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51.
在深厚堆积体中锚索成孔困难,尤其是80 m以上锚索成孔的经验匮乏。为解决枕头坝一级水电站1号堆积体深孔锚索成孔难题,通过实验排除单层和双层套管成孔方法,选取单层套管与护壁灌浆相结合的施工工艺,实践证明,该工艺在工效、经济性方面效果较好,是解决堆积体深孔锚索造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2.
作为油气中有机组分残留在地层水中的直接显示,研究地层水中烃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对分析油气的沉积环境、生源母质、成熟度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通过对西湖凹陷古近系平湖组和花港组地层水萃取烃类分析后发现:烃类来源于氧化环境下的陆源有机质输入,现均已达到成熟-高成熟阶段。其中黄岩构造带、天台构造带和西次凹的烃类以来自黏土矿物含量颇为丰富的泥岩为主,而平湖斜坡带的源岩缺乏黏土矿物,更可能以煤为主。天台构造带的地层水中烃类很特殊,其姥植比异常高,二萜类具有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双重贡献的特征,不同于其他构造带的二萜类以裸子植物来源的特点。进一步研究发现天台构造带原油的姥植比和二萜类特征与其地层水一致,同样具有特殊性,且多种芳烃地球化学参数也均不同于其他构造带,因此推断天台构造带的原油是不同于其他构造带的特殊类型。天台构造带地层水中烃类的特殊性是推断其原油为特殊类型的有力入口,对进一步研究天台构造带的特殊原油提供了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3.
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就闭合型与单片地下连续墙基础在竖向承载性能上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采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分析来丰富室内模型试验,探讨了土体变形模量、密度、内聚力以及内摩擦角对闭合型地下连续墙竖向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闭合型地下连续墙基础外侧摩阻力的发挥过程与单片地下连续墙基础大致相同,但由于土芯的存在,其内侧摩擦阻力发挥机理更复杂;闭合型与单片地下连续墙基础均可视为端承摩擦型基础;随着墙周土变形模量的增加,闭合型地下连续墙基础竖向位移显著减少,墙体轴力也减少;密度对闭合型地下连续墙基础沉降的影响不显著;内聚力对侧摩擦阻力的影响程度受地下连续墙和土体之间相对位移量的控制;只有闭合型地下连续墙基础的沉降量超过20 mm时,土体内摩擦角才对基础的竖向承载力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4.
高温超导磁强计在瞬变电磁法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高温超导磁强计的不断完善,研制出了适合在瞬变电磁法中使用的高温超导磁强计,实现了在瞬变电磁法中直接测量磁场的目的.同时开展了瞬变电磁法感应磁场的数据处理与解释技术研究,开发了瞬变电磁法感应磁场的电性成像软件,可以对使用高温超导磁强计作传感器测得的瞬变电磁感应磁场数据进行处理与电性成像.野外实验表明:高温超导磁强计工作稳定,在瞬变电磁法中使用高温超导磁强计比使用感应线圈做传感器提高了勘探深度.  相似文献   
55.
武汉九峰站地下水变化对重力场观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地下水渗透过程的物理机制出发,采用一维水动力学模拟,利用井水位和降雨数据模拟计算了武汉九峰站附近的土壤含水率变化,在此基础上估计了地下水变化导致的重力效应.其峰对峰变化幅度达到15.94μGal,说明当利用精密重力观测研究长周期效应时实施台站地下水改正的必要性;频域分析表明,地下水重力效应在周年频段上的振幅最大,说明地下水变化对重力的最大影响来自季节性变化.对比模拟计算的地下水重力效应和经过潮汐、大气、极移等改正后的高精度超导重力残差(峰对峰变化幅度为12.73μGal),发现两者在时域和频域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说明超导重力残差信号主要来源于局部地区地下水的变化,同时也验证了本文使用的水动力学模拟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6.
