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90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303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41.
磨刀门口夏冬季沿岸流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1—2012年磨刀门口的夏、冬季大、中、小潮定点观测资料,对欧拉余流、斯托克斯余流以及拉格朗日余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外海测点的欧拉余流和拉格朗日余流,冬季在各潮型下均为一致的西南沿岸方向,夏季除东、西汊道点在强径流下表现为顺汊道指向外海方向,其余外海各点仍以西南沿岸方向为主;(2)斯托克斯余流远小于欧拉余流,夏季明显大于冬季,方向基本与欧拉余流相反;(3)冬季磨刀门口海域具有稳定西南向沿岸流特征,南海东北季风的驱动作用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夏季磨刀门口各潮型下沿岸流特征各异,其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径流和风,同时地形的影响不可忽略,特别是拦门沙形成的汊道分流作用,对强径流作用下水沙输移影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542.
锚杆支护的神经网络设计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简要地概括了锚杆支护设计理论存在的局限性。强调锚杆支护理论应用必须考虑地下工程的类型。为此,作者将地下工程划分为3类,指出每一类地下工程特性及其支护设计应遵循的准则,第3类采场巷道工程的锚杆支护设计应以工程类比和设计经验为主;并介绍了作者已经开发的锚杆支护神经网络设计系统。  相似文献   
543.
2010-2011水文年浙江省环太湖河道水质水量及污染物通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0-2011水文年浙江省环太湖河道水质水量同步监测资料,分析了进出太湖的水量、水质及污染物通量的时空变化.监测期内,浙江省入湖水量为22.890×108m3,出湖水量为31.576×108m3,环湖河道水质总体上保持稳定,主要污染物指标基本处于Ⅱ~Ⅲ类标准.污染物通量的估算结果表明,环湖河道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和总氮通量均以出湖为主,入湖污染物通量的减少主要源于入太湖河流倒流流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544.
油页岩属于非常规能源,储量非常丰富,是重要的替代能源.含油率是油页岩储层评价中最重要的一个参数.油页岩储层在测井曲线上具有典型"三高一低"特征,即高电阻率、高声波时差、高自然伽马、低密度.综合利用油页岩典型测井响应特征预测油页岩含油率,成为快速准确评价油页岩资源的有效途径.由于油页岩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储层含油率受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且储层含油率与常规测井响应存在着复杂关系,传统方法难以表征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本次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铜川地区三叠系长7段265块油页岩含油率及常规测井响应进行分析,建立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实际资料进行处理,并进行误差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预测含油率可有效的弥补实验室测定含油率的不足,且能够成为快速准确评价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三叠系油页岩资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45.
南海北部陆坡海洋沉积物稀土元素及物源和成岩环境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通过对0DP184航次1146站位海底岩心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含量及其配分模式的研究,确立了其分配规律,即相对富集轻稀土,Eu亏损等,并且与东海大陆架及中国黄土的稀土分布模式相似,表明本区沉积物物源主要来自陆源,是大陆岩石分化过程的产物。对富集因子的研究也证明了沉积物主要来自陆源。δCe的弱负异常值与∑REE和δEu值一样,主要受陆源源区气候环境变化控制,而与海水关系不大。稀土元素与生物作用基本无关,可能主要是赋存于陆源碎屑矿物的晶格中。通过对岩心沉积物间隙水成分的研究,表明成岩环境主要为还原环境。68m(mcd)以上主要为硫酸盐的还原作用,68m以下主要为甲烷的生物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546.
《矿床地质》是中国报道矿产资源最新研究成果的代表性刊物,同时也是汇集矿床学领域重要研究进展及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对其载文热点追踪及期刊量化评价有助于梳理国内矿床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探究未来发展趋势,并为学科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文章基于文献计量学研究、借助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手段,分析了1982~2022年《矿床地质》刊载论文的内容与信息,揭示矿床学40年的研究热点及主题演化情况,并通过与国际同领域知名期刊的对比,系统性地总结和讨论其展现的研究领域的进展和发展趋势。该刊主要聚焦于地球科学领域,热点关键词主要包括:流体包裹体、成矿作用、矿床成因、成矿流体和地质特征等。历年刊文可归纳为5个研究主题,包括区域成矿规律、成矿背景与构造环境、成矿流体和矿化特征、成岩成矿年龄和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以及元素富集成矿。热门地区主要是内蒙古、新疆和西藏等中西部省区。未来矿床学研究将会更加注重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宏观和微观应用、多学科交叉融合对矿床成因机制和成矿规律的揭示,以及矿产勘查的综合指导等方面。  相似文献   
547.
岩石学和矿物学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相关研究能够深入了解行星形成演化、宜居地球的资源富集与环境变化等重要科学问题。《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岩石学和矿物学领域的重要期刊,对其发表文章的深入挖掘有助于梳理学科研究进展,为学科从业人员深入研究提供背景信息,为该刊未来刊文方向提供借鉴参考。采用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对《岩石矿物学杂志》1982~2022年发表的文献进行计量化研究。研究发现,岩石学和矿物学一直是该刊的主要发文领域,地球化学、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吸附和矿物学是高频率主题关键词。其中,地球化学的共现强度最高,与花岗岩、岩石成因、火山岩和岩石学等关键词关系密切;其次是晶胞参数,相关关键词有光学性质、粉晶数据和新矿物等。具体研究内容包括5个不同主题:岩石成分和特征分析、变质作用和岩石变质过程研究、矿床特征和成矿过程研究、沉积环境和地层特征分析以及环境矿物学研究。与国内外岩石学、矿物学领域知名期刊数据进行对比,认为未来刊文鼓励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与应用、多学科交叉研究、大数据和机器学习驱动的新范式研究等。  相似文献   
548.
目的:基于聚类分析探索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核心处方。方法:以“中药”“中医”“多发性硬化”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搜集中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相关文献,整理处方药物并建立Excel数据表,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对药物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116篇,包含214个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中药复方;涉及中药298味。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为黄芪,其次是当归、白术、山茱萸、熟地黄等,药物功效以补虚、活血化瘀为主,中药四气多为温、平、寒性,五味以甘、苦居多;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关联规则显示常用药对由黄芪、当归、白术、白芍、川芎、党参等药物组合而成。聚类分析发现6个核心处方,具有补血益气、活血化瘀、健脾利湿、滋补肝肾、清热解毒等功效。结论:治疗多发性硬化的复方药物以补虚、活血化瘀类为主,佐以清热解表、平肝息风、利水渗湿类,可为临床治疗多发性硬化拟方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49.
利用1980-2016年站点观测数据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广西秋冬季暴雨进行了天气学分型,并用合成分析的方法给出了各类暴雨的天气形势特征。结果表明:广西秋冬季暴雨可分为台风类、切变类和副高边缘类三类。其中,前两类暴雨发生次数最多,主要发生在9-10月份。高低空系统配置显示,秋冬季暴雨发生时对流层上层都伴有较强的高空急流,而对流层中低层的影响系统不尽相同;在暴雨期间,前两类暴雨副高减弱东退,第三类暴雨副高则加强西伸;广西秋冬季三种类型暴雨在水汽、热力、动力及形成机制方面也各有异同,但与汛期暴雨相比,各类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位置稍有差异,无论是水汽条件,还是动力条件,秋冬季暴雨比汛期暴雨要求都高,其中副高边缘类暴雨在不同季节差异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