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篇
  免费   283篇
  国内免费   31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05篇
地质学   1166篇
海洋学   47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塔里木拼贴时代和方式以及塔里木板块与哥伦比亚超大陆联系是塔里木板块形成演化中的关键问题,也是前寒武纪超大陆重建的重要问题,对塔里木盆地基底性质研究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首先通过南、北塔里木差异性对比分析和拼合时间的地质年代统计分析,探讨了形成统一的塔里木板块的时间问题。进一步基于大地构造比较学分析,将塔里木板块和扬子板块与世界其他板块的地质亲缘性开展综合对比分析,并结合古地磁数据分析和造山带及俯冲带对比分析,探讨了塔里木板块与哥伦比亚超大陆的关系。本文认为19~20亿年北塔里木向南塔里木俯冲并发生陆陆碰撞,形成了统一的塔里木板块。9~19亿年前塔里木板块、扬子板块与印度板块有较强的地质亲缘性,都处于哥伦比亚超大陆的西部边缘,并在地块周缘存在俯冲带,与北美板块东南缘的俯冲带具一定的可对比性;而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波罗的板块亲缘性较强,位于古赤道附近,处于哥伦比亚超大陆的东部边缘。构造热事件的地质亲缘性表明塔里木、扬子和华北克拉通都是哥伦比亚超大陆周缘的小型克拉通,共同参与了哥伦比亚超大陆的汇聚过程。  相似文献   
62.
扬子陆块西缘晚中元古代地质演化史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选择以扬子西缘元谋杂岩中一套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等综合研究,为认识和理解扬子西缘晚中元古代地质演化提供支撑。两件元谋二长花岗岩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86±10 Ma(MSWD=1.4,n=50)和1099±10 Ma(MSWD=1.8,n=58)。所有样品具有高硅(SiO2为69.44%~73.98%)、富碱(Na2O+K2O为6.11%~7.72%)、贫钙(CaO为0.39%~1.46%)、贫镁(MgO为0.52%~0.76%)、低钛(TiO2为0.30%~0.59%)的特点,同时表现出强过铝质(A/CNK=1.19~1.35)及中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特征。它们具有高的稀土元素总量(∑REE=211.60×10-6~349.01×10-6),呈现轻稀土元素富集和重稀土元素亏损((La/Yb)N=4.32~7.36);富集Rb、U、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Zr、Th、Hf等,亏损Nb、Ta、Ba等元素,并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46~0.59),锆石饱和温度介于827~912℃之间,展示了A型花岗岩的属性。这些二长花岗岩可能是通过中上地壳的中酸性火成岩的部分熔融形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它们最可能形成于弧后的伸展环境,综合扬子陆块周缘晚中元古代的岩浆记录,元谋杂岩中1.09 Ga二长花岗岩的形成应与扬子陆块开始参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有关。  相似文献   
63.
扬子板块西北缘碧口微地块华严寺地区碧口群之上发育一套含砾沉积地层,其确切沉积时限对研究该区域的沉积—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该套地层中的2件砂岩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分析,结果显示,锆石晶型较好,无色透明,磨圆度较差,具典型岩浆生长振荡环带和韵律结构,Th/U比值为0.28~3.6,锆石U-Pb年龄介于706~2 489Ma之间。存在3个主要的年龄组:新元古代年龄组(706~951 Ma),占92.9%,显著峰值为850 Ma和843 Ma;中元古代年龄组(1 017~1 080 Ma),占2.6%;古元古代年龄组(1 628~2 489 Ma),占4.5%。最小年龄组为706~715 Ma(峰值为711 Ma),结合区域地质和研究资料,华严寺地区沉积地层时代应属于南华纪,沉积时限约为720~635 Ma,物源区主要包括扬子板块西北缘碧口微地块以及南东侧的后龙门山构造带和汉南—米仓山微地块。新元古代晚期碧口微地块及扬子板块西北缘后碰撞—裂解阶段,华严寺地区南华纪沉积为碧口微地块及邻区新元古代岩浆岩在边缘裂谷环境中快速堆积形成。  相似文献   
64.
原花山群分布于紧邻南秦岭的扬子陆块北缘大洪山地区,出露于重要的构造部位,是研究其形成时期扬子陆块构造演化及其与南秦岭关系的重要载体,其物质组成、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长期存在争论。本文将原花山群解体为花山构造混杂岩和正常的火山—沉积地层(本文所指花山群)两部分来讨论。笔者重新厘定了花山群的沉积时限,有针对性地对有构造背景争议的花山群进行玄武岩地球化学研究,对有时代争议的混杂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年代学、地球化学和沉积学综合研究表明,花山群的沉积时限为ca. 830 Ma至ca. 800 Ma,形成于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有关的陆内裂谷盆地。花山构造混杂岩带可能不只是晋宁期的缝合带,而是具有多期物质组成、经历了多期构造叠加的复合型缝合带。结合他人成果,我们提出了扬子陆块与南秦岭从新元古代到早古生代的构造演化新模式。  相似文献   
65.
