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4篇
  免费   580篇
  国内免费   303篇
测绘学   603篇
大气科学   166篇
地球物理   229篇
地质学   3758篇
海洋学   99篇
综合类   1405篇
自然地理   21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497篇
  2013年   346篇
  2012年   457篇
  2011年   466篇
  2010年   466篇
  2009年   448篇
  2008年   454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活动断裂带的地质灾害效应是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川西甘孜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区内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起到了破坏作用。文章从活动断裂与地质灾害点空间分布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两者在空间分布的规律。认为活动断裂是川西甘孜地区地质灾害孕育的内动力条件之一;在空间位置上关系密不可分,在主要活动断裂0~1 km范围内0.095处/km2、1~2 km范围内0.050/km2、2~5 km范围内0.029处/km2频发。在活动断裂沿线开展针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范工作亟待落实,可为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提供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62.
本文针对黄土地区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需求,探索了一种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影像和飞控数据的滑坡单体信息多维提取的方法。通过影像处理获得的DEM、DOM和实景三维模型等多维数据,对贾家村滑坡坡形、坡度、相对高差、植被覆盖率、纵坡比降、表面积与物源体积进行定量提取,结合区域气象数据分析了贾家村滑坡年均降雨量时空分布规律,利用相关地质资料分析了其地层岩性特点和区域地质构造情况,为准确评定其稳定性及危险性提供既高效又准确的定性、定量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3.
以强震区叠溪松坪沟景区为研究范围区,通过多元信息手段调查,共发现地质灾害107处,其中崩塌82处,滑坡25处。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的影响因素包括:原始坡度、高程、坡体结构、水系距离及断裂带距离等。灾害发育分布在坡度30°~50°数量多且规模大;高程2200~3400 m灾害发育数量多,尤其是高程2600~3000 m占总量的42.5%,规模则在高程为3400~3600 m较大;斜向坡体发育地质灾害数量及规模均较大,其次为顺向坡和反倾坡;水系对灾害一般最大影响距离为4.0 km,其中0~1.0 km范围内灾害发育,且规模较大;地质灾害沿地震断裂带呈次“串珠状”分布,0~2.0 km范围内最为显著发育,且符合一定的拟合规律。通过统计归纳分析,厘定了强震区叠溪松坪沟景区范围内地质灾害的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系统的总结了其分布规律,为研究区内的基础建设以及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4.
北京山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发育大量突发地质灾害隐患,既直接威胁山区村庄、道路、景区的人员及设施的安全,又会对城镇的规划建设构成威胁。通过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工作,划分出地质灾害易发区,以评价结果指导城镇建设规划,减轻地质灾害的威胁,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文章在阐述北京山区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突发地质灾害发育情况的基础上,选取了坡度、起伏度、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及降水等6个影响因子,采用综合信息量模型方法,分别对北京山区斜坡类灾害(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易发性进行评价,并根据“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叠加各灾种的易发性评价结果划分出北京山区突发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为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及完善空间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5.
茶隆隆巴曲位于帕隆藏布右岸,陡变地形孕育了大量高位地质灾害,威胁下游线性工程。采用多源、多期次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建立高位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标志,厘定了研究区高位地质灾害类型,并详细阐述了其发育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包括高位冰崩、高位崩塌、高位滑坡。其中高位冰崩发育3处,均位于沟谷上游南坡海拔5000 m斜坡,面积在15×104 m2以上。高位崩塌体发育19处,多分布于沟谷中游及上游主沟两侧高陡岸坡,北坡多于南坡。高位滑坡发育2处,位于沟谷上游,滑体以冰碛物为主。上述高位地质灾害在强震或强降雨作用下,极易发生失稳、堵沟,且堵沟后极易诱发洪水、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链,对下游帕隆藏布造成堵江风险。  相似文献   
66.
