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7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2.小行星的发现讲述小行星的发现,首先要提到的是提丢斯-波得定则。1764年,德国37岁的中学教师约翰·提丢斯(公元1729~1796年),在翻译法国人博内的《自然探索》一书时,把自已的一个发现作为脚注加了进去。这个发现是:六颗行星轨道半径从水星开始依次是4、4+3、4+6、4+12、4+48、4+96。类似的数字关系以前别人也不止一次提过,但提丢斯公布的这一串数字却是一个可用通项公式表示的数列,今天看,如果将上述数字都缩小10倍,其公式明显可  相似文献   
62.
南方朱雀七宿由井、鬼、柳、星、张、翼、轸组成。它们为什么被称作“朱雀”呢?原来,它的造型是南方少数民族少昊族的图腾——一只红色的大鸟。据考证,少吴族是由早期生活在江苏一带的东夷民族的“鸟夷”支南迁,随后与当地的南蛮部落融合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63.
天上的星星,最被人们关注的特征是什么?亮度。无论古今中外,人们总是对亮星更感兴趣,所以,很早人们就把除太阳外全天最亮的21颗恒星排出来,称“1等以上亮星”,按顺序它们是:天狼、老人、南门二、大角、织女一、五车二、参宿七、南河三、水委一、参宿四、马腹一、河鼓二、十字架二、毕宿五、角宿一、心宿二、北河三、北落师门、天津四、十字架三、轩辕十四。  相似文献   
64.
我们每个人,无论是白天夜晚,当抬头遥望浩渺的太空时,可能都会发出这样的设想:如果能上天遨游一番,体验一下飞天的感觉,该是怎样?今天,人类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武装下,可以通过造价高昂、耗能巨大的宇宙飞船来实现这一梦想,而在古代,这种梦想则只能寄托于神话和幻想了。古代关于飞天的幻想非常多,这里只讲两个与牛郎织女有关的故事。  相似文献   
65.
太阳虽然离我们不很远,看起来大小也与月亮相仿,但由于它发出强烈的光和热,使我们几乎不敢正视,用望远镜观测时,更要装上滤掉大部分光线的滤光片,这就大大影响了对太阳细节的观察,所以虽然伽利略早就用望远镜发现了太阳的黑子,并进一步推测太阳在自转,但以后200年,人们对大阳的认识没有太大的进展。到了19世纪,人们终于一步步“走近”了太阳,通过对黑子特性的了解太阳大气的观测、太阳能源的推测以及太阳系起源的探讨,勾画出了一个新的太阳。  相似文献   
66.
在通常的夜空中,金星是亮度仅次于月球的天体,它那灿烂的光芒,在群星中十分惹人注目,所以从远古起,它就成了天上除太阳、月亮之外人们最先关注的对象。开始,人们用最简单、直率的名字——“明星”来称呼它:  相似文献   
67.
中国占代称木星为“岁星”,“岁”是“回归年”的意思,木星为什么与“岁”发生关系呢?原来,古人发现木星在天空行走的既不快也不慢,恰好12“岁”运行一周天,而12是个既整齐又好分割的数(所以有一昼夜分为12时辰、年序分成12属相的做法),于是人们把黄道附近的周天分成12份,称“十二次”,每“次”都取个特别的名字(如星纪、玄枵等),  相似文献   
68.
中国古代流星记录的亮度归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民 《天文学报》2003,44(4):416-430
在中国古籍中关于流星“大如X”的纪录,是古人对星像视面大小的估测,此视面是人裸眼观星时由于光线的衍射、漫射以及视觉中的光渗作用造成的一种特殊感知现象.视面“大如X”的实质是亮度的记录.这些记录可以按古人目视观测天象的天球模型进行视大小(角直径)的量化,进而可以用一些已知亮度的流星记录为“标准点”,将其归算为亮度.并将古籍中流星“大如X”的4420次纪录的131种比体均作了亮度的归算.  相似文献   
69.
回生主死北斗神《全宋诗》中流传下来一首不知何人作的《璇玑殿》诗:众圣环拱位中天,统济乾坤妙转旋。高覆昆仑朝帝阙,注生回死福增延。“璇玑殿”,顾名思义,是和北斗有关系的宫殿。北斗日夜绕北极转动,故诗中有“拱位”、“转旋”之描述。古人还认为昆仑山是天北极的枢轴,故云北斗“高覆昆仑”,那么“注生回死”指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70.
每个天文爱好者几乎都是从爱上星星开始他的爱好者生涯的,潘鼐先生也不例外。潘鼐先生一直生活在上海,童年时,他常到黄浦江上游的郊野游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