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9篇
  免费   2336篇
  国内免费   4907篇
测绘学   138篇
大气科学   780篇
地球物理   736篇
地质学   11866篇
海洋学   830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573篇
自然地理   458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324篇
  2022年   426篇
  2021年   452篇
  2020年   421篇
  2019年   478篇
  2018年   376篇
  2017年   386篇
  2016年   417篇
  2015年   452篇
  2014年   643篇
  2013年   528篇
  2012年   652篇
  2011年   620篇
  2010年   598篇
  2009年   617篇
  2008年   632篇
  2007年   584篇
  2006年   599篇
  2005年   563篇
  2004年   513篇
  2003年   439篇
  2002年   438篇
  2001年   510篇
  2000年   386篇
  1999年   313篇
  1998年   333篇
  1997年   406篇
  1996年   352篇
  1995年   325篇
  1994年   318篇
  1993年   273篇
  1992年   261篇
  1991年   192篇
  1990年   191篇
  1989年   133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五道沟金矿位于太平岭金-铜多金属成矿带,矿体呈脉状赋存于下二叠统双桥子组碳质板岩中,并严格受NE向断裂控制。根据野外观察和岩相学研究,将五道沟金矿成矿划分为早期石英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3个阶段,其中石英-黄铁矿阶段为主要成矿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拉曼光谱分析表明,金成矿期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的含CO2流体。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流体是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表明矿区内黄铁矿为岩浆热液成因;矿石硫同位素数据显示其具有岩浆硫和地层硫的混合特征。铅同位素组成图上,矿石铅、围岩铅和岩浆岩铅三者呈线性关系,具有同源特征,矿石中207Pb/204Pb和208Pb/204Pb值明显高于围岩的相应值,暗示了矿石铅为围岩铅淋滤产物。矿石同位素特征表明双桥子组碳质板岩应为金矿矿源层。综合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和H-O-S-Pb同位素分析,认为五道沟金矿为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52.
铁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铁是地球上丰度最高的变价元素,在自然界大量分布于各类矿物、岩石、流体和生物体中,并广泛参与成岩作用、成矿作用、热液活动和生命活动过程。铁同位素组成对地球化学、天体化学和生物化学方面提供重要的信息,是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铁同位素的精确测量是开展相关研究的重要基础。本文评述了铁同位素测试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①溶液法测试铁同位素样品纯化过程中阴离子树脂的改进;②质谱分析从传统的热电离质谱法发展为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③激光微区原位测试技术的研发等。在此基础上,对测试过程中会导致产生铁同位素分馏的步骤和校正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各种测试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本文认为:溶液法分析流程长且复杂,但分析精度高(0.03‰,2SD)、方法稳定;微区原位分析方法从纳秒激光剥蚀发展为飞秒激光剥蚀,脉冲持续时间更短、脉冲峰值强度更高(可达10~(12)W),聚焦强度超过10~(20)W/cm~2,使其具有分析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的优势。微区原位法可以从微观角度去讨论铁同位素变化的地球化学过程,但基体效应的存在限制了微区原位铁同位素的广泛应用。因此,缩短溶液法分析流程,开发系列基体匹配的标准样品,是铁同位素分析方法研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53.
杨应  刘凤珠  翟曦 《测绘通报》2019,(11):64-68,108
针对低空无人飞艇航空遥感系统平台姿态稳定问题,以及现有稳定平台用于无人飞艇航测系统存在的困难,提出了基于轻小型低精度GNSS/IMU系统和PID算法的三轴稳定平台控制方法。该系统结合双GPS轻小型组合GNSS/IMU系统,采用分离相机和GNSS/IMU系统控制方式,采用PID控制方法,利用STM32控制芯片电路实现稳定平台的控制,解决无人飞艇航测系统相机姿态稳定问题。最后通过飞行试验验证了该系统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相机系统的俯仰和翻滚角度及航偏角度控制的要求,能够有效隔离无人飞艇姿态的不稳定对成像系统的影响,对于提高无人飞艇航测系统成图精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文章通过对广西桂中坳陷东部地区内主干断裂活动特征、褶皱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综合二维地震勘探线解译成果,分析研究区内形成的典型逆断层+向斜构造样式,结合东岗岭组(D2 d)页岩气目的层的埋深条件及其相关的断层封闭性能,划分两处构造稳定区,为下一步在该地区开展页岩气有利目标区调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5.