朱清波  程万强  周全 《现代地质》2022,36(3):755-769
襄樊—广济断裂带是分隔大别造山带和扬子板块北缘前陆褶皱逆冲带的边界断裂,其几何学、运动学及构造演化特征记录了南北两大不同性质的大地构造单元发生碰撞、拼贴及相互作用的地质过程。在野外调查、构造解析和年代学研究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分析,认为襄樊—广济断裂带东段以深部向南逆冲、浅表向北逆冲的“鳄鱼嘴式”对冲构造为特征,与西段的构造变形样式和次序存在显著差异。中扬子地区东部受控于江南—雪峰造山带和大别造山带南北两大构造体系,深部扬子板块北缘向大别造山带之下俯冲导致造山带自北向南挤出,推覆构造可影响至瑞昌一带,由南向北的浅层逆冲推覆可影响至梅川附近,二者在襄樊—广济断裂带东段的蕲春—武穴—浠水一带对接。襄樊—广济断裂带经历了印支早期同碰撞由北向南的逆冲推覆和深层次的韧性剪切变形(T2末)、燕山早—中期双向对冲构造变形(J1-3)、燕山晚期伸展正断层变形(K1-2)、喜山早期由北向南小规模逆冲变形(E1)阶段。  相似文献   
66.
王芙蓉  何生  杨兴业 《矿物岩石》2012,32(1):94-100
野外观测表明,中扬子地区沉湖土地堂复向斜京山县城附近野外露头中二叠系和三叠系方解石脉主要是沿节理缝发育,脉体宽度较小。方解石脉的镜下微观的结晶特征、阴极发光特征、脉体穿插关系可以判断二叠系脉体大约有两期,三叠系脉体大约有三期。碳氧同位素值表明,三叠系方解石脉和围岩的氧同位素差值不大(Δδ18 O的差异范围为-0.19‰~4.12‰,平均值为1.9‰),二叠系方解石脉和围岩氧同位素差异较大(Δδ18 O的差异范围为4.07‰~12.03‰,平均值为7.3‰),三叠系脉体的流体直接来源于围岩,二叠系裂隙中方解石脉的形成过程中可能主要受到有机质的影响。方解石脉体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在研究区建立的代表性虚拟井的埋藏史和热史基础上,推测二叠系方解石脉形成深度为3 000m~3 700m,形成深度约为2 000m~3 000m,两套地层中的方解石脉的形成时期为J3—K1燕山构造运动期。中扬子地区在多旋回的沉降和沉积过程中形成的上组合的区域性盖层(中三叠统—下侏罗统的泥质岩)在江汉平原区具有较好的封盖性。  相似文献   
67.
胡娟  刘晓春  曲玮  崔建军 《地球学报》2012,33(3):305-315
桐柏造山带位于秦岭和大别造山带之间,其北侧对应于北秦岭中高级变质杂岩,南侧对应于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杂岩.锆石U-Pb定年在一个榴辉岩中获得其原岩侵位年龄和锆石重结晶或生长年龄分别为(1961±23) Ma和(1949±51) Ma,在一个石榴角闪岩(退变榴辉岩?)中获得其变质年龄为(1936±26) Ma,表明这两种基性岩石在二叠-三叠纪高压变质之前经历了古元古代变质作用的影响.由桐柏—大别—苏鲁造山带可利用的年代学资料确定,扬子陆块北缘发育的古元古代构造热事件可分为两幕,第一幕发生在约1.97~1.93 Ga,可能与Columbia超大陆的聚合有关;第二幕发生在约1.85~1.82 Ga,或者代表Columbia超大陆汇聚的继续,或者是陆块边缘增生过程的结果.  相似文献   
68.
尕斯库勒湖流域所属行政区茫崖市自建市以来尚未建设较大规模的集中供水水源,在以水定产、以水定城的城市发展构架下,评价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开采潜力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基于资料收集、动态长观、钻孔抽水试验等手段,采用断面径流量法结合流域尺度的数值模拟,评价了区内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允许开采量,并对地下水开采后对水文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尕斯库勒湖流域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 98.82×104m3/d,允许开采量为 23.5×104m3/d,地下水资源开采系数 <0.4,开采程度低;开采稳定后下游泉水减少 10.89×104m3/d,蒸发量减少 12.88×104m3/d,开采量和泉水及蒸发量减少之和相等,开采地下水间接袭夺了无效蒸发和部分泉水;下游湿地区降深≤0.5 m,湿地面积不产生退化;尕斯库勒湖入湖量减少 2.53×104m3/d,能维持湖泊及湿地周围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9.
佳木斯隆起带乌拉嘎断裂西缘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质特征 1.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以前寒武纪变质岩及自垩系地层为主,古生界地层极少。区内已知金林林场金矿化区及腰乌拉嘎金矿点都赋存在古元古界东风山群红林组混合岩地层中,部分混合岩为含金石英脉围岩。  相似文献   
70.
对苏皖下扬子区上白垩统浦口组(K2P)的三个砂岩样品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AFT)研究。结果显示:2个样品的AFT合并年龄为(88.8±4.4)Ma(径迹长度为(12.0±0.3)μm)和(82.1±6.8)Ma(径迹长度为(14.4±0.3)μm)与浦口组沉积年龄相近,说明它们沉降的幅度达到但没有超过AFT部分退火区间,1个样品的AFT合并年龄(117.3±5.9)Ma(径迹长度为(13.3±0.3)μm)大于浦口组沉积年龄,代表物源区抬升、剥露的冷却年龄。根据热历史模拟结果,识别出黄桥事件(110~90Ma)、仪征事件(70~60Ma)和三垛事件(35~22Ma)三期重要的构造事件,并将下扬子区晚白垩世以来的盆地演化划分为四个阶段:110~70Ma断坳复合型伸展盆地、70~35Ma拉张断陷盆地、35~22Ma挤压抬升阶段和22Ma至今坳陷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