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8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1 毫秒
61.
蔡怡  徐枝芳  朱克云  李泽椿 《气象》2023,(4):400-414
诊断分析CMA-MESO(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Mesoscale Model,原GRAPES-MESO)3 km系统冬季2 m温度预报效果,为冬奥气象保障服务以及CMA-MESO模式系统开发优化改进提供参考,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2 m温度预报。诊断发现,每日低温预报较好,高温预报较差,00—06时(世界时,下同)升温过程预报效果好于06—21时降温过程。滑动双权重平均法订正显示,2 m温度预报偏差以系统性偏差为主,订正前均方根误差和标准差较大地区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依据温度订正前后标准差差异选择华北、华东、西南三个区域的个例和华北地区连续试验进行波谱分析发现,功率谱随着尺度增大逐渐增多,2 m温度预报偏差和2 m温度不同尺度功率谱信息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当不同尺度上的功率谱存在缺失或异常大值时,2 m温度预报与实况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2.
为量化分析研究湖泊对局地降水强度及性质的影响,基于WRF3.8版本中尺度数值模式及NCEP/NCAR提供的1°×1°时间间隔为6 h的FNL分析资料,进行控制性试验、湖泊陆面化的敏感性试验,对2011年6月14—15日鄱阳湖附近强降水的高值中心开展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体下垫面白天作为“冷源”,对其附近100 km的水平范围、800 m的垂直厚度大气的温度有明显的“降温”调节作用。这种热力条件减弱影响了对流层中低层上升运动的强度与持续时间,造成降水强度减弱、降水时长缩短,最终减少了湖泊附近10%左右的累积雨量;鄱阳湖水体下垫面仅能提高边界层大气水汽的饱和程度(相对湿度),但“降低”了水汽的绝对含量(比湿),是湖泊陆面化后的敏感性试验比控制性试验降水中心强度更大、强降水范围更广的原因之一;湖泊水体下垫面通过“降低”边界层大气温度与绝对湿度,从而使大气具有比敏感性试验更弱的对流有效位能,大气低层(1000~850 hPa)具有更弱的对流不稳定度,探空反映控制性试验近地层有浅薄逆温结构,其比湖泊陆面化敏感性试验具有更低的CAPE,最终减弱控制性试验降水的对流性质。总体而言,鄱阳湖水体下垫面通过调节边界层大气的温度与绝对湿度,从而改变大气低层的环境条件,并影响初始抬升气块的温湿条件,延缓并减弱垂直运动的持续时间与强度,减弱湖泊附近低层的对流,对大气加热有45%的抑制率,最终减小降水强度与范围。  相似文献   
63.
应用数诸天气学的方法,对风湿病发生时的气象条件和天气系统进行分析归纳,得出成都地区风湿发生的高峰期主要是春末夏初,秋末冬初,风湿的发生主要与气象因子中的相对湿度,温度及其变化有很大的关系。成都地区与风湿发作的有关天气系统有西南低涡、南支槽、蒙古高压、高原低涡、高原切变线等,且在冷锋过境或持续低温阴雨的天气形势下会诱发风湿病发作,由此可通过数据统计的方法和天气学的方法来预测风湿病发病期,为预防风湿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4.
本文是在的基础上,对内边界处理地形的能力进行了进一步的试验,为突出其作用,改用了P坐标,内边界改为尽量逼近真实地形(水平方向)的多边形。结果表明,多边形地形的高度场比长方形地形的结果稳定得多,且有预报能力。内边界不仅有处理地形的能力,还具有不受地形高度限制的优点。  相似文献   
65.
青藏高原气象要素的周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谱分析方法,分析了中日亚洲季风观测实验期间所使用的高原自动站科夏两秀气象资料在频域上的特征。结果表明,夏季有6-8d、候、准4d和2-2.4d的振荡周期,冬季还存在12d即准两周的周期,还发现高原上的系统对四川盆地有影响。  相似文献   
66.
