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20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256篇
海洋学   9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8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5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581.
厚填土场地地基自身固结变形对桩基产生的负侧摩阻力不可忽视。依托实际工程现场监测资料,对厚填土场地的桩基负侧摩阻力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提出了简化的负侧摩阻力沿轴向线性分布理论计算图及负侧摩阻力系数计算方法。通过与监测资料进行的对比分析,得到本工程填土场地基桩的负侧摩阻力系数为0.09~0.15,验证了所提出的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为以后类似场地地基桩基的合理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和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582.
通过对澧阳平原优周岗遗址剖面沉积样品孢粉分析,重建了该区5500 a B.P.~4000 a B.P.气候、水文、植被变化和人类活动历史。结果表明:距今5500~5200年大溪文化晚期,气候环境较为适宜;距今5200~4000年的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时期,气候暖湿程度先升高后降低,转折点在4800 a B.P.左右。其中,距今4200~4000年的石家河文化晚期,气候向干凉化发展。孢粉组合显示优周岗遗址周边一直有湿润生境存在,且在屈家岭文化中晚期和石家河晚期出现湿生草本、蕨类孢子和藻类的明显增加,反映两次水文变化过程。优周岗遗址大溪文化时期常绿和落叶阔叶林已遭破坏,稻作农业有一定发展,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早中期稻作规模扩展。然而石家河文化晚期,稻作农业规模明显收缩,可能与区域文化衰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83.
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绿洲城镇化演进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复杂性科学,引入涌现、协同、“吸引盆”等概念和模型,从涌现生成、协同维生、临界相变三个维度构建绿洲城镇化演进的理论框架。对绿洲城镇化的生成、演化和转型的过程与机理进行系统剖析,并据此对诺瑟姆曲线进行新的解读。研究表明:① 绿洲城镇是以人为核心的绿洲地域系统在多时空维度上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涌现现象,涌现形成的条件包括生成主体、自组织与受限生成机制、环境策略;② 竞争与协同机制维持了绿洲城镇化系统的生命活力与进化稳定,是系统演化的根本动力,系统不同层级具有不同的协同维生机制,根据协同学和耗散结构理论构建的绿洲城镇化演进的协同度和有序度可以识别系统演化方向;③ 绿洲城镇化过程实质上也是系统的自组织临界相变,该过程是一个渐变与突变、有序与混沌、稳态与非稳态的辩证统一;④ 时空间的正负反馈机制使绿洲城镇化复杂性与有序性不断提高,且不断向自组织临界态靠近,城镇化系统外在表现为活力与多样性增强。  相似文献   
584.
山东北部地区聚落遗址时空分布与环境演变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GIS软件对山东北部地区聚落遗址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双王城剖面沉积环境分析和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聚落时空分布与环境演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距今8000-5000 年间,在气候温暖湿润和海面相对较高的环境背景下,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海拔相对较高(20~200 m),地形较为平坦(坡度< 2°)的洪积台地和冲积平原上;西部平原地区由于地势低洼,容易积水而发生水患,因而很少有遗址分布。距今5000 年之后,气候暖湿程度降低,海平面持续下降,人类活动范围明显向海扩展;西部低洼地区在气候变干和海面降低的双重影响下,自然环境得到改善,也开始被古人广泛开发利用。这一时期区域文化繁荣发展,逐渐形成社会结构复杂、城邦林立的初期文明。然而距今4000 年左右,由于气候变化和洪患灾害加剧,史前文化开始明显衰落。商周时期气候环境趋于稳定,文化发展再次兴盛。北部滨海平原地区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人类适应区域资源环境条件,在早期农业人群难以定居的滩涂地上形成以盐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的聚落群。  相似文献   
585.
北武夷梨子坑火山盆地流纹斑岩与铅锌矿的成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梨子坑火山盆地位于北武夷中生代月凤山-梨子坑火山岩带东段,已知铅锌(铜、银)矿体或矿化呈细脉-浸染型、脉状,产于流纹斑岩脉的内外接触带及其外侧围岩中,发育钾化、绿泥石化、硅化、绿帘石化等围岩蚀变。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流纹斑岩为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高SiO2、富碱、高K2O、高钙铁、低镁、K2O/Na2O值偏高的特点,为强过铝质岩石。w(∑REE)值为76.28×10^-6~222.54×10&-6(∑LREE/∑HREE)比值较大,为4.08-12.30,属于轻稀土元素富集型。成矿流纹斑岩形成于1372=2.1Ma(SHRIMP锆石U—Pb法)~138.8±1.4Ma(LA-MC—ICPMS锆石U—Pb法),属早白垩世。铅锌矿属于次火山斑岩脉型铅锌(银铜)成矿系列,划分为次火山斑岩脉型和次火山热液破碎带型两种矿床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586.
