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47篇
  免费   2074篇
  国内免费   2655篇
测绘学   907篇
大气科学   1787篇
地球物理   1969篇
地质学   5416篇
海洋学   1128篇
天文学   169篇
综合类   773篇
自然地理   727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301篇
  2022年   409篇
  2021年   355篇
  2020年   318篇
  2019年   390篇
  2018年   326篇
  2017年   331篇
  2016年   313篇
  2015年   440篇
  2014年   616篇
  2013年   497篇
  2012年   527篇
  2011年   562篇
  2010年   534篇
  2009年   567篇
  2008年   541篇
  2007年   527篇
  2006年   522篇
  2005年   428篇
  2004年   415篇
  2003年   386篇
  2002年   427篇
  2001年   405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274篇
  1998年   255篇
  1997年   251篇
  1996年   248篇
  1995年   220篇
  1994年   202篇
  1993年   166篇
  1992年   162篇
  1991年   130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9篇
  1976年   7篇
  1965年   5篇
  1954年   11篇
  193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率不断加强,高额掠捕重要经济鱼类资源、环境污染直接威胁鱼类生态栖息地、人工增养殖培苗系统对天然鱼种遗传多样性的破坏等,已在相当程度上导致物种绝灭、传统鱼种资源衰退和种质资源的退化。因此,尽快查明我国鱼类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持续利用重要鱼类资源和开展濒危鱼种的保护生物学研究,已成为当今鱼类学研究的优先主题,更需委我国鱼类学研究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本着这一热衷愿望,中国鱼类学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暨1993年学术年会,于1993年10月25日-30日在青岛召开。这次会议得到了全国鱼类学界的积极响应,应…  相似文献   
52.
摄食水平和性别对稀有鮈鲫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1995年10月采集本所自繁有ju鲫(约1.03g/ind),在30℃水温下进行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了从饥饿到饱食5个摄食水平对不同性别稀有ju鲫的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鱼体干物和能量含量不受摄食率和性别的影响,随着摄食率的增加,雌鱼的湿重,干重和能量特定生长率均呈双对数增加,雄鱼湿重特定生长率呈双对数增加,而干物质和能量特定生长率呈指增加,雄鱼生长速度及摄食率低于雌鱼,随着摄食率的增加,食物能损失于粪便中的比例均呈上升趋势,损失于排泄物中的比例变化不大,呈下降趋势,用于代谢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用于生长的比例呈上升趋势,除饥饿组外,在各个摄食水平,雌鱼食物能用于代谢的比例较雄鱼低,而用于生长的比例较雄鱼高。  相似文献   
53.
南海北部陆缘张裂--岩石圈拆沉的地壳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海北部陆缘在中生代晚期曾形成宏伟的华夏陆缘造山带。火成岩岩石学、岩相古地理学和地球物理学证据显示,该造山带不仅具有巨厚(50~60 km)的陆壳,而且还有巨厚(160~180 km)的岩石圈根,在地势上曾出现过高3 500~4 000 m 的华夏山系。陆缘裂陷盆地的形成发育历史、地壳-岩石圈深部结构、火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理论计算均表明,南海北部陆缘从晚白垩世以来发生的张裂作用起始于华夏陆缘造山带的拉伸塌陷,岩石圈拆沉是南海北部陆缘张裂的重要的引发机制。因此,南海北部陆缘张裂既不同于弧后扩张,也不受控于大西洋式的海底扩张,而是该区大陆构造演化和深部壳幔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4.
南沙海域万安,曾母盆地的区域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新生代时,现在的印支地块和西婆罗洲地块,曾母块块属于印支陆地范畴,侏罗纪一早白垩世在纳土纳岛--西波罗洲博姜一带为一向西南的俯冲带,而在东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斯赫瓦内的一带为岩浆-火山弧,两者为同一构造体制产物,中生代末,印支愉和缅泰马陆块南部,包括西波罗洲在内与北部分离构成巽他地块,并在白垩纪-早第三纪时(东部),渐新一早中新世时(西部)反时针旋转。其东部惠第三纪时从印支陆块上分离南移的曾母地  相似文献   
55.
在流星分析和t-S点聚分析的基础上,在台湾东北部IS断面和东海中部PN断面上选取适当的纵剖面作为分界面,将以面分成东、西两侧,计算了界面两侧的海水交换星。结果表明:1.东海陆架区海水交换可归纳为两种类型,即“穿插型”和“进退型”。2.参与分界面处海水交换总量的年平均是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黑潮水向陆架区输运量为0.58×106m3/s,陆架水向黑潮刚输运量为0.84×106m3/s;参与交换的总量为1.42×106m3/s.3.相对输运量计算结果表明;黑潮水对陆架区水文状况的影响是冬季最强,秋、春季次之,夏季最弱,而陆架水对黑潮区水文状况的影响是夏季最大,秋季次之,春季和冬季最小。  相似文献   
56.
57.
对烃类燃料需求的增长和一直升高的陆上储量开发程度,造成了世界海区普查—勘探油气工作的明显加强。众所周知,世界海洋烃类储量集中于中、近东波斯湾的巨型油气田中(66%石油和64·7%天然气);占第2位的是拉丁美洲,该区储量包含于巴西、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的海区油气田中;再就是非  相似文献   
58.
依据近岸晚第四纪事件沉积的类型,特征及其四维时空序列的关系,结合以往陆架区海上地质调查结果,提出几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地质问题;(1)沉积记录不是地球历史的流水帐,而是大事记,无论厚度大或小的柱状样,都要从自生相序与他生相序变化中确定环境的转换与频率变化。(2)晚第四纪海侵的问题,需要从是否有真正的正常海相地层去检验。以往所确定的海相地层,缺乏正常海相相序和原地埋藏化石的支撑,有可能是风暴流沉积;(3)残留砂,残留沉积的概念应当废弃;(4)^14C测年材料的选择要慎重,不宜使用被搬运再沉积的生物壳屑材料。  相似文献   
59.
朝鲜南海内陆架晚第四纪沉积演化S.ChulPark等朝鲜南海大陆架为一巨厚的陆源碎屑沉积物堆积的地区.其中心陆架在深海和底部特征的基础上可被分为窄的内陆架和宽的中部陆架,内陆架区(深<5sm)是晚第四纪沉积的沉积中心,沉积物主要来自部分河流.大量来自...  相似文献   
60.
华南三水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古纬度漂移与南海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依据三水盆地古地磁数据所反映的华南地块的古纬度漂移讨论南海的演化模式。结果认为,华南在南海的形成演化中居主导地位,南海基本上是晚白垩世至中新世期间通过华南的南漂及其后的北向回漂过程中,华南大陆南部的拉张、断裂、解体并自东向西扩展的方式形成的,而南海中散布的微大陆碎块则是在华南回漂时被滞留下来的。演化过程中,其周缘菲律宾岛弧自南向北漂,直到上新世后才构成南海的东界;印支地块则仅起转换边界作用;加里曼丹则基本土没有明显的漂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