陈晓东  孟祥飞  孙金华  惠良 《气象科学》2012,32(S1):155-160
本文在综合考虑建筑物雷电风险评价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基础上,以某办公楼防雷装置为实例,采用AHP分析法建立雷电风险评价层次模型,通过对层次模型一级指标层和二级指标层指标建立判断矩阵,利用和法归一化和一致性检验法后得出各层指标相对权向量。最后采用Delphi专家调查法给予定量表示,使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出该办公楼雷电风险评价的综合得分。其结果分析表明,该办公楼雷电风险评价等级为临界安全型,须对其采取高等级的防护措施。AHP分析法将建筑物雷电风险的定性和定量评价有效地结合起来,使评价结论更加科学、客观、合理,对于深化建筑物雷电风险评价方法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7.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轻质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许婷  侯读杰  曹冰  陈晓东  刁慧 《沉积学报》2017,35(1):182-192
采用GC-MS实验技术,对西湖凹陷8口井12个轻质原油样品的芳烃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平湖斜坡带北部地区NB14-1井、NB14-2井和NB14-3井这3口井的轻质原油与平湖斜坡带中部地区的NB25-1井和NB25-2井、西次凹的HY1-1井以及黄岩构造带的HY2-1井和HY2-2井这5口井的轻质原油芳烃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和相对含量存在明显差别。轻质原油芳烃馏分中以二环和三环的化合物为主,前者富含菲系列化合物,萘系列和联苯系列化合物含量相对较低,后者则相反,其富含萘系列和联苯系列化合物,菲系列化合物含量相对较低。轻质原油生源和沉积环境的研究表明,原油的母源都主要为陆源高等植物来源,成因环境都为氧化环境,但后者的1,2,5-TMN和1,2,5,6-TeMN相对含量更高,氧芴相对含量和Pr/Ph值更大,反映其母源的陆源高等植物输入程度更大,沉积环境的氧化性更强。烷基萘、烷基菲和烷基二苯并噻吩成熟度指标表明,轻质原油以达到成熟到高熟演化阶段,平湖斜坡带北部地区的NB14-1井、NB14-2井和NB14-3井这3口井的轻质原油热演化程度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58.
那更康切尔沟银矿床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昆中断裂北侧,是青海省近年来新发现的主要受北西向断层控制的大型独立热液脉型银矿床,此文首次对其典型硫化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显微矿相学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等研究表明,该矿床鄂拉山组地层中硫化物主要包括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而金水口岩群地层中硫化物除包括上述矿物外还含较多黄铜矿、白铁矿、毒砂、黝锡矿、磁黄铁矿。其中自然银和辉银矿与闪锌矿、毒砂和黝锡矿在空间分布上关系较密切,Ag的赋存状态除以独立银矿物存在外,还以类质同像的形式赋存于方铅矿中,并且金水口岩群和鄂拉山组方铅矿Ag含量具有明显差异,含Ag平均值分别为0.33%和0.64%,其它硫化物中基本不含Ag。此外,金水口岩群和鄂拉山组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等成分标型特征指示那更康切尔沟银矿床成矿作用为火山成因,而两种赋矿地层中的成矿流体在温度、成分、硫逸度等方面均具有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59.
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原理出发,针对月基InSAR观测地球宏观物理现象的大尺度、连续性、长期性、动态观测等特点,首次以固体地球垂向潮汐形变为例对月基InSAR观测地球大尺度形变现象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了该技术的远程大范围观测能力。根据固体地球垂向潮汐形变的大尺度分布特征和月基雷达的超大幅宽的观测特点,采用简化月基雷达观测几何模型,选定经纬跨度均为50°的中低纬区域为模拟测区,并计算了月基雷达重访周期与雷达波束扫过选定模拟测区内各点时的垂向潮汐形变,将形变计算结果进行时间差分,得到差分相对垂向潮汐形变,即是月基InSAR可观测到的垂向潮汐形变。模拟数值结果表明,月基雷达的重访周期约为24.8 h,在30天内各点的差分垂向潮汐形变可达30 cm。鉴于目前月基InSAR的理论形变观测精度达到厘米级,因此理论上用月基InSAR技术能够观测到模拟测区固体地球大范围垂向潮汐整体形变,也能利用观测数据研究地球潮汐大范围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另一方面模拟结果也可为月基SAR观测其他地球宏观物理现象的参数设计与模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实际勘探证实西湖凹陷油气藏具有上油下气的特征,油气资源分布表现为南多北少。通过西湖凹陷凝析油和凝析气地球化学参数的分析,认为西湖凹陷的凝析油和凝析气具有相同的成因类型和成熟度,均为平湖组煤系源岩生成的油气。根据西部斜坡带和中央反转带油气藏类型、油气成藏期次及圈闭形成时间研究成果,认为:西部斜坡带油气首先充注在平湖组中,后期由于断层开启调整至花港组中,因压力降低油气分离和天然气散失而在花港组中形成凝析油藏;在中央反转带,由于圈闭定型时间晚,油气主要经历一期成藏再通过断层运移至花港组,花港组上部压力低,使油气分离、天然气散失而形成纯凝析油藏。通过对油气成藏和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生烃中心的分布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断层分布和断穿层位控制着油气藏丰度,超压控制着西部斜坡带凝析油和凝析气藏的分布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