下两种残积土渗透性质的差异,利用不同含水率下的直剪试验获取非饱和抗剪强度参数;利用Geo-studio软件中的Seep/W模块反演土柱降雨试验,获取两种土体的非饱和渗透参数;接着将上述参数应用于中林滑坡的渗流场模拟,获取降雨入渗下坡体的渗流场;将渗流场耦合到坡体稳定性计算中,获取了坡体的稳定性变化曲线及最危险滑面。结果表明,降雨通过侵入岩脉风化壳快速入渗,并顺着基覆面向凝灰岩残积土区侧向渗流,导致侵入区与原始斜坡的交界处以及基覆面附近的地下水位快速升高,孔隙水压力迅速增大,斜坡在该位置最易变形破坏,且失稳深度远大于普通的浅层残积土斜坡,可达6~10 m。该研究成果可为东南沿海地区有岩脉侵入的残积土斜坡的稳定性评价与防治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