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首次采用经过改良的外标法校正数据的ICP-MS方法对石笋中的稀土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测定石笋中含量很低的稀土元素,尤其是对含量相对较高的轻稀土元素如La、Ce可以获得较精确的数据。对采集于四川东北部诺水河溶洞群的石笋SJ3的分析结果显示,在相对温暖湿润时期的石笋沉积中稀土元素含量明显增加。可能的原因包括:(1)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土壤和岩石的化学风化及稀土元素的活化;(2)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地下水动力加强,使得地下水中稀土元素的载体(有机质、铁锰胶体和颗粒物质等)增多。因此,石笋沉积中的稀土元素可以用于研究上覆土壤和岩石的化学风化和地下水水文演化。  相似文献   
22.
依据地质灾害发生的动力学机制以及对地表的影响深度和灾害载体的运动特征,将广东陆地地质灾害划分为三类灾害系,即表层灾害系、表-浅层灾害系和表-深层灾害系,其影响因素和动力源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文圈(人类活动)。五大圈造成了地质灾害系的形成、演化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这五大圈的变化。灾害系的能量源归属于三大类:日地系统、地球系统和人类系统。文中指出人类系统的能量源在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形成、演化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3.
黄土剖面中古气候变化的地球化学记录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通过对陕西洛川黄土剖面中碳酸盐总量、氧化物比值和元素演化周期性的分析,讨论了黄土高原地区2.4Ma以来古气候的演化模式。对渭南黄土剖面高密度连续采集的样品,着重分析了CaCO、Fe2/FeO值和有机碳的高分辨记录。指出它们的变化彼此同步(但趋势不尽相同),与黄土一古土壤系列变化一致,井与深海沉积物氧同位素可进行良好的对比。它们综合反映了该区134500年来有五次万年级的暖湿(或凉湿)一冷干的气候波动,其中各期又有若干次级的小颤动。它们的变化与季风影响强弱程度明显有关。  相似文献   
24.
广东沿海陆地地质灾害区划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中使用了主要地质灾害(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基下沉、地裂缝、水土流失、港口淤积等)大量的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的实际数据,根据综合分析并运用“灾害密度”和“灾害强度”2种指标,将广东沿海陆地划分出9个地质灾害一级区及其所属的32个二级分区,其中包括10个重灾区、10个中灾区和12个弱灾区。首次编制了基于数据库和GIS的1:50万广东沿海陆地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与区划图,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的理论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基础信息和实际数据。分区的结果揭示了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地质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5.
微量元素是岩溶洞穴沉积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古气候环境替代指标,为近20年来国内外的一个研究热点。总结前人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一些重要认识:(1)洞穴上覆土壤 和围岩是洞穴次生碳酸盐沉积Mg、Sr的主要来源;(2)Mg/Ca与Sr/Ca能够指示气候环境变化,但需结合其它指标综合考虑。(3)洞穴次生碳酸盐沉积Mg/Ca与Sr/Ca受多种气候环境因素(包括土壤和围岩的组成和性质、水-岩相互作用、先期碳酸盐沉积、分配系数等)影响,其古气候环境指示意义具有多解性;(4)矿物结晶作用对Mg/Ca与Sr/Ca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文石在向方解石转变的过程中容易丢失Mg、Sr,此外,杂质的混入也将抑制Mg、Sr进入方解石,从而引起洞穴次生碳酸盐沉积Mg/Ca与Sr/Ca比值的变化。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石笋中这些微量元素的影响机制研究,尤其是对一些影响因素与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6.
通过川东北诺水河溶洞群石笋的年代学分析,发现多支时代跨越35~ 40kaB. P.的石笋记录了发生时间在38~ 39 kaB. P.的事件: 有的石笋发育中断,有的石笋生长轴心发生了变化,有的石笋则刚刚开始发育。初步的证据显示该事件不是气候成因所为,也不像由于洞穴局部塌陷引起。考虑到秦岭山地是新构造活动十分发育的地区,为此我们推测该事件很可能与某一次构造活动有关,也可能是由一次大规模重力地貌过程(如滑坡)造成。因此,洞穴沉积物(包括石笋、石钟乳和流石等)可望为川东北地区的新构造活动尤其是地震事件研究提供一种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7.
甜水海钻孔TS95若干地球化学指标的非线性分析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关联维分析和R/S分析对西昆伦甜水海孔TS95的4项指标(FeO,Fe2O3,Fe2O3/FeO和有机碳)进行分析,发现它们存在明显的混沌特征和Hurst现象,4项指标的混沌吸引子分别为:FeO-2.8;Fe2O3-3.2;Fe2O/FeO-2.9;有机碳2.5,饱和嵌入维数为5到6,表明控制该地区气候环境演化的动力系统是由有限维数确定的混沌系统,构筑该系统所需变量至少3到4个,最多5到6个,这种体上与深海氧同位素比较接近,与黄土剖面一些指标差异较大,4项指标折Hurst指数(FeO-0.85;Fe2O3-0.76;Fe2O3/FeO-0.65;有机碳-0.74)显示该地区气候环境演化存在明显的持续性成分,这与早期的研究一致,很可能与青藏高原的构造抬升有关,表明除了全球性气候环境波动背景外,局域性因素,如肝藏高原构造抬升和未海地区水系变迁,都会在各种气候环境演化的替代性指标上有所反映。4项指标Hurst指数的差异可能反映FeO容易迁移,受到了流域水系变化的影响,因而有机碳和Fe2O3可能是反映这种环境演化持续性分更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28.
选取山东淄博开元洞进行了为期15个月的洞穴滴水采集,开元洞位于中国北部山东半岛沿海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洞穴滴水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洞内滴水点的滴水滴速变化对外界大气降水的变化响应迅速。(2)滴水中的Ca2+、Mg2+、Sr2+、Ba2+浓度都具有季节变化特征,但其具体表现和影响机制有所不同。(3)开元洞滴水的Sr/Ca、Ba/Ca比值的波动变化与洞外大气降水变化可能存在响应关系,滴水中的Mg/Ca、Sr/Ca和Mg/Sr比值,可能与强降水存在响应关系;但是开元洞滴水中的Mg/Sr比值的变化与洞外气温并没有体现出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29.
华南沿海明代自然灾害的时间序列分析I:R/S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我国明代华南沿海276a间自然灾害发生次数进行的R/S分析,揭示出自然灾害发生次数一时间序列具有明显的趋势性,表征其趋势性强度的指标赫期特指数H=0.9094(或0.868,如果不考虑最后一点s=245时的情况),远远大于0.5而接近于1,说明这种趋势性具有很强的持续性(persistence),这种持续性可能是由自然因素即当时的气修和构造背景决定的,而社会和经济因素也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土壤和风化壳的宇成核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厚云  朱照宇 《热带地理》1999,19(4):365-370
简要介绍了土壤和风化壳剖面中宇成核素的收支情况和累积, 并通过几个实例介绍了国外和境外一些土壤和风化壳的宇成核素研究情况: 土壤和风化壳的年龄和表面侵蚀速率, 坡地土壤的生成速率和蠕滑速率, 土壤面的地貌演化过程, 以及一些土壤侵蚀事件研究。土壤和风化壳的宇成核素研究多数都要在一些假设条件下进行, 因而受到很大限制。不过尽管如此, 仍不妨碍进行土壤和风化壳宇成核素研究的尝试性工作。只是应该注意, 进行这类工作时首先要对研究地区的地质过程有清楚了解, 并尽可能与相关资料进行对比, 以期对结果给予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