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97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西藏雄村大型铜金矿床的特征、成因和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详细的蚀变矿化特征剖析揭示,雄村矿床的矿化样式可明显地区分为两种类型,即早期的细脉浸染状Cu-Au矿化和晚期的脉型金(银)-多金属矿化。早期细脉浸染状矿化的蚀变组合为:(钠长石化)-钾硅酸盐蚀变(局部)-红柱石化-广泛的绢英岩化-绿泥石化(青磐岩化?);晚期脉型金(银)-多金属矿化蚀变组合为:强烈硅化-绿泥石化-高岭石化。蚀变矿化组合、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及稳定同位素(H、O、S)组成揭示,早期细脉浸染状Cu-Au矿化可能属于未发育成熟的斑岩型矿化,晚期脉型金(银)-多金属矿化为介于高硫型与低硫型之间的过渡型浅成热液矿化。雄村矿床可能为一套生矿床,是未发育成熟的斑岩型矿化与浅成热液型矿化套生的产物;成矿流体组成上的一致性,表明套生的两期矿化可能属于同一热液体系的两个连续的矿化阶段,只是在两个矿化阶段成矿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热液绢云母40Ar/39Ar测年和似伟晶岩脉中的钾长石K-Ar测年,表明雄村成矿系统形成于47.62±0.7Ma~38.11±0.9Ma间,与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52~40Ma间歇性松弛或N-S向伸展有关;但雄村矿床的最终套生定位,与造山带40~38Ma间的强烈挤压隆升有关。  相似文献   
62.
藏西措勤含铜双峰岩系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青藏高原中-西部措勤县城东南(约100km)的日阿铜矿区发育两种矿化类型,一种是与二长花岗斑岩岩株有关的夕卡岩型铜矿化,另一种是与辉绿玢岩脉有关的细脉浸染型(斑岩型)铜矿化。锆石SHRIMP U-Pb定年发现二者为一套双峰含铜岩系,酸性端元二长花岗斑岩年龄为90.1±1.5Ma,MSWD=1.24;基性端元辉绿玢岩年龄为87.2±1.6 Ma,MSWD= 0.84,形成于中—晚白垩世。岩石化学分析表明这些含铜双峰岩石富K_2O,属钾玄岩和高钾钙碱性岩。基性端元SiO_2在49.56%~54.9%之间;酸性端元SiO_2在67.21%~71.35%之间,戴里间隔为12.31%。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显示岩石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Rb、K、Sr、Pb,具有岛弧岩浆作用特征。K的富集和Ba相对亏损说明岩石形成于碰撞后伸展阶段。在碰撞后伸展环境中,富集的大陆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了具OIB特征的镁铁质岩浆。这些基性岩浆底侵与地壳岩石相互作用形成了措勤含铜双峰岩系。这个岩系产于拉萨地块内部,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环境,与以前人们提出的新特提斯洋壳在白垩纪沿雅鲁藏布缝合线位置向拉萨地块之下低角度俯冲的构造模式不符。特别是联系到最近在阿索(Asa)盆地中发现的早白垩世弧后双峰火山岩,笔者认为措勤双峰含铜岩系应该与中特提斯洋壳沿班公-怒江缝合带位置向南向拉萨地体之下的俯冲有关,或者中特提斯洋壳可能有多条俯冲带,它们有的向南俯冲,有的向北俯冲。  相似文献   
63.
藏西措勤含铜岩系的物质来源与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中西部措勤县城东南(约100km)的日阿铜矿区发育两种矿化类型,一种是与二长花岗斑岩岩株有关的夕卡岩型铜矿化,另一种是与辉绿玢岩岩脉有关的细脉浸染型铜矿化。Nd、Sr同位素分析表明,它们以高87Sr/86Sr比值,低143Nd/144Nd比值和负εNd(t)为特征,清楚地显示出地壳组分的特点;Pb同位素则以富含放射性成因Pb为特征,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8.672~18.926,15.630~15.685和39.018~39.432,显示出俯冲板片组分在岩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Nd、Sr、Pb同位素分析表明,它们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环境。在该环境下,富集的大陆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具OIB特征的镁铁质岩浆底侵与地壳岩石相互作用形成了措勤含铜岩系。这个岩系产生于拉萨地块内,从俯冲带演化历史来看,它与南部的印度河-雅鲁藏布江洋壳的俯冲无关,而是北部班公湖-怒江洋壳向南俯冲的结果。  相似文献   
64.
