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华南、华北以及西部地区中强地震为例,选择了8种物理意义明确、独立性较强的地震学指标,以区域内断裂走向为参考,分别沿断裂走向进行平行、垂直、斜向滑移做空间扫描,以扫描曲线与震源区曲线的相关系数大小定量分析不同滑移方式扫描结果的差异,研究不同构造分区内断裂走向对地震学参数扫描结果的影响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仅空间参数的改变对结果有影响,震源区内的断裂走向对地震学参数扫描结果也有一定影响。文中给出了不同震级地震学指标在扫描中影响最小的空间范围的最佳条件参数,同时也对不同断裂走向对参数扫描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2.
皖西霍山戴家院西周-春秋晚期遗址发掘调查中,发现了与构造运动有关的地裂缝,其中充填有粉细砂,初定为地震液化遗迹.从变形物质的定向微观分析中发现了大量显微级地震遗迹标志,如负荷构造,流动构造,截断面,有机质悬浮,等等.这些发现和认识从微观角度验证了遗址所在地区西周-春秋晚期曾发生两次地震事件.上述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对我国东部地区史前地震事件的识别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3.
安徽淮河构造变形带及其邻近块体是指华北断块南缘的安徽中北部地区,即通常所称的安徽淮河中游区.淮河中游区历史上发生过10次5级以上地震,最大为变形带上1831年凤台东北61/4级地震.该地区也是安徽现代中小地震较为活跃的地区,期间区内还发生了1979年固镇5.0级地震.  相似文献   
54.
汪宏七 《大气科学》1982,6(4):454-459
本文利用Mie散射理论计算了不同复折射指数不同谱分布几种气溶胶对Dobson分光光度计和宽带滤光片光度计臭氧总量测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消光—小角散射法遥感气溶胶谱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主要论述了采用一台多波长光度计进行消光—小角前向散射的综合探测,并从实验数据反演了北京大气柱气溶胶谱分布,结合天气条件,初步讨论了谱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56.
针对安徽中西部地区目前存在的多项测震学指标异常,重点对比分析了该区域1970年以来三个活动时期的地震活动时空特征.认为本活跃期期间(1990年以来)地震活动特征总体上与第四个活动期期间(1970年~1979年)比较类似,但活动水平要低,时间上还将持续1年至1年半左右.  相似文献   
57.
本文简要介绍了有一种以MICROSTATION为图形平台,GEOGRAPHICS为基础GIS软件的地下管网信息系统,探讨了GEOGRAPHICS的几个重要特点,以及在开发地下管网信息系统遇到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8.
塑料在钻探工程方面的应用,目前正被人们重视。当钻孔钻穿节理、裂隙及溶洞发育的复杂地层后,使地层失去固有的平衡状态,就经常发生冲洗液漏失或孔壁垮塌等现象,严重影响了钻进速度。经过我们几年来的试验证明,价廉的简易合成的脲醛树脂己能适用于裂隙性复杂地层防止冲洗液漏失的堵漏工作。由于脲醛树脂本身性较脆,物理机械强度不高和粘接岩石能力不够强等弱点,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为了改变此状况,使其也能适用于护孔,并替代部分无缝钢制作的套管,就有必要进行研究改善脲醛  相似文献   
59.
天水-定西公路工程通过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环境地质安全如果不加以重视,易造成道路的地质灾害,影响到工程建设的安全性.根据已有资料及野外调查,区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共发育80处;此外尚有黄土湿陷、软土等工程地质问题.其中,发育滑坡32处,现状评估稳定性好的21处、较差的7处、差的4处,处于危险性中等的2处,危险性小的30处;崩塌13处,现状评估稳定性差的8处、较差的5处,处于现状危险性中等的1处,危险性小的12处;泥石流沟谷35条,现状评估中易发12条、低易发23条,处于危险性大的2条,危险性中等的11条,危险性小的22条.区内黄土丘陵和河谷区黄土广布,黄土湿陷性普遍存在;软土在雨水和施工机械联合影响下,会造成路面翻浆变形,但易于清理,其危险性小.  相似文献   
60.
天水-定西高速公路通过地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结果表明, 公路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包括: 16处原有滑坡复活的危险性;7处崩塌的危险性;2处泥石流的危险性. 路基开挖≥20 m的高边坡有24处, 其中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其危险性的有8段;隧道进出口可能引发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有16处;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滑坡危害的有13处;崩塌危害的有10处;泥石流危害的有28条. 根据区内地质灾害的特征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和危险性, 将评估区分为危险性大、中和小3个区, 其中属于危险性大的有3段;危险性中的有3段;危险性小的有2段. 地质灾害根据其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对地质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