一阶有限元浅水方程的伴随模式应用于气象资料同化场,并利用最优化方法对具有随机扰动的初始场进行优化处理。通过极小化算法,使所定义的目标函数达到最小,从而得到最优的气象要素初始场。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处理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67.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yphoons Fengshen and Fung-wong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in 2002 is studied with the Conditional Nonlinear Optimal Perturbation (CNOP) method. The study discovered that the CNOP method reveals the process of one-way interaction between Fengshen and Fung-wong. Moreover, if the region of Fung-wong was selected for verification, the sensitivity area was mainly located in the region of Fengshen and presented a half-ring structure; if the region of Fengshen was selected for verification, most of the sensitivity areas were located in the region between the Fengshen and the subtropical high, far away from Fung-wong. This indicated that Fung-wong is mainly steered by Fengshen, but Fengshen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subtropical high. The sensitivity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initial errors in the CNOP-identified sensitive areas have larger impacts on the verification-area prediction than those near the typhoon center and their developments take a large proportion in the whole domain. This suggests that the CNOP-identified sensitive areas do have large influence on the verification-area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68.
中国区域1961~2010年降水集中指数(PCI)的变化及月分配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段亚雯  朱克云  马柱国  杨庆 《大气科学》2014,38(6):1124-1136
降水的年内变化(月分配和季节变化)对农作物生长、水资源利用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增暖背景下水循环发生变化的关键过程之一。降水集中指数(PCI,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Index)能较好的表征降水的年内集中程度,被广泛应用于相关研究。本文利用中国583个站点1961~2010年的逐月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对中国及各典型区域的PCI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了PCI的气候特征、变化趋势、降水月分配变化及PCI与气温季节较差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PCI的气候态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增的空间分布格局。湿润区PCI在11~17之间,年内降水较为均匀;半湿润区PCI为17~24;半干旱区PCI在24~27之间;而干旱区PCI则由27至47不等,降水集中程度较高。除华南地区外,1961~2010年间全国大部分地区PCI均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并于1980年前后发生跃变,降水集中程度大幅降低,其中西北西部地区PCI 下降速率最大,为-2.47 (10 a-1)。华南地区PCI的变化则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03年以前呈弱的下降趋势,但2003年PCI发生突变,降水集中程度大幅增加。对典型区域的比较发现,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降水集中程度的降低主要表现在夏季降水占全年总降水量比例的减小;而湿润区PCI和降水月分配的变化则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其中西南地区8~12月降水占全年降水的比例减少,而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春秋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比例减小,冬夏季降水所占比例增大。  相似文献   
69.
利用1951~2010年的NECP/NCAR再分析资料和GPCC(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Centre)降水资料,分析了索马里急流强度与西南降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索马里急流与西南降水在初夏5月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当索马里急流偏强时,西南地区降水偏多;反之,索马里急流偏弱时,西南地区降水偏少。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两者的联系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事实上,西南地区5月降水与索马里急流之间的关系在1980年代以后显著加强。低层风场辐合是西南地区5月降水的关键环流配置特征,在1980年之前,5月索马里急流强度仅仅与从孟加拉湾到我国东部地区的低层西南风场相关;但在1980年之后,其与我国西南地区以西的西南风和其以东的东北风均有密切的联系。索马里急流强度与中国西南初夏降水关系的加强,主要是由于索马里急流作用的东伸加强,这可能与印度洋对东亚季风影响作用的加强有关。  相似文献   
70.
江淮梅雨丰、枯梅年水汽输送差异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江淮流域1954—2001年梅雨量资料和美国NCEP/NCAR 1954—2001年逐日高度场、风场、比湿场和地面气压场资料,网格距2.5 °×2.5 °,采用模糊聚类、合成分析等方法,详细讨论了江淮梅雨丰、枯梅年垂直积分的整层纬向、经向和水汽通量输送差异特征。结果表明:区域梅雨量指数能很好地揭示出江淮流域梅雨量的丰枯;丰梅年西太平洋副高南侧的偏南气流和其北侧的偏北气流水汽输送显著增强,越赤道气流抵达北半球后,集中在10 °N附近,40~130 °E范围内的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向北偏东方向伸展,与来自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相汇合,在我国的江淮流域-日本列岛南部形成一条水汽通量距平≥55 kg/(m?s)的强水汽输送带;丰梅年水汽通量散度距平表明:整层水汽通量辐合比枯梅年明显加强,为江淮梅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有利于江淮梅雨的异常偏多;枯梅年则反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