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97篇
地质学   3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新疆及邻区地震构造图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Seismotectonic Map of Xinjiang and its neighborhood in the scale of 1∶2500000.The map is amended,supplemented and expanded based of the newly compiled Seismotectonic Map of Xinjiang in scale 1∶1000000.The base map of this seismotectonic map is the geologic map of western China and its neighborhood compiled by Li Tingdong.The abundant new materials from related research,referential literatures and the analyses on remote sensing data were used in the compiling work.A database and relevant documents are built for nearly 300 active faults and 150 active folds.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major active faults,especially those near the border areas in this map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63.
余聪杰  孙静  沈军 《内陆地震》2013,27(1):92-96
介绍了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所用地震动时程记录的选择方法,并探讨目前地震动选择方案的合理性。介绍了震级、震中距和持时等因素在地震动时程选择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根据其基本原理及应用实践指出了其优缺点,并对这些优缺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4.
为了分析浅薄层湿陷性黄土场地荷载对桩基的影响规律,设计了单桩未浸水和浸水加载试验。结果表明:浸水后黄土湿陷对桩体产生了负摩阻力,在桩顶荷载条件下使桩体沉降,桩身轴力及桩侧摩阻力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较未浸水工况,浸水后的桩体沉降量明显增大,当接近设计极限荷载时,桩体的沉降量发生突变,残余沉降量增大。浸水后桩体的轴力最大值位置由桩顶转换至桩顶下湿陷性黄土层,且轴力的峰值大于桩顶的荷载,桩体中上部位置轴力普遍增大,轴力最大值位置与中性点位置相对应,浸水后桩侧摩阻力体现出双峰特征。由此可见,湿陷性黄土场地浸水后的荷载对桩体的变形和受力均有较大影响,应在桩体的设计中综合考虑安全和经济因素来对荷载进行取值。   相似文献   
65.
河北三河晚更新世地层粒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智荣  沈军  黄静宜  陈耀飞 《地质学报》2016,90(5):997-1005
本文通过详细测量河北三河齐心庄一带第四纪剖面、采集光释光测年样品和粒度样品,分析该区地层形成年龄、沉积速率、各粒度样品粒度参数、频率分布曲线及概率累积曲线,进而推断其沉积环境。实测剖面显示地层可以分为20层,沉积物以细砂、粉砂和黏土为主。第2层光释光地质年龄为12.23±1.32ka,第19层光释光地质年龄为19.35±2.10ka,故实测剖面为晚更新世末期堆积,根据地层厚度及年龄测定结果测算出该区平均沉积速率为0.071cm/a。12个粒度样品频率分布曲线均为不对称的单峰态,表明沉积物成分单一,为相对稳定条件下形成。概率累积曲线分为两段式和三段式,滚动组分较少,总体为能量相对不高的沉积环境。地层自下而上呈现明显的旋回性沉积特征,存在两种韵律沉积模式:"中砂-细砂-粉砂"和"粉砂-黏土"。结合区域地质特征,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河北三河晚更新世地层形成于相对稳定的低水能条件下的河流环境,进一步可细分为河流砂坝和泛滥平原沉积。本文研究结果对于探讨华北北部平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潮白河下游的变迁历史、晚更新世末期的沉积速率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和数据。实测剖面位于新夏垫断裂的下盘,本文测试结果对于研究新夏垫活断裂两盘的差异性活动和断裂性质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66.
松散沉积物中的活动断层常常看不到明显的宏观形迹,构成所谓的隐性断层。单靠探槽和天然露头的宏观观测,常常难以得到全面的认识。因此,开拓松散沉积物中活动断层探测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是当前的迫切任务。本研究试图另辟蹊径从微观的角度解决这个问题。为此,观测了北京顺义—前门—良乡断裂、太原交城断裂、乌鲁木齐王家沟断裂和西山断裂以及西安临潼—长安断裂的24条探槽和天然露头剖面,采集原态样品140件,散状样品122件,切制大薄片275件。对所采集的样品开展了显微构造、显微沉积学以及扫描电镜(SEM)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松散沉积物中的断层在微观上是有迹可循的,它们可以表现为变形条带、变形条带的带、滑动面、较宽的断层带、微破碎带、碎屑颗粒集中的带和铁质有机质集中的带等。断层内外样品在碎屑颗粒的棱角度、粒度大小、粒度分布特征以及表面结构特征等均有所变化。观测结果还发现了可以和震击物(seismites)的宏观构造标志相互对比的微观标志。显然,上述显微构造和显微沉积学特征可以作为松散沉积物中宏观形迹不明(隐形)断层及其是否伴有古地震事件的微观判断标志。总之,研究结果表明,微观探测是研究松散沉积物中活动断层具广阔应用前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7.
