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5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青藏东缘昌都-思茅构造带中新生代陆内裂谷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三叠世末,三江联合地体形成,昌都—思茅构造带进入陆内演化阶段,堑垒相间的古地貌、具双峰式火山岩的火山-沉积组合、显双峰特点以及普具伸展因子的岩浆作用等显示,其在晚三叠世至新生代发生了广泛的陆内裂谷作用。裂谷岩浆活动主要为两侧火山地堑发育的双峰式火山活动,同期的岩浆侵入活动也呈双峰态势。岩浆喷发活动具有东强西弱的特点,其中东部江达—云岭—绿春地堑带,因局部出现洋壳而具有陆间裂谷性质;岩浆侵入活动自印支晚期向燕山期具有规模减小、范围增大的特点,到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中央地带也发生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中央热隆带。岩浆侵入活动具有明显继承性,由于昌都—思茅地体两侧于晚海西期至中三叠世发育陆源岩浆弧,岩浆岩在岩石化学上或多或少显弧岩浆特点。陆内裂谷作用在中生代经历了火山-地堑、陆内岩石圈挠曲凹陷演化阶段。裂谷作用持续到了新生代。  相似文献   
52.
藏东江达构造带形成演化与成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达构造带源自洋-陆作用的岛弧体制,从晚三叠世以前起经历了陆-陆碰撞焊合、陆内裂谷、陆内造山等多种构造体制的转换,随着印度-欧亚板块的大规模、全面碰撞,陆内裂谷夭折,进入新生代碰撞造山的新阶段。江达构造带在其经历三种体制下都有成矿作用发生,构成三个各具特色的成矿体系。三个成矿体系在同一构造带中历史地叠合,有机组合成一个多元复合的成矿系统,主要的成矿作用发生在陆内裂谷期。  相似文献   
53.
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夕卡岩型铅锌矿的控矿条件包括:①地层条件: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产于黑色碎屑岩系与碳酸盐岩的层间构造带内,或呈透镜状产于碳酸盐岩中;②岩浆岩条件:夕卡岩铅锌矿通常与斑岩型铜钼矿在时间上、空间上以及矿床成因上有紧密联系,与成矿有关的岩体主要为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玢  相似文献   
54.
当α石英的平衡铀当量含量与其年龄之积远小于1时,E1心浓度与年龄有线性关系,如何用其他方法准确测定一个α石英样品的年龄并且把该样品作为标准样,那么待测石英样品的年龄可根据其E1心浓度比方便地求出,以此新技术,用作研究断裂作用的年龄。  相似文献   
55.
0 概述 江达构造带西以字嘎寺-车所-德钦断裂为界,东界为金沙江断裂带,北至青海玉树,被NWW向马尼干戈-邓柯断裂所截,南至奔子栏断裂.  相似文献   
56.
雅鲁藏布江洋俯冲及印度-欧亚陆陆碰撞导致了强烈的大陆岩石圈挤压变形与青藏高原的隆升。研究青藏高原内部破碎带构造-沉积演化,对理解相关变形如何向欧亚大陆腹地扩展传递至关重要。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发育一系列白垩纪—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保存了关于该时期高原内部构造-沉积演化的丰富信息。针对该类盆地的构造性质和形成机制有走滑拉分盆地、断陷盆地、前陆盆地3类不同观点。若要检定上述观点,需要开展如下工作:(1)查明盆地基底与充填建造变形特征;(2)结合构造背景探究其演化机制。鉴于此,本文对该带内尼玛盆地开展大比例尺地质填图与构造分析,结合前人成果,对盆地构造背景、构造性质和构造演化进行了探讨。主要取得了如下认识:(1)尼玛盆地基底为班公湖—怒江洋闭合形成的软碰撞缝合带内的变质岩与海相沉积岩。基底断裂为近东西走向,倾向或南或北的逆冲断裂。(2)盆地充填建造为上白垩统—新近系多旋回河湖相沉积。其变形样式主要为轴向近东西延伸的非对称褶皱,局部卷入基底断裂变形。多幕次变形自边缘向盆地中心前展式递进发展。(3)盆地可以划分为盆北掀斜隆起、南部推覆扇状隆起两处主要剥蚀物源区、中部基底断片掀斜隆起一处次要剥蚀物源区,以及北部叠瓦状压陷区与南部对冲压陷区两处主要构造沉积单元,其构造格架可以概括为“三隆夹两坳”。(4)尼玛盆地肇始于班公湖—怒江洋闭合导致的南北向地壳缩短。其后,雅鲁藏布江洋北向俯冲与印度-欧亚碰撞所致南北向挤压,导致盆地基底断裂发生周期性活动,伴有多旋回磨拉石建造与递进变形。简言之,尼玛盆地为软碰撞缝合带之上发育的山间压陷盆地。  相似文献   
57.
野外构造解析和显微构造分析表明,五龙沟地区经历了长期构造演化,具有多层次多期构造作用产物叠生特点。可分为早印支期(240 Ma左右)及其以前的韧性变形;晚印支—早燕山期的(235~197 Ma)的脆韧性变形;晚燕山期以来,尤其早-中喜马拉雅期(51~21 Ma)的脆性变形。晚印支期—早燕山期的脆-韧性变形,与造山隆升相伴,表现为先存变质核杂岩构造北东翼构造岩类的褶皱、断裂,奠定了五龙沟地区北西西向的构造主线,即形式上的数条北西西向韧剪带平行展布,从韧性变形、韧-脆性变形到脆性变形的构造运动依次为左行正滑→左行逆冲→右行正滑。  相似文献   
58.
本文从构造-岩浆演化、典型矿床特征、构造-岩浆产物空间分布特征等方面,对冈底斯成矿带形成于195~80Ma的与俯冲-碰撞作用相关的斑岩(-矽卡岩)型铜矿的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认为研究区与俯冲-碰撞作用相关的斑岩型铜矿大致可分为早-中侏罗世、晚侏罗-早白垩世、晚白垩世3个成矿时期,分别对应于雅鲁藏布江洋向北、班公湖怒江洋向南相向俯冲、班公湖怒江洋碰撞关闭、雅鲁藏布江洋向北持续俯冲、雅鲁藏布江洋向北晚期俯冲等构造-岩浆事件。与早期相向俯冲相关的雄村式矿床,在拉萨东部达孜-工布江达一带具有良好找矿前景;与中期俯冲-碰撞相关的多龙式矿床,在昂龙岗日、东恰错、桑日等火山岩浆弧区成矿条件较佳;与晚期俯冲相关的尕尔穷式矿床,在冈底斯东段和西段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59.
本文运用地体—板块构造分析理论,指出晋宁—澄江期扬子板块西北缘是由外来的和自大陆分离的洋壳型、洋岛—岛弧型、岛弧型、陆壳型及海底高原等不同类型、不同时代地体组成的增生型大陆边缘。这些地体的分布和运动受板块构造运动控制,经过中、晚元古代的分离与联合,最终于早震旦世末的澄江期以俯冲缝合和碰撞焊合方式增生到扬子陆核上,形成统一的扬子板块基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