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在近断层地震动下桥梁结构将发生较大反应,减隔震设计是减轻地震损伤的重要手段。提出了在桥梁双柱墩横桥向设置防屈曲支撑(BRB),在纵桥向设置铅芯橡胶支座(LRB)的双向减隔震体系。利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3种不同减隔震方式的桥梁结构模型:LRB仅单向,LRB双向与LRB联合BRB,运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计算了桥墩反应(墩顶侧移角、残余位移角和曲率延性)、LRB支座变形和BRB的耗能特性等。结果表明:在近断层地震动输入下联合设置LRB和BRB的双向减隔震桥梁减震效果明显,相比其它2种方式,能有效降低墩柱的塑性变形及起到保护桥墩的作用。在横桥向,桥墩最大侧移角、残余位移角和最大曲率延性系数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2.
汶川大地震绵竹市回澜立交桥震害调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绵竹市回澜立交桥跨越绵竹货运火车站,包括主桥及4个平面为圆形的曲线匝道桥,匝道桥为连续箱梁结构.5.12汶川大地震中,回澜立交桥遭到严重破坏,通过对震害的现场调查及分析发现,圆形匝道桥破坏严重,每个匝道桥破坏集中于1-2个抗弯刚度较大的低矮桥墩并引起上部箱梁横向断裂,其余桥墩发生轻度或中度破坏,主要为桥墩混凝土保护层脱落、混凝土开裂及墩顶橡胶支座的滑移,且总体来看,匝道桥破坏沿切向更为明显.主桥破坏相对较轻,主要包括桥墩顶部的支座滑移及主桥与匝道桥间的碰撞破坏.  相似文献   
53.
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了基于位移设计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抗震性能。利用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和桥梁抗震规范方法设计了各2根和1根1:2.5比例钢筋混凝土桥墩试件,对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试件试验破坏形态、承载力、位移延性、滞回耗能、刚度退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可以认为基于位移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桥墩能够达到预期的延性抗震要求,并且在相对耗能能力(与理想弹塑性模型相比)、刚度退化性能方面与现行规范抗震设计方法设计的桥墩相当。试验表明建议的钢筋混凝土桥墩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是实际可行的。  相似文献   
54.
通过对滇东南地区区域构造的研究,发现该地区矿床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构造作用。以广南金矿矿区构造和矿石构造解析作为基础,结合对矿区动力学背景的分析,指出极其发育的NW向、NE向和EW向断裂构造是矿区构造发育的主要特点,而金矿床的就位主要受制于前期构造活动形成的断层及不整合面,右行压剪作用及后期的伸展作用确定了现今的矿体分布特征。矿区发育的角砾状、浸染状和脉状矿石揭示,断裂活动和热液蚀变在成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5.
战略环评对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世界各国的主要发展目标,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要进行战略环境评价。本文通过阐述战略环评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情况,总结我国环境评价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并分析战略环评的方法及应用实践,论述战略环评的重要性,说明战略环评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6.
武当山南缘青峰—襄广断裂是分隔南秦岭和扬子板块的重要界线,亦是勉略带东延的重要纽带。通过开展房县门古和五台地区路线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查明门古地区发育的原定新元古代耀岭河群火山岩为晚奥陶世变玄武岩块体((444.9±2.5)Ma),并与原划震旦系—寒武纪的灰岩、硅质岩块体包裹于砂质片岩中,显示出构造混杂岩带特征;五台地区侵入志留系梅子垭组的辉绿岩为早志留世岩浆活动产物((432.4±3.3)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两地区样品均具有高TiO_2、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Zr等特征,不相容元素比值及稀土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等均表现出OIB亲缘性,两地区样品岩浆均起源于较深部的软流圈地幔,母岩浆为高压环境下石榴石二辉橄榄岩低度部分熔融形成,并发生了分离结晶作用,且受到地壳轻微混染;区域地质特征和构造判别图解共同指示二者非地幔柱成因,其形成环境与大陆裂谷无关,而是形成于大洋板内环境,这为进一步理解南秦岭显生宙构造演化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57.
