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5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420篇
测绘学   166篇
大气科学   276篇
地球物理   223篇
地质学   855篇
海洋学   119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11篇
自然地理   10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61.
新疆葡萄产品的优势及其生态气候条件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疆生产的品质优良和用途广泛的无公害葡萄产品,是干旱荒漠区得天独厚的生态气候条件造就的结果。与国内东部葡萄产区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干热气候条件和稳定的灌溉水源;不利条件是冬季寒冷,春季灾害天气多、缺水,对葡萄生长有影响。  相似文献   
62.
相空间中划分大尺度异常雨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文中针对以往雨型研究中的不足 ,从动力学角度将相空间引入到大尺度异常雨型的划分 ,通过估计EOF相平面上的概率密度函数、并确定局部极大值区域来划分主要雨型。分析表明 ,新雨型不仅再现了传统的 3类雨型特征 ,还得到了其他分型 ,并且能够反映出异常降水分布的季节内低频变化 ;分别采用 10和 2 0d低通滤波数据划分的雨型形态比较接近 ,但其种类、持续性和季节内分布等特征存在一定差异 ;雨型的气候分布与季风雨带有一定对应关系 ,其形成与夏季风异常关系密切。通过对简单直观的二维相平面问题的探讨 ,不仅证实了在相空间中划分大尺度雨型的可行性 ,也为进一步在高维空间中讨论雨型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3.
任万辉  许黎  王振会 《气象》2004,30(6):3-7
综合论述了近 2 0年来中国稻田甲烷排放的研究状况 ,包括中国稻田甲烷排放通量的观测 ,稻田甲烷生成的生物学机理及产生、转化、传输的机理研究 ,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因子 ,主要介绍了稻田甲烷产生和氧化过程、影响甲烷排放的因子  相似文献   
64.
主要介绍了近 2 0年来稻田甲烷排放的模式研究和排放量的估算以及减少稻田甲烷排放的措施。数值模式是估算稻田甲烷排放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模式的研究现在正处于发展阶段。介绍了几个主要的模型 ,既有物理过程模型也有经验模型。年排放量的估算范围为 6 79~ 4 1 4Tg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大量实验的进行估算值的精度正得到不断的提高。减排措施是减少稻田甲烷排放的必要手段 ,但是目前的减排技术均处于研究阶段 ,应用还不成熟  相似文献   
65.
GPS观测的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级地震地壳变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年11月14日17时26分,在昆仑山口西青海和新疆交界处发生了MS8.1级强烈地震。震后利用 GPS开展了相对密集的地壳形变观测。计算获得的同震位移表明,地震地壳形变影响范围大致为88°~97°E, 32°~38°N,断层运动具有明显的左旋兼挤压的特点。在昆仑山口附近GPS观测获得的地表破裂两侧的相对左旋 位移量约为2.6m,与地表野外调查获得的该处的地震破裂位移值符合的很好。断裂南侧垂直断裂走向同震位移 量逐渐衰减,位移方向相对稳定。而断裂北侧,同震位移主要集中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南缘,位移方向变化较大,盆 地内部位移量迅速衰减,表明东昆仑断裂北侧柴达木盆地地壳介质性质与其南侧高原腹地有明显不同。GPS观测 得到的震后断层蠕动结果表明,最初两周内断层蠕动位移量就占了观测期(近1年时间)总位移量的47%还要多, 其后半年多的时间内断层蠕动位移量不到观测期总位移量的40%,而余下的近5个月时间断层蠕动位移量只占观 测期总位移量的13%。断层蠕动速率在最初两周内超过130cm/a,到2002年3月11日迅速下降到26cm/a,其后 则逐渐呈线性衰减。区域GPS观测的初步结果同时表明,尽管地震破裂附近断层两侧有较大的相对位移,但东部 甘青川一带相关断层上相对运动不明显,可能说明这一区域仍处在  相似文献   
66.
