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9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77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隔层是潜山内幕油气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从冀中坳陷潜山内幕的勘探实践出发,综合利用地质、地震、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潜山内幕隔层的岩性特征、电性特征、地震反射特征及其分布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冀中坳陷潜山内幕隔层岩石类型多样,且具有较好的封堵性能,其在纵向及横向上的分布特征影响着潜山内幕油气的分布。根据潜山内幕隔层与油气的配置关系,将隔层控制下的潜山内幕油气分布模式划分为顶部遮挡型、底部遮挡型、侧向遮挡型和顶底夹持型等4种类型。中央隆起带潜山深层内幕圈闭、斜坡带和断阶带内幕圈闭是冀中坳陷今后潜山内幕油气藏勘探的有利方向和区带。  相似文献   
62.
根据生、储、盖的基本特征,埕北断坡区主要划分为下部组合(中生界及其以下地层储、盖组合)、中部组合(沙河街组及东营组储、盖组合)和上部组合(馆陶组及明化镇组储、盖组合)等3类油气成藏组合,以及由这3类油气成藏组合派生的下部-中部和中部-上部油气成藏组合。各个油气成藏组合具有不同的油气成藏特征。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埕北断坡区由北向南地层、沉积产生差异,生、储、盖的发育也出现差异:导致下部及下部-中部油气成藏组合主要分布在邻近凹陷的地区,即第一、第二台阶区;中部油气成藏组合主要分布在第二、第三台阶区;而上部及中部-上部油气成藏组合则主要分布在第三台阶区、南部斜坡区。  相似文献   
63.
大港油田埕北断阶带油气运移、成藏期次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原油中类异戊二烯烃地球化学变化特征的对比分析,指出大港油田埕北断阶带的油气主运移方向是由北边的生油凹陷(歧口凹陷)向南(埕北断阶带)运聚和由西边的生油凹陷(歧南凹陷)向(北)东(张东地区、关家堡地区和埕海地区)运聚。利用流体包裹体、生排烃法、饱和压力法等方法技术,认为存在两个充注期:古近纪东营末期和新近纪明化镇末期—第四纪。结合输导体系研究成果,提出了4种油气成藏模式:沿连通砂体—不整合面侧向运聚成藏模式、沿断层垂向运聚成藏模式、沿连通砂体(不整合面)—断层阶梯状运聚成藏模式、源内砂岩透镜体运聚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64.
陈中红  查明  金强 《地质学报》2009,83(3):435-444
东营凹陷沙四段中、下亚段是中国东部典型的新生代第三系蒸发岩与烃源岩共生沉积体系。对其中两口深层井(郝科1井、丰深2井)沙四段含盐层段进行了较密集的取芯,对其中无机元素组成特征、碳同位素及有机质丰度、成熟度、生烃指标等进行了测试及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元素响应差异明显,铝及锰、钡含量为低值响应,钠、钙、镁含量为高值响应,锶含量显示异常高值;特征元素比值分布上也有明显响应,V/Ni、(Fe+Al)/(Ca+Mg)出现低值响应,Sr/Ba、Fe/Mn、Sr/Ca均出现高值响应;元素分布离散性和波动性比较明显,无机元素在蒸发岩中亏损,而在相邻泥岩中相对富集(钠除外,钠在蒸发岩中富集);不同族组分和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值分别分布于-28‰~-21‰和-32‰~-18‰,有机质族组分间碳同位素分馏效应相对小(<-2‰),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曲线上,C17、C18 的δ13C值相对较高而变化显著;热演化和TSR反应造成对烃源岩中残留烃类碳同位素δ13C值的增重作用;所检测含盐井段具有良好的生、排烃能力,有机质组分中腐泥组占绝对优势,有机质类型为Ⅰ型和Ⅱ1型,烃源岩原始生烃潜量及排烃量可分别达到40 mg/g和20 mg/g,排烃效率基本在60%以上,但它在平面上和剖面上均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与蒸发岩共生的泥岩有机质丰度、成熟度及生、排烃各项指标要高于蒸发岩,高热演化可导致其残余生排烃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65.
陈中红  王黎  杨勇  查明 《古地理学报》2009,11(5):551-560
通过对沾化凹陷古近系1160条数据体的试油资料、原油物性资料的分析,对沾化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到东营组的水化学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沾化凹陷古近系水化学场分布特征与湖盆演化的旋回性有良好对应关系,从湖盆的断陷初期阶段到断陷鼎盛阶段(沙河街组四段到三段),湖盆水体加深及淡化,矿化度及氯离子含量平均值逐渐下降;而在湖盆的总体萎缩阶段(从沙河街组二段到东营组沉积期),水体总体变浅,矿化度及氯离子含量平均值总体增大。在各阶段,地层水类型均以NaHCO3型占绝对优势(比例达到80%),显示了典型的开放型湖盆的地层水场特征。NaHCO3型地层水主要分布于地层水矿化度较低(<15 g/L)的地层中,指示了水交替活动强烈的开放水文环境,对油气保存不利;而相对较高矿化度(≥15 g/L)的NaHCO3型地层水主要分布于生烃洼陷(渤南洼陷等)内部及义东断裂构造带附近,其成因主要与油气田形成和高含量的、以深部幔源为主的CO2气及断裂沟通有关,其对应的原油密度基本小于0.9 g/mL,指示了相对有利的油气保存环境。  相似文献   
66.