王嘉玮  王刚  王宗起  武昱东  王东升  王坤明 《地质论评》2021,67(4):67040869-67040885
南秦岭的北大巴山—武当山—十堰—随州一带发育大规模的镁铁质岩墙群,其岩石学成因为地质学家所广泛关注。本文对其中的武当山十堰地区黄龙—方滩一带发育的辉长岩体开展了全岩地球化学、SHRIMP锆石U-Pb年龄以及LA—MC—ICP—MS锆石Hf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辉长岩形成于晚三叠世(221.2±2.5 Ma);岩石地球化学组成显示辉长岩为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其平滑右倾的稀土配分模式与E—MORB相似;中等Ti、Zr、Hf、Nb含量,亏损R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以及结晶年龄锆石的ε_(Hf)(t)值在-13.5至-6.18之间,表明岩石具有古老的两阶段Hf模式年龄(2103~1640 Ma)。综合分析表明:该套辉长岩岩浆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低压、中等程度部分熔融形成,并且其源区为亏损地幔与富集地幔组分混合成因;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的相关资料,认为该套E—MORB性质辉长岩形成于类似汇聚边缘的构造环境,可能为受勉略洋壳俯冲影响,为俯冲—碰撞造山阶段产物。  相似文献   
58.
于涛  王宗起  马昌前  王东升  王涛  黄凡 《地质学报》2021,95(11):3266-3281
浙西北地区寒武系沉积环境及物源分析是重建扬子板块东南缘古地理格局的关键,进而可以为华南大地构造演化提供证据.本文根据沉积相时空展布、斜层理与同沉积褶皱恢复的物源方向以及碎屑锆石LA-ICP-MSU-Pb测年,综合探讨寒武系的陆源碎屑物源方向以及物源区.浙西北地区寒武纪地层主要由碳硅质岩、硅质页岩、砾屑灰岩、砂屑灰岩、泥灰岩、泥岩等组成.沉积序列、沉积相标志研究表明,寒武系沉积构造以泄水构造、滑塌褶曲、流动构造、层间滑动、同沉积褶皱和断层等为特征,发育大量滑塌沉积及碳酸盐岩浊积岩,整体为深水盆地及斜坡环境.沉积相时空展布及古流向研究表明,水体向北西方向加深,寒武系陆源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南东方向,非前人通过古生物地层判断的盆地基底北西高南东低.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表明,物源集中于574 Ma、747 Ma、1768 Ma以及2131 Ma,与邻区碎屑锆石年龄图谱对比分析表明,江山-绍兴断裂带及浙江中部地区为主要物源区,陆缘碎屑物质主要来自于陈蔡群、双溪坞群、河上镇群及八都群.寒武纪时期,斜坡盆地沉积基底向北西倾斜,位于盆地西北部的章里地区为沉积中心,华夏地块露出水面为剥蚀区.  相似文献   
59.
勉(县)-略(阳)-宁(强)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在秦岭造山带与扬子板块西北缘的接合部,是中国大陆造山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矿化集中区,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对岩浆岩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对岩浆-成矿活动规律的系统认识.文章通过对勉略宁地区铜厂湾金矿区内辉绿岩脉进行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讨论了辉绿岩的成因、物质来源、形成构造背景及其对区域找矿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辉绿岩脉的成岩年龄为(199.6±1.8)Ma,为早侏罗世.全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w(SiO2)为47.13%~51.56%,w(MgO)为3.83%~6.41%(Mg#=37~48),w(FeOT)为9.36%~12.74%,w(TiO2)为1.37%~1.86%,呈亚碱性,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60.18×10-6~189.06×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显著((La/Yb)N=2.66~9.12),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具有右倾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Eu的弱负异常(δEu=0.6~0.97),与原始地幔相比具有明显的Nb、Ta、Sr负异常和Ba、K正异常.尽管铜厂湾矿区辉绿岩地球化学组成具有弧岩浆岩的特征,但根据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笔者认为辉绿岩形成于早侏罗世南秦岭后碰撞阶段,造山带整体处于减压增温的特殊构造体制,地幔物质上涌,底侵作用使得下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从而形成了混合型岩浆.  相似文献   
60.
【研究目的】草莓状黄铁矿广泛存在于现代沉积物和沉积岩中,其成因机制总体上分为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两种,尽管两种机制均有理论与实验的支撑,但尚未建立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形成机制。【研究方法】本文对目前草莓状黄铁矿的形成机理、氧化还原环境的应用及后期环境变化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综合研究。【研究结果】不同氧化-还原环境下形成的草莓状黄铁矿在粒径、形态以及硫同位素之间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可做为反演古氧化-还原环境的指标。草莓状黄铁矿的微晶尽管与粒径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是两者在形态演化序列、生长模式、聚集因素等方面与古氧化-还原环境的关系尚不清楚。仅凭草莓状黄铁矿粒径与铬还原法测定的硫同位素反演古氧化-还原环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其他指标综合判定,尚需进一步开展草莓状黄铁矿原位硫同位素值与粒径对古氧化-还原环境反演的研究。后期氧化可使草莓状黄铁矿表面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但粒径分布依然具有古氧化-还原环境的指示意义。【结论】草莓状黄铁矿的实验模拟、理论体系和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