比利亚谷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西坡的得尔布干成矿带,它是近些年来在该区新发现的一座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该矿床矿体主要呈脉状、细脉浸染状、角砾状赋存于塔木兰沟组中—基性火山岩和满克头鄂博组酸性火山岩中的NW向断裂体系内。根据矿石的结构、构造以及矿物之间的共生组合、穿切关系,将成矿过程从早到晚划分为硅化石英+黄铁矿阶段(Ⅰ)、石英+黄铁矿+闪锌矿阶段(Ⅱ)、石英+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辉银矿+黄铜矿±黝铜矿阶段(Ⅲ)、石英+黄铁矿+方解石+萤石±蛋白石阶段(Ⅳ);详细的石英、闪锌矿流体包裹体研究揭示:成矿早阶段(Ⅰ、Ⅱ)石英中发育WL型、C型包裹体,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为188~254℃,盐度(w(NaCl))为1.83%~4.79%,密度为0.81~0.94 g/cm3,属于中低温、低盐度的H2O-NaCl-CO2体系;成矿主阶段(Ⅲ)石英、闪锌矿中发育WL型包裹体,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为160~188℃,盐度为3.69%~7.15%,密度为0.92~0.96 g/cm3,属于低温、中低盐度的H2O-NaCl-CH4体系;成矿晚阶段(Ⅳ)石英中发育WL型、L型包裹体,WL型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为130~165℃,盐度为1.22%~3.53%,密度为0.93~0.95 g/cm3,属于低温、低盐度的H2O-NaCl体系。流体包裹体H-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揭示:早阶段流体的δ18OH2O-SMOW值为-6.3‰~-5.9‰,δDH2O-SMOW值为-163.4‰~-162.7‰;成矿主阶段流体的δ18OH2O-SMOW值为-14.4‰,δDH2O-SMOW值为-165.4‰~-162.0‰;成矿晚阶段流体的δ18OH2O-SMOW值为-19.1‰,δDH2O-SMOW值为-150.7‰;硫化物Pb同位素比值分别为206Pb/204Pb=18.435~18.513、207Pb/204Pb=15.579~15.675、208Pb/204Pb=38.283~38.603。这种特征揭示,该矿床成矿流体为低温、低盐度的H2O-NaCl-CH4体系,早期为残余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中—晚期大气降水逐渐增加;成矿物质源于壳幔混合源区;成矿过程以流体混合方式导致成矿元素聚集和沉淀,矿床成因类型为与陆相火山-次火山作用有关的低硫化型浅成热液铜(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其整体与大兴安岭西坡同类型矿床相似,成矿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131.3 Ma),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产生的弧后伸展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56.
陈智浩 《地下水》2020,(1):267-268,289
三刘节制闸位于辽宁西北部,通过对三刘节制闸渗透分析可知,环境水对混凝土具有强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中等腐蚀性。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 05 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不需进行液化判定。拟建闸基、桥头堡、翼墙建筑物基础坐落于①层砂壤土层,该层分布连续稳定,厚度较大,但该层为新进沉积堆积层,结构松散,为一般的地基土,地基承载力一般,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其下卧层为第②层粉质黏土层,该层中偏高压缩性,土质较差,建议对地基进行处理,以采用水泥土搅拌桩作为复合地基为宜。  相似文献   
57.