针对传统海水营养盐检测方法不能满足海水营养盐长期原位监测需求的问题,研制了一种基于分光光度法的多量程海水营养盐原位传感器检测系统,通过对系统的高度集成及对多量程检测、低功耗技术、漏液保护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海水5项营养盐参数快速、宽范围、高精度的原位测量。经过实验室和青岛中苑码头现场测试,表明本营养盐传感器检测系统具有低功耗、高可靠性能,可满足对5项营养盐参数的快速精确测量要求,实现了对海水营养盐参数的原位监测,为相关部门及时了解海洋生态环境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提供了数据支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7.
水土流失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近年来,以水土保持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利用SRTM数据,其分辨率为3弧秒,确定模型所需的各种因子,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 GIS空间分析平台,处理研究区域的DEM数据,生成研究区坡度、坡向、地表切割深度和平面曲率图、剖面曲率图。利用对这些因子的分析结果,选择美国通用的水土流失方程(USLE)对研究区域的土壤侵蚀强度进行计算,从而确定了地貌形态特征对土壤水土流失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广西油麻坡钨钼矿床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广西博白_岑溪断裂带位于钦杭成矿带南段,既是一条长期活动的地体边界断裂带,也是一条岩浆活动频繁的W_Mo_Sn_Pb_Zn_Sb_Au_Ag多金属成矿带。文章以该带中的广西博白县油麻坡矽卡岩型钨钼矿床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岩性鉴别和划分的基础上,对矿区内花岗岩类进行了单颗粒锆石LA_ICP_MS锆石U_Pb测年,获得深灰色花岗斑岩的等时线年龄为(479.7±3.9)Ma,灰色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为(109.7±1.1)Ma,浅灰色细粒白云母花岗岩为(103.3±1.2)Ma。辉钼矿Re_Os测年获得加权平均年龄为(97.4±1.9)Ma。由此可见,油麻坡岩体为一个复式岩体,由早奥陶世(加里东期)的花岗斑岩和早白垩世(燕山晚期)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细粒白云母花岗岩组成,其中,黑云母花岗闪长岩构成油麻坡岩体的主体。钨钼矿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即燕山晚期),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白云母花岗岩密切相关。这些高精度测年数据的获得,进一步表明博白断裂带是一条长期活动的断裂,其在加里东期已经活动,并伴有岩浆岩的侵位。燕山晚期,该断裂重新复活,并导致大量的岩浆活动和一定强度的W_Mo_Sn_Pb_Zn_Sb_Au_Ag成矿作用,形成由多个大_中型矿床组成的多金属成矿带。博白_岑溪成矿带属于华南100~80 Ma大规模成矿的一部分,成矿背景与华南地区白垩纪的地壳伸展、钦杭成矿带的再次裂陷有关。  相似文献   
69.
蔡佳任  张均  赵凝力 《地质论评》2016,62(S1):289-290
黔东南虎盆金矿区处于杨子陆块与江南造山带的过渡地带,偏江南造山带一侧,区域性北东向稳江背斜北西翼,是黔东南地区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床。长期以来黔东南地区是否存在剪切带构造及其与金成矿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卢焕章等,2005;陶平等,2011),直接影响到该地区金矿的找矿工作方向。因此,黔东南地区剪切带构造的厘定对于完善该地区成矿模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充分总结虎盆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宏观构造研究和显微构造研究及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技术,首次厘定了虎盆含金剪切带,并探讨其与金成矿之间的关系及矿床成矿动力学背景,并结合区域成矿作用探讨区域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70.
Big data has emerged as the next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in IT industry after cloud computing a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limate observing systems, particularly satellit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high-resolution climate models, and the rapid growth in the volume of climate data, climate prediction is now entering the era of big data. The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will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limate prediction. The rapid integration, cloud storage, cloud computing, and full-sample analysis of massive climate data makes it possible to understand climate states and their evolution more objectively, thus predicting the future climate more accuratel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big data in operational climate prediction in China; it analyzes the key big data technologies, discuss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limate prediction oper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g data, speculates on the prospects for applying climatic big data in cloud computing and data assimil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notion of big data-based super-ensemble climate prediction methods and computerbased deep learning climate prediction meth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