2003年阿尔泰强烈地震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光华  蒋靖祥  沈军 《内陆地震》2006,20(2):183-192
对2003年9月27日发生在俄罗斯阿尔泰南部山区的强烈地震在宏观烈度、地质和地震学方面的特征进行了综述。该次地震对震中地区的建筑物造成了损害,在地表形成了NWW走向的断裂带,此断裂带在楚亚北部地区向东延伸20 km。次生地震变形表现为极震区内出现滚石、滑坡、喷水冒沙现象。震源构造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戈尔诺-阿尔泰地区是和蒙古-戈壁阿尔泰地区相连接。戈壁阿尔泰地区曾发生过多次震级7.0以上的地震,阿尔泰山脉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发生高震级的地震构造带。  相似文献   
68.
碗窑沟断层是乌鲁木齐市主要的晚更新世中期活动断层,在市区与郊区被厚约数十米的第四系所覆盖。本文介绍了在乌鲁木齐市东北郊干扰背景较小地段对碗窑沟断层进行的超浅层纵波反射探测情况。在选取小道间距、适当偏移距、短排列、多次覆盖、高频检波器接收的工作方法和合理数据处理方法基础上,获取了3条典型纵波反射剖面,都可较清楚地分辨出第四系底界和断层位置。表明在探测环境比较好的条件下,采用合适的观测系统,在断层两盘介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地区可以采用纵波反射方法探测出埋深小于50 m的断层。  相似文献   
69.
乌鲁木齐城市活断层发震构造模型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沈军  宋和平  李军 《内陆地震》2007,21(3):193-204
根据地表活断层资料、深地震反射剖面资料、石油地震剖面资料、流动地震观测和小震精确定位资料,通过与北天山山前典型发震构造的对比及逆断裂-褶皱与推覆构造的基本结构特征,初步建立了乌鲁木齐目标区发震构造模型。乌鲁木齐目标区可分为2个主要的地震构造,它们均是逆冲推覆构造。西侧为北天山山前逆冲推覆构造,由根部逆断裂、中部滑脱面和前缘挤压褶皱隆起带组成,根部逆断裂及前缘挤压褶皱带上发育全新世活断层,滑脱构造具有自南向北扩展的特点,未来的7级强震可能发生在根部断裂附近,而前缘挤压褶皱隆起构造,即西山隆起及其相伴生的西山断层和王家沟断层组、九家湾断层组,不具备发生大于6.5级地震的条件。东侧为博格达弧形推覆构造的西翼,其发震构造也由根部逆断层、中部滑脱层和前缘挤压褶皱隆起带组成,推覆构造具有自南向北扩展的特点。现今的推覆体前缘为阜康南断裂和古牧地背斜。该推覆构造带内部的雅玛里克断层、白杨南沟断层、碗窑沟断层和八钢-石化断裂,不是全新世活动断层,不具备发生大于6.5级地震的条件。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胸片,体层片和CT,支气管动脉造影(BAG)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并对其进行比较。方法:对照病理检查结果对101例患者的胸片、体层片和CT、BAG的X线表现和诊断价值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肺癌:胸片、体层片诊断正确43例(70.5%);定性困难16例(26.2%);误诊8例(13.1%)。CT诊断正确57例(93.4%);误诊4例(6.6%)。40例肺癌:BAG中有肿瘤血管改变者35例(87.5%)。特征性造影表现有肿瘤血管(27例、67.5%);肿瘤染色(20例、50%);肿瘤包绕(835例、87.5%)。结论:胸片、体层片和CT对肺癌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以CT为优。胸片、体层片显示段以上支气管情况和肿块整体形态较好,CT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轮廓、瘤周、纵隔胸膜转移和纵隔旁及脊柱旁区病灶具有明显优势。BAG对肺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