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61.
为了解自末次间冰期以来这一地区的古海水表层温度变化,应用气相色谱技术对取自冲绳海槽东侧的Z14?6孔的长链(C37)不饱和烯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该孔Uk37在0.83—0.95之间,其变化趋势与两种浮游有孔虫N.dutertrei和G.sacculifer的氧同位素组成一致。根据Uk37重建的SST在24.0—27.5℃之间变化,最高值27.5℃出现在MIS-5,最低值24℃出现在MIS-2(LGM)。从LGM到全新世SST增加约2℃。这与早期在附近地区根据Uk37重建的SST变化趋势一致。根据重建的SST自LGM以来的变化,作者认为现代黑潮洋流系统最晚在约10kaB.P.后已在冲绳海槽重新建立。许多早期研究揭示的黑潮在7.5—7kaB.P.的加强可能与全新世大暖期有关。  相似文献   
62.
珠江口北岸SX97孔的石英矿物含量变化与该孔孢粉数据及华南沿海其它地质地貌资料所揭示的古气候古环境演化能很好对应。古气候古环境通过控制物源区的植被发育、风化强度和侵蚀能力及河口沉积区的进退,对河口沉积物中石英矿物含量有很好的调控作用。在华南沿海地区,河口沉积物中的石英矿物含量可能是指示气候环境演化的一个方便和实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63.
对黄土高原南部边缘公王岭黄土剖面的磁组构的研究发现,该剖面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更具有其特殊性.几乎所有样品的磁面理值F都大于磁线理值L,各向异性度P与磁面理值F相关性较高,磁化率椭球体表现为压扁状.水成黄土的P、L和F值均大于典型黄土古土壤,而混合黄土或古土壤则介于这两者之间.且典型黄土的P、L和F值也比典型古土壤高.另一方面,水成黄土的最大磁化率主轴方向为SW方向,与现代灞河水系的方向一致,其次要的方向为NNW方向.典型黄土的方向表现为SWW方向,而典型古土壤则为NNW方向,这是由于秦岭山脉的阻隔作用造成的.混合黄土或古土壤受到季风和坡面流水的共同作用,其最大磁化率主轴方向表现为EW方向.不同类型沉积物代表了不同的古环境古气候条件,这一切都可能受控于秦岭山脉阶段性抬升等构造运动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也将为进一步了解蓝田直立人的生存环境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4.
综合考虑矿物,元素地球化学和孢粉等多方面的资料,对珠江口北岸SX97孔揭示的7000a B.P.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化提出了一种5阶段划分方案。这种阶段性在SX97孔的各项指标上均有很好的对应,也与华南地区基于海岸沙丘,海滩岩和海相沉积地层等的早期研究成果能较好地对应。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气候环境变化中的流域响应,发现SX97孔揭示出气候环境变化中很有很好的流域响应。如当气候环境偏湿偏热时,流域风化作用更加强烈,有很更多的铁元素流失,同时流域植被更发育,对降水有更好的缓冲作用,导致河口沉积物中含有更的铁元素(包括二价铁和三价铁),更少石英矿物和更多粘土矿物,当气候环境偏干偏凉时则相反。  相似文献   
65.
广东沿海陆地表层地质灾害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地质环境背景资料和近350个地质灾害点和数十个水土流失区的数据库对广东沿海陆地表层地质灾害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质灾害的主要控制因素可分为三大类:地质环境因素、气候气象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其中地质环境因素又可分为构造不稳定因素、斜坡不稳定因素和地面不稳定因素。指出,在广东沿海地区,除了地震灾害外,陆地表层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是气候气象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这是与山区以地质环境因素(尤其是内动力作用)为主是不相同的。降雨强度和时间、台风雨和风暴潮以及人类活动等对边坡和植被的改造是在沿海地区现有的地质环境背景下地质灾害多发的主要动力源。  相似文献   
66.
文章根据一系列野外调查和年代测定以及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测试分析,阐述了南海北部早更新世湛江组和中更新世北海组的沉积相、化学组分、磁化率等特征,并描述了该区构造变形、褶皱、断裂和火山活动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在0.9~0.7MaB.P.的早-中更新世转换期间(中国第三大构造-地貌阶梯主隆起期)发生了一系列构造活动,导致了沉积相由海陆交互相向陆相的转变、大陆风化和剥蚀作用的增强、海平面急剧下降、火山强烈喷发以及褶皱、断裂和不整合面的形成。这种事件群发性所指示的构造活化与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记录相似,例如,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华北、华东和西部;同时指示,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不仅导致其自身构造-地貌-气候的剧变,而且引起了周边地区乃至中国和东亚大陆环境的剧变。这种构造运动可能是在气候-构造旋回的规律下,受气候-构造耦合系统的控制,即受内外动力系统的控制,或全球构造系统和全球气候系统的控制。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老灌河河流阶地水平错断幅度和垂直错断幅度的测量 ,证实自晚更新世中期以来黑沟大断裂的构造活动十分强烈 ,主要表现为水平方向上的大规模左旋走滑活动 ,在垂直方向上的活动相对来说比较微弱。不管是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的活动 ,都表现有加速的趋势。  相似文献   
68.
对我国明代华南沿海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的混沌特征分析发现 ,嵌入维数取不同值时均存在分形特征 ,且反映这种分形特征的关联维数随着嵌入维数逐渐增大而趋于一个稳定值。稳定的关联维数为 2 8,相应的饱和嵌入维数为 1 0。关联维数的稳定值为分数 (2 8)反映了控制明代华南沿海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的动力系统是一个混沌系统。构筑该系统最少需要 3个自由变量 ,最多需要 1 0个。对反映该混沌系统混沌特征强度的指标———Kolmogorov熵K值进行了计算 ,发现当嵌入维数逐渐增大到 7时K值开始稳定于 0 3 8,由此得到我国明代华南沿海自然灾害发生次数这一时间序列的可预报时间平均长度为 2 6a。  相似文献   
69.
华南沿海明代自然灾害的时间序列分析Ⅰ:R/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明代华南沿海 2 76a间自然灾害发生次数进行的R/S分析 ,揭示出自然灾害发生次数这一时间序列具有明显的趋势性 ,表征其趋势性强度的指标赫斯特指数H =0 90 94(或 0 868,如果不考虑最后一点s=2 4 5时的情况 ) ,远远大于 0 5而接近于 1 ,说明这种趋势性具很强的持续性 (persistence)。这种持续性可能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即当时的气候和构造背景决定的 ;而社会和经济因素也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
末次冰盛期是末次冰期以来地球表面最寒冷的时期。通过对山东半岛地下画廊溶洞石笋DXHL3进行高精度230Th定年和高分辨率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重建了该地区23.2~18.8 ka时期高分辨率夏季风气候环境变化历史。结果发现,山东半岛末次冰盛期夏季风气候存在显著的千年尺度波动;REDFIT分析表明,氧、碳同位素值均存在显著的2.2 ka周期。末次冰盛期山东半岛总体处于冷干状态,具体又可细分为4个阶段,即冷干(23.2~22 ka)-相对暖湿(22~21 ka)-冷干(21~19 ka)-相对暖湿(19~18.8 ka)。石笋DXHL3的δ18O变化趋势总体上与亚洲季风区内其他石笋记录相似,也与西太平洋暖池婆罗洲的石笋记录类似。这反映了末次冰盛期西太平洋暖池气候环境变化可能对山东半岛的夏季风气候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推测西太平洋暖池表层海水温度变化引起的大气环流和黑潮的变化,是将气候环境变化信号从低纬地区传递到中高纬地区的纽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