陈中红  查明  金强 《沉积学报》2010,28(3):635-642
为研究实际地质体或地质剖面中的C27三降藿烷生物标志物同分异构体的演化、分布和主要控制因素,对目前关注的东营凹陷深层烃源岩进行了较密集的取心、测试和分析(丰8、丰深1、史121、史126井),在此基础上,对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和四段和孔店组等主要烃源岩层系(深度上横跨2 700~4 200 m)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7~3.572 km,除Tm的相对含量随埋藏深度增加总体降低以外,其他参数Ts、Ts+Tm的相对含量(相对于191质谱图中总离子流的百分含量)及Ts/Tm及Ts/(Ts+Tm)值均总体上随埋藏深度增加总体呈升高趋势;而在3.572~4.2 km,上述各参数随埋藏深度的关系均发生了“逆转”。研究发现,C27三降藿烷成熟度参数的分布除与其同分异构体的生成速率、热稳定性及异构化作用密切相关外,还与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在裂解过程中向Ts的转化有关;热力作用宏观上控制了相关参数的分布,相关参数的逆转与碳酸盐矿物的富集密切相关,碳酸盐矿物对C27三降藿烷成熟度参数具有抑制作用或迟缓效应。   相似文献   
67.
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古近系地震浊积岩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量岩心、薄片、粒度和成像测井资料分析,首次提出山东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沙三段上部浊积岩与典型的原地震积岩(包括震裂岩、震褶岩、自碎屑角砾岩等)紧密伴生,当属于地震成因浊积岩,地震浊积岩与原地震积岩之间被震积不整合面分割。地震浊积岩与非地震浊积岩具有类似的鲍玛序列,不同的是地震浊积岩鲍玛序列底部的含砾砂岩中颗粒具有碎裂结构。根据地震浊积岩所处位置,垂向上一般可组成完整的原地震积岩—“似海啸岩”—震浊积岩序列、原地震积岩—震浊积岩序列或者未震层—地震浊积岩序列。地震成因浊积岩的发现和研究,将为研究陆相湖盆地震事件沉积及正确判断济阳坳陷储集砂体的“多元”性提供地质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8.
陈中红  查明  金强 《地球物理学报》2004,47(6):1145-1150
对山东东营凹陷牛38井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的自然伽玛和自然伽玛能谱测井的初步实验研究表明,在比较稳定的还原性古环境中,能谱测井中的铀(U)含量和钍、铀含量比(Th/U),能作为古环境研究的重要指示参数,而伽玛总量则不然.U及Th/U与有机碳含量(co)存在良好相关性,在比较安静、还原性的古环境中(有机碳含量大于4.0%时),两参数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而随着古环境的开放性及动荡性增强,其应用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69.
致密油与页岩油内涵、特征、潜力及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致密油是当前全球非常规石油发展的亮点领域,页岩油是未来非常规石油发展的潜在资源。基于国内外页岩层系液态烃地质特征系统研究,提出致密油与页岩油的"甜点区"分布,应着眼烃源性、岩性、物性、脆性、含油气性与应力各向异性"六特性"匹配评价;并指出中国有利页岩层系的特点是液态烃TOC2%(S12mg/g),纹层状页岩或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孔隙度较高(致密油储集层孔隙度大于10%,页岩油储集层孔隙度大于3%),脆性矿物含量大于40%,含油饱和度60%~90%,较低原油黏度或较高地层压力,天然裂缝发育;对比北美有利页岩层系地质特征表明,北美有利页岩层系液态烃TOC大于4%,呈纹层状页岩或泥灰岩,孔隙度大于7%,脆性矿物含量大于50%,含油饱和度50%~80%,API40°及压力系数大于1.30,天然裂缝发育。围绕中国陆相致密油与页岩油沉积储集层,初步提出陆相细粒沉积分布模式、陆源碎屑与湖相碳酸盐岩混合成因的储集层岩石分类方案,初步预测技术可采资源量致密油约(20~25)×108t,页岩油约(30~60)×108t。陆相湖盆细粒沉积成因与分布、致密储集层微-纳米级储集空间结构、页岩层系液态烃充注及流动机制、页岩层系液态烃地球物理响应模型、资源潜力及"甜点区"评价预测等,将成为新时期非常规油气地质面临主要挑战与创新重点。  相似文献   
70.
惠民凹陷岩浆作用对碎屑岩储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小莉  冯乔  查明  巨银娟  杨懿 《地质学报》2008,82(5):655-662
岩浆活动对碎屑岩储层的影响主要包括岩浆上拱作用、热烘烤作用和热液作用。岩浆上拱作用往往使上覆岩层中产生裂缝。而热烘烤作用使周围碎屑岩产生不同程度的变质,如使泥岩变质为板岩。轻微变质的板岩一般为有效封盖层,变质程度相对高的板岩,易发育裂缝而成为有效储集层。另外,岩浆活动造成局部地温梯度高异常,促使周围烃源岩热演化生成的烃类、有机酸、二氧化碳,与岩浆携带的无机二氧化碳一起注入周围碎屑岩储层中,使储层原始孔隙得以保留并产生次生孔隙。在基性岩浆侵入或喷溢活动中,岩浆中的Fe2+、Mg2+,有利于周围碎屑岩中的蒙脱石向绿泥石转化。而在酸性介质条件下,碎屑中长石颗粒蚀变提供的K+,有利于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结果出现火成岩体周围储层中粘土矿物组合具富绿泥石而贫高岭石以及伊利石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