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2篇
地球物理   2篇
海洋学   5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e genus Pseudoalteromonas is ubiquitous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and can synthesize a wide range of extracellular compounds. Psychrotolerant Pseudoalteromonas sp. BSw20308 was isolated from the Chukchi Sea, a marginal sea of the Arctic Ocean. It produces a number of extracellular enzymes that can degrade polysaccharides and proteins. The BSw20308 genome was sequenced to 38.1-fold coverage, and the sequences were assembled into 146 contigs (〉~500 bp). In total, 4 172 open reading frames (ORFs) with an average gene length of 987 bp were detected. At least 86 ORFs were predicted by sequence analysis to encode a variety of catalytic modules involved in the degrad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proteins, and lipids. In addition, 36 ORFs were predicted to encode catalytic modules involved in the degrad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and halogenated compounds, and in the production of bioactive compounds. The draft genome sequence of BSw20308 provides new information about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and adaptation of the genus Pseudoalteromonas in Arctic marine environments, and also indicates its potential applica- tions in the biotechnology industries (e.g., enzymology, and pollutant degradation).  相似文献   
62.
陈楠生 《海洋与湖沼》2021,52(2):274-286
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多圈层相互作用下,全球范围内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的地理位置、物种组成结构和优势度都呈动态变化。迄今,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的形成与演变机制在生态、遗传和分子等层面正逐步得到解析。在生态层面,学界涌现出了物种形成中心、物种汇聚中心、物种重叠中心和物种保存中心等重要科学假说,解析了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重塑以及生物多样性中心的形成机理;其中,地质和洋流等是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形成的重要制约因素,从而形成了类似华莱士区这样具有特殊生物多样性的区域。在遗传层面,物种种内或种间频繁的基因交流和适应性辐射可以促进生物间不同基因型和表型的重新组合,衍生出更高更复杂的生物多样性水平,进而加速了生物多样性中心的形成。在分子层面,染色体进化、基因组多倍化、超级基因形成、基因复制、基因渗入、水平基因转移、遗传通路的进化和调控元件的进化等分子调控与进化机制可以引发新性状的形成和物种的多样化,从而推动生物多样性中心的形成。本文重点介绍了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在揭示海洋生物多样性形成与演变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于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形成和演变机制的深入了解,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理论的认知,亦可以促进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利用手段的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63.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线粒体基因组结构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长片段扩增策略,获得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小黄鱼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组装分析结果表明,其长度为16470bp,H链碱基组成呈明显反G偏倚,G含量仅为16%。13个蛋白质基因起始密码子均为ATG。COI基因的终止密码子为AGA,ND1和ND3基因为TAG,COII、ND4和Cytb基因为不完全终止密码子T,其余7个基因都是完整的TAA。在小黄鱼mtDNA中发现2个特殊发夹结构,一个是轻链复制起始区(OL)的发夹环,位于tRNA簇,环区T含量仅为9%,而G含量达45%,这与哺乳动物和爪蟾该区域富含T有所不同。另一个假定发夹结构位于ATP6基因末端,这种二级结构可能与准确转录有关。该mtDNA控制区长度为799bp,5′端含有9个连续TA串联重复和2个5′-ATGTA---TACAT-3′重复,与已报道的鱼类扩展终止相关序列模式恰恰相反;中央控制区仅识别出CSB-E结构;保守序列区含有CSB-1,2,3,其中CSB-2具有高度保守性。对小黄鱼和大黄鱼的mtDNA比较进化研究,根据分子钟假说,估计二者线粒体基因组的进化分歧时间为4.8百万年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