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187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42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用植物物候资料诊断预测温度异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毕伯钧 《气象》2000,26(3):56-57
通过对辽东山区本溪县1979~1996年树木、作物物候资料分析,发现利用杏树、加拿大杨等树木开花始期可以准确地诊断、预测出春季气温的高低和生长季≥10℃积温的多少;利用玉米拔节普遍期可以做出作物低温冷害的诊断,这对山区气候变化研究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2.
陈效逑 《气象学报》2000,58(6):726-737
探讨了Taunus山区3个地点的树木物候生长季节与气温生长季节年际波动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地形部位上,物候生长季节长度与气温≥10℃持续期在振幅、波形和趋势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二者的相关系数均未达到显著的水平.因此,尽管这两种生长季节的多年平均初、终日期和长度是接近的,但就个别年份而言,它们不具有可比性和相互替代性.在低海拔山麓地带,物候生长季节长度与气温≥5℃持续期正相关显著,而与气温≥5℃初日负相关显著,说明物候生长季节具有对较长时期内气温波动响应的特点,特别受到早春气温高低的显著影响,表现为春季气温越高,≥5℃初日越早,当年物候生长季节越长;春季气温越低,≥5℃初日越晚,当年物候生长季节越短的对应关系.据此,春季气温的高低就成为诊断低海拔地区植被生长季节长度对气候变化响应的一种前期征兆.此外,还建立了春季物候期与无霜期之间的区域统计模式,用以进行区内缺乏气象资料地点的无霜期估算.  相似文献   
53.
遥感技术在植物物候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通过遥感技术研究植物物候现象的机理分析,认为植被指数可反映植被各物候期的特征。国内外在探测植物生长季始末日期、花期变化、净第一性生产力变化、全球碳收支等方面的研究促进了植物物候的发展;同样物候研究也可提高遥感影像植物分类和作物估产的精度,同时可促进高光谱遥感的发展。通过我国物候研究从传统的农林业应用转向注重遥感探测、生态学应用的现状分析,展望了我国物候发展方向:关注植物生长季始末时间的时空分布规律;遥感监测植物季相变化;遥感监测植物花期;注重探讨植物生理和生态特征;植物高光谱遥感物候研究;重视物候科普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54.
选取威宁县1985年至2020年气象资料和黑颈鹤物候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各气候因子的趋势变化倾向率、主要气候因子对黑颈鹤物候期的影响进行研究。根据气象要素对黑颈鹤物候期的响应模式进行逐步回归结果表明:黑颈鹤的初见期、间隔期、终见期在1985-1990年间变化幅度较大。总体而言,近35年来初见期总体变化趋于平稳,终见期呈现上升趋势,说明黑颈鹤在威宁的停留时间有缩短趋势、终见期有提前的趋势。8月平均气温每升高1℃,黑颈鹤的初见期将推后4.485天;11月的平均风速每增加1m/s间隔期将会延长16.128天;3月雨日每增加1天,终见期将会推后1.863天,间隔期延长1.482天;1月平均风速每增加1m/s,终见期将会推后8.929天。说明气候变化对黑颈鹤物候期有积极的影响,比较敏感?可为气候变化的提供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55.
Freezing damage results in the dehydration of plant cells and reduces the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of plants, which causes significant losses to ecology and economy. Over the past 40 years, global warming has reduced 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frost events while bringing forward the spring phenology of plants, increasing the exposure of their leaves and flowers to harsh cold temperatures. Therefore, the dual effects of climate warm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order to accurately assess the changes of plant freezing damage. To date, there is no systematic analysis of plant freezing damage in different climatic regions of China. Based on phenological observation records from the China Phenological Observation Network, leaf frost damage of four common woody plants (Ulmus pumila, Robinia pseudoacacia, Salix babylonica, Fraxinus chinensis) in the spring over the past 40 years was calculated, and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were analyzed. We also investigated the change in the occurrence time of maximum frost damage (TMFD)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lant phenolo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Most species presented an overall trend towards an earlier leaf unfolding date, and the advancing trend was significant and greater than 1 d/a in about 60% of the regions (P<0.05). 2) The TMFD occurred earlier in 72.22%-83.03% of the regions, which was closely related to plants' earlier leaf unfolding date. The TMFD of all species advanced the most (8.3 days) in the temperate climate zone, followed by the warm temperate, subtropical, plateau, and cold temperate zones. 3) The leaves of U. pumila, R. pseudoacacia and S. babylonica suffered more freezing damage in the spring, and the most significant freezing damage was mainly found in the north of 50°N region and part of the wes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comparison, the leaves of F. chinensis suffered less frost damage due to later leaf unfolding date and stronger leaf frost resistance. With regard to interannual variations, the average freezing damage of U. pumila, R. pseudoacacia and S. babylonica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but that of F. chinensis did not change obviously. In addition, the freezing damage of U. pumila and S. babylonica increased the most in the cold temperate zone, while that of R. pseudoacacia increased in about 10% of the regions in the plateau climate zone, and 3%-6% of the regions in the cold temperate, temperate, and warm temperate climate zones. The freezing damage of F. chinensis merely increased in the warm temperate zon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assessing the risk of plant freezing damage accurately and help develop regional-specific response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to climate change. © 2023, Editorial office of PROGRESS IN GEOGRAPHY.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56.