65.
农都柯矿床是在义敦岛弧带中首次发现的火山岩型浅成低温Au-Ag多金属矿床。该矿床产于弧后扩张分别地的勉戈组流纹岩中,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矿床中发育一套典型的低温热液矿物组合,包括辉锑铅矿、辉锑银铅矿、辉锑矿、砷黝铜矿、自然金、黄铁矿、闪锌矿、雌黄、雄黄、登红石(HgO)等。蚀变作用以硅化和绢云母化为主,伴生重晶石化和蒙脱石化。按照现行的火山岩型低温热液金-银矿床的分类原则,该矿床应属于高硫的酸性硫酸盐型。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主要成矿过程发生在221-130℃之间;成矿流体的温度与盐度演化趋势暗示着对矿床之下存在一隐伏岩浆房。硫、铅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弧后火山岩,矿床是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对含矿火山岩(矿源层)联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6.
川西连龙夕卡岩型锡、银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连龙夕卡岩型锡银多金属矿床作为义敦岛弧锡银矿化的典型代表,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夕卡岩化阶段,矿床类型属钙夕卡岩型Sn-Ag-Bi多金属矿床。S、Pb同位素研究表明,矿床中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花岗岩体。  相似文献   
67.
虽然由沉积盆地活化作用形成的金属矿床最终取决于沉积场所的物理和化学条件,然而矿化的格式、规模及时间的选择要受总体上与地壳环境演化有关的构造和岩浆事件的影响。在地热梯度高、火成活动广泛的太古宙期间,沉积作用对矿化没有起什么作用。元古宙初克拉通地块发育,紧接着沉积盆地中形成的矿床种类和规模增加,从此以后克拉通盖层的形成为金属沉积提供了重要场所。这些金属从各种源区进入盆地,一些是来自基底的风化剥蚀,另一些是被产生于地幔或下部地壳的岩浆和挥发份携带到地表的,说明矿化时间的选择与由全球构造特征所确定的主要岩浆和构造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68.
论东天山土屋-延东(斑岩)铜矿的容矿岩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陈文明  曲晓明 《矿床地质》2002,21(4):331-340
通过对土屋-延东(斑岩)铜矿容矿岩的时空分布、物质组分及结构构造研究,认为该矿床的容矿岩是一套由中酸性-基性火山岩(包括沉凝灰岩)经富Na、Si热流体交代而成的钠质酸性-基性火山岩,按岩性及结构分以下4类:(1)具斑状或似斑状结构的钠质酸性-中酸性火山岩或称之为钠长石英斑岩与石英斑岩,它常位于矿体的上部,约占容矿岩的20%;(2)以自形、半自形板状、粒状交织结构为主的(含少量斑晶)钠质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岩,或称之为安山玢岩,它常位于矿体的中部及中下部,约占容矿岩的50%;(3)以自形、半自形板状、粒状交织结构为主的富铝基性火山岩,或称之为高铝玄武岩,它常位于矿体的下部及底板围岩,约占容矿岩的20%;(4)以凝灰结构、碎屑结构为主的钠质中酸性-中基性火山碎屑岩,它常位于矿体的下部及底板围岩,约占容矿岩的10%。  相似文献   
69.
曲晓明  王鹤年 《矿物学报》1997,17(3):302-309
郭家岭花岗闪长岩是胶东金矿区的重要岩体,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200.6Ma,岩体中常见一种闪长质包体,这些包体具有淬火结构,变余斑状结构及索列特扩散分带,表明它们是由来自地幔的高温玄武质岩快速冷凝结晶形成的。  相似文献   
70.
与前人的划分不同,本所指的郭家岭花岗岩只包括郭家岭和丛家两个岩体。由郭家岭岩体的5个全岩样品给出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200.6±3.48Ma,(^87Sr/^86Sr)i=0.71127、R=0.99955,表明该岩体支运动末期形成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表明该花岗岩是由壳幔物质混合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