榍石作为副矿物在哀牢山-红河剪切带新生代富碱侵入岩中广泛存在。原位获取榍石矿物内部微量元素、U-Pb年龄和Sm-Nd同位素的空间变化对获取矿物和岩石的成因演化信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四级杆/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Quadrupole/Multi-Collector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Q/MC-ICP-MS)与激光剥蚀系统(Laser Ablation,LA)联用,对哀牢山-红河剪切带5个富碱侵入岩体(桃花岩体、宁蒗-永胜岩体、哈播岩体、铜厂岩体和十里村岩体)中榍石开展了微区原位微量元素、U-Pb年代学和Sm-Nd同位素研究。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三江富碱侵入岩中榍石为岩浆成因,亏损Rb、Ba、P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Th、U、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榍石的稀土配分图均表现为明显右倾,不具有或具有弱的Eu负异常。与云南北衙、马厂箐矽卡岩矿床中的热液榍石相比,本文榍石在稀土元素组成上,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总量、较高的Th/U、LREE/HREE和Ce/Ce*比值,具有较低的Eu/Eu*、Nb/Ta、Zr/Hf比值。微区原位LA-Q-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研究区富碱岩体中榍石结晶年龄在32.5~37.9Ma之间,代表了岩体形成时代,与三江地区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及其附近新生代富碱岩浆活动高峰期(~35Ma)一致,属于青藏高原晚碰撞期岩浆作用的产物。榍石微区原位LA-MCICP-MS Sm-Nd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榍石颗粒的Nd同位素组成均一,表明榍石结晶过程中寄主岩浆的Nd同位素组成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各个富碱岩体之间的榍石Nd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在-6.8~-2.1之间,与全岩的同位素特征一致,表明榍石的原位微区Sm-Nd同位素可以作为富碱侵入岩研究中有效的示踪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8.
2013年以来,济南市为正确处理好保泉和市民饮用优质地下水的关系,组织实施了地表水转换地下水补源系列工程,旨在补源保泉的前提下开采地下水。大辛河地表水转地下水工程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查明大辛河渗漏补源后地下水的补给方向、径流速度等,在大辛河主要渗漏段开展了地下水示踪试验。结果显示:地下水渗漏补源后沿渗漏段—龙奥大厦—济南东区供水奥体加压站—贤文小区一线大体自南向北径流,视径流速度约45m/d,越往两侧流速越缓慢,表明大辛河地表水转地下水工程主要对东郊水源地进行补给,对市区四大泉群补给较弱。示踪试验得出的结论,对大辛河地表水转地下水工程运行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后期管理部门合理规划补源、开采布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促进济南保泉和供水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9.
冷水珊瑚也称为深水珊瑚, 在生物多样性、生态资源和科研价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采自南海北部冷泉区的冷水珊瑚骨骼碎屑进行测定, 鉴定出冷水珊瑚2个种(Crispatotrochus sp.1和Crispatotrochus sp.2), 以及4个属[Balanophyllia (Balanophyllia)、Balanophyllia (Eupsammia)、LochmaeotrochusEnallopsammia]。测定的冷水珊瑚的δ13C为-7.36‰~-1.15‰, δ18O为-1.38‰~3.67‰, 与全球冷水珊瑚碳氧同位素组成相似, 但明显不同于南海暖水珊瑚、冷泉碳酸盐岩及低温热液成因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  相似文献   
60.
A 43 cm long E271 sediment core collected near the East Pacific Rise(EPR) at 13°N were studied to investigate the origin of smectite for understanding better the geochemical behavior of hydrothermal material after deposition.E271 sediments are typical metalliferous sediments. After removal of organic matter, carbonate, biogenic opal,and Fe-Mn oxide by a series of chemical procedures, clay minerals(2 μm) were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ion,chemical analysis and Si isotope analysis.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seafloor hydrothermal activity and close to continent, the sources of clay minerals are complex. Illite, chlorite and kaolinite are suggested to be transported from either North or Central America by rivers or winds, but smectite is authigenic. It is enriched in iron, and its contents are highest in clay minerals. Data show that smectite is most likely formed by the reaction of hydrothermal Fe-oxyhydroxide with silica and seawater in metalliferous sediments. The Si that participates in this reaction may be derived from siliceous microfossils(diatoms or radiolarians), hydrothermal fluids, or detrital mineral phases. And their δ30 Si values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authigenic smectites, which implies that a Si isotope fractionation occurs during the formation because of the selective absorption of light Si isotopes onto Feoxyhydroxides. Sm/Fe mass ratios(a proxy for overall REE/Fe ratio) in E271 clay minerals are lower than those in metalliferous sediments, as well as distal hydrothermal plume particles and terrigenous clay minerals.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some REE are lost during the smectite formation, perhaps because their large ionic radii of REE scavenged by Fe-oxyhydroxides preclude substitution in either tetrahedral or octahedral lattice sites of this mineral structure, which decreases the value of metalliferous sediments as a potential resource for RE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