广州市从化区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强度日益增高,对其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利用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发现该区突发性地质灾害以微、小型的崩塌、滑坡为主,主要发生在4—9月份降水多发期,隐患点险情以中型为主,威胁人数较多,潜在经济损失较大.从化区地质灾害孕育和发生的内在因素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外在诱发因素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地质灾害的发生与脆弱的地质环境条件、频发的极端天气、影响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7.
为进一步完善珠海市地质灾害巡查管理和提高地质灾害巡查工作效率,本文选取与地质灾害密切相关的致灾因子,对珠海市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单元格划分,然后利用村界切割格网数据,通过ArcGIS相交分割功能,计算出各村不同危险性等级区面积,在此基础上叠加巡查路线,最终形成地质灾害巡查单元划分图.本成果可以为珠海市地质灾害相关部门防御地质灾害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68.
对泰青威天然气管道临朐段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临朐段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水毁灾害,具体可分为坡面水毁、河沟道水毁和台田地水毁。野外地质灾害实地调查临朐段管道沿线共发现地质灾害15处,其中坡面水毁点6处,河沟道水毁点4处,台田地水毁点5处。采用定性与半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其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地质灾害风险等级较高的有1处,占6.66%; 风险等级中等的有4处,占26.67%; 风险等级较低的有10处,占66.67%。根据管道沿线地形地貌、地质灾害发育密度、风险等级等因素,划分地质灾害中易发区61 km,低易发区10 km,管道沿线以地质灾害中易发区为主。最后,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风险等级地质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消减措施,为后期管道安全运营和风险整治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9.
基于SBAS- InSAR技术的西藏雄巴古滑坡变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型古滑坡及其强变形和复活灾害日益频发,已造成重大灾害事件和严重损失.古滑坡的发育、变形影响因素多、机理复杂和识别难度大,本文采用SBAS-InSAR技术,结合遥感解译,获取了金沙江西岸雄巴村古滑坡2017年10月至2020年6月间的地表变形特征.研究表明,雄巴古滑坡方量巨大,可达2.6×108~6×108 m3,根据InSAR形变监测结果,滑坡前缘发育H1和H2等2个大型强变形区,变形级别分为4级:极强变形区(-132.1 mm/a≤VLOS<-58.5 mm/a)、强变形区(-58.5 mm/a≤VLOS<-20.3 mm/a)、中等变形区(-20.3 mm/a≤VLOS<l.8 mm/a)和弱变形区(1.8 mm/a≤VLOS<55.4 mm/a);其中H1变形区,最大累计变形量达203.8 mm,H2变形区变形量达302.1 mm.受金沙江河流侵蚀,特别是上游75 km的2018年10月和11月白格2次滑坡-堵江-溃坝-泥石流/洪水灾害链对雄巴古滑坡坡脚的侵蚀,加剧了雄巴古滑坡的变形,其中H1变形区的蠕滑速率是白格滑坡灾害链发生前的14~16倍,灾害链引起H2区发生变形,雄巴古滑坡整体呈现牵引式复活状态.基于SBAS-InSAR的形变监测结果得到了野外的验证,目前H1变形区前缘出现局部垮塌,滑体中横向和竖向裂缝发育,局部呈现拉张状态.雄巴古滑坡目前呈现持续变形中,部分地段为加速变形,雄巴古滑坡发生大规模复活将导致堰塞金沙江-溃坝-泥石流灾害链,应加强雄巴古滑坡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预警,为该区正在规划建设的重大工程和流域性地质安全风险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0.
孙小华 《城市地质》2021,16(3):248-253
20世纪70年代以来,北京地区陆续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首都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保障,如何满足新时代地质灾害防治的新要求,成为当前地灾防治面临的首要任务.回顾40年来北京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与防治工作,分析了当前极端气候条件下人类对地质灾害隐蔽性规律认识不清,人类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等环境地质问题,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与新时代具体要求的差距,结合北京具体情况,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北京地质灾害综合防控工作思路,包括强化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巩固综合治理体系、建强应急防治体系和深化科技创新体系5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