贵阳木本植物始花期对温度变化的敏感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物候期的温度敏感度反映了植物是怎样及在何种程度上响应气候变化,研究不同物种物候期的温度敏感度有利于鉴别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物种。现有关于始花期的温度敏感度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带地区,在亚热带地区研究仍较少。本文以位于亚热带的贵阳为研究区,利用1980-2014年60种典型木本植物的始花期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植物始花期变化趋势及对气温变化的敏感度,评估了样本量大小对敏感度估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时段内贵阳发生了明显的气候变化,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其中春、秋季的增温比夏、冬季显著。②绝大多数植物(88.3%)的始花期在研究时段内呈提前趋势,其中显著提前的占物种总数的21.7%(P<0.05);60种植物始花期总体的提前趋势为2.89 d/10 a。③绝大多数(88.3%)植物始花期的年际变化与最优时段内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所有植物始花期的总体敏感度为-5.75 d/℃。④样本量大小对温度敏感度估计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15年长序列能将敏感度估计结果的波动范围以99%的概率控制在2 d/℃之内。  相似文献   
57.
历史物候记录对过去气候变化研究弥足珍贵。诗歌作为历史文献的重要体裁之一,其中的历史物候记录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整编和利用。但对诗歌物候记录的特征和处理方法仍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探讨。本文首先介绍了诗歌中物候记录的内容、特征及其在季节指示和反映农时中的应用,发现诗歌中的物候记录主要包括动物物候、植物物候和周期性气象、水文现象等3种,并呈现出距今越近,经济、社会越发达,记录越多的时空特点。然后,从物候记录筛选、物种鉴别、物候事件发生时间识别、物候期确定等方面总结了历史气候研究中诗歌物候记录的处理方法:①从诗歌的创作背景、文学成分、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和人为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筛选,以保证其中物候记录的有效性;②区分古今动、植物名差异,并将物种鉴定到种;③针对年、月、日缺记的不同情况,依据物候规律和背景资料确定物候事件的发生时间;④根据现代物候观测标准,对诗歌中的文字描述进行归类定级,确定所包含的物候期。以期为诗歌物候记录的提取及其在历史气候研究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8.
桂林市气候变暖特征及其对柑桔物候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印平  郭昌东 《气象科技》2017,45(1):203-208
利用桂林市1984-2014年气候资料和同期柑桔物候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SPSS相关系数等方法研究了桂林市气候变暖的特征及其对柑桔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31年中桂林市气候变暖趋势明显,其主要特点是年平均气温上升幅度约为0.4℃,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升温显著,在升温过程中以春季升温为主,冬季次之,夏季、秋季略升温,气候变暖春季气温升高贡献最大。气候变暖引起柑桔物候期的变化明显,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推迟,生长季呈延长的趋势;气温是影响柑桔物候期最为显著的气象因子;2月平均最高气温升高1℃,柑桔芽开放期提前约3.4天,3月平均最高气温升高1℃,开花期提前约4.9天,年极端最高气温升高1℃,可采成熟期推迟6.8天。  相似文献   
59.
互花米草自1979年引进我国以来迅速增长,呈现外来物种入侵势态,严重影响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平衡。通过遥感手段监测可以获取互花米草的时空扩展规律,为互花米草治理提供参考和依据。本文选取长三角地区3个主要湿地区域为研究区,依托Google Earth Engine (GEE)平台选取了2014—2019年Landsat 8 OLI时间序列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物候特征的互花米草提取方法。首先,通过归一化差异湿度指数(NDMI)、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和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DWI)提取互花米草生长的高湿度区域;然后,通过植被指数构建表征植被物候特征的时间序列曲线,确定互花米草与其他植被的物候特征差异时相;最后,基于物候特征差异时相数据构建决策树提取互花米草。通过与现有的互花米草决策树提取方法和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对比发现,本文方法在3个研究区的提取结果均为最优提取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对提取互花米草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0.
文章根据"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对我国河北省某市的冬小麦种植面积进行遥感估算,并根据冬小麦的物候差异,选取研究区冬小麦4个关键物候期的5景"高分一号"卫星遥感影像来获取研究区冬小麦的种植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物候差异信息可以快速提取1个生长周期内的冬小麦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