对沪宁城际铁路CRH动车组运行引起的高架桥段地面振动竖向速度和加速度进行了现场测试,分析了地面振动特征及其传播的衰减规律。结果表明:CRH动车组运行引起的地面振动主频在70Hz以下,属于低频振动;地面振动峰值速度和加速度随着离高架桥距离的增大而减小,20m以内地面振动衰减幅度较大;地面振动峰值随列车时速的提高而增大,车厢数量对地面振动峰值和主频成分的影响不明显;CRH动车组运行引起的地面振动对一般性建筑物影响不大,列车时速为300km左右时,地面振动速度超过办公室等公共建筑的允许值,列车时速为200km左右时,地面振动速度超过居民住宅的允许值;与其他高速铁路的地面振动实测值相比,沪宁城际铁路CRH动车组运行引起的高架桥段地面振动强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587.
云南地方地震前兆监测资源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云南省地震前兆监测目前的现状,提出整合全省前兆监测资源的方案。该方案的实施可以使全省近500套仪器的前兆监测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监控、规范存储和充分运用。这将有利于云南省的地震监测预报,也有利于未来时期的监测规划。  相似文献   
588.
2000-2010年北京城市公园空间格局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北京市城市园林绿化普查的公园数据, 基于ArcGIS、Fragstats 软件平台和景观生态学的景观指标, 采用整体格局、分区格局和梯度格局相结合的方法, 定量分析了2000-2010 年北京城市公园的空间格局变化特征, 并揭示了引起其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近10 年北京城市公园的数量与面积呈现大幅度的增长, 其中专类公园和社区公园面积增长最快;综合公园和专类公园在分布规模上占绝对优势;公园的连接度由“中心高外围低”向“中心高外围也不断提高”方向发展;公园的聚集度由城市中心聚集向外围多方位多处聚集发展。②各类城市公园在各扇区和圈层的均衡比指数(ERI)差异较大、均衡比曲线变化幅度复杂, 分区间分布不均衡的现象明显。③基于45°八方位样带的梯度分析进一步表明, 北京城市公园的空间分布不很均衡、梯度变化特征显著, 大面积公园主要分布在“正北”和“西北”方向;在“西”、“东”、“西北”、“东北”方向附近的公园面积、数量较多, 且数量和面积增长较快。④北京城市重大事件、城市绿化方针政策、快速城市化和居民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是引起近10 年城市公园空间格局变化的四大主要因素;四大因素促成了公园数量和面积等总体格局的大幅增长, 也造成了公园在各分区和梯度上的分布不均衡。研究结果对于北京城市公园进一步优化布局和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89.
为了解典型铜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点与生态危害程度,通过对我国中部某典型铜矿区四周的土壤进行采样监测,采用改进的Nemerow指数法、Lars Hakanson指数法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特点及生态危害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含量随采样深度变化无明显规律,这与矿区经过多年生产建设有关;矿区土壤已遭受Cu、As、Cd污染,矿区各重金属生态危害系数排序为CdCuAsHgPbCr,矿区东侧土壤综合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为强,南侧、西侧、北侧土壤综合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为轻度;应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启动污染场地调查与修复工作,并及时跟踪矿区人体健康状况,为同类矿区污染防治措施及人群健康防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90.
广西西大明山铅锌银多金属矿集区是广西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已发现有多处大—中型内生金属矿床,目前该地区仍然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文章系统总结西大明山矿集区构造控矿规律,初步得到以下认识:①西大明山矿集区具有三级构造控矿的特点;②北东向与近东西向构造复合部位对多金属矿床的形成起重要的控制作用;③断裂浅部的断坪部位为铅锌银多金属矿的有利富集部位,部分矿体具有明显的向南东侧伏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