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7篇
  免费   563篇
  国内免费   317篇
测绘学   254篇
大气科学   204篇
地球物理   1211篇
地质学   819篇
海洋学   387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194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对于预测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结构的抗震设计、加固和维修决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将对近几十年来地震易损性评估方法领域内的重大发展做全面综述,并对易损性分析方法的类别和优缺点及其应用作了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62.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剪跨比的格构式混凝土墙体抗震性能.将生产车间预制成EPS保温模块拼接成墙体模板,在横向和纵向孔洞中分别布置钢筋,然后在孔内浇筑自密实混凝土,形成“EPS新型节能”格构式混凝土墙体,然后对6个参数不同的试件进行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作用的试验.结果,墙体破坏形态为:首先墙体相邻格构柱间的连梁出现环状裂缝和“X”...  相似文献   
63.
设计了12组41种二重钢管防屈曲耗能支撑试件,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径厚比、约束比、长细比和边界条件对支撑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二重钢管防屈曲耗能支撑的径厚比取值不大于24、约束比的取值不小于3时,支撑的滞回曲线饱满、稳定;当支撑的长细比增加时,可以通过提高约束比来避免支撑发生整体屈...  相似文献   
64.
一种改进的基于互信息率的盲反褶积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互信息率(MIR)作为随机序列统计独立性的一种度量,同时包含了序列的幅度信息与相位信息,特别适合作为盲反褶积的统计准则.但基于MIR的盲反褶积方法对噪声非常敏感,并且该算法的运算量很大.本文研究了随机噪声对反褶积的影响,通过在目标函数中加入噪声约束项,抑制了反褶积过程中高频噪声的干扰,加强了算法的抗噪性能.针对算法计算...  相似文献   
65.
通过对六安地区BBVS-60与KS-2000地震计系统记录台基噪声功率谱密度计算,和正弦标定数据处理,尤其通过对仪器系统记录地震震相分析,比较两种类型宽频带地震计系统的性能差异,为台站地震记录震相分析与仪器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6.
再生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榀再生骨料掺量分别为25%、50%的再生混凝土框架和1榀普通对比混凝土框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了再生混凝土框架的受力全过程、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破坏形态,分析了再生混凝土框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变形性能、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并和普通混凝土框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框架的极限承载力、变形能力、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没有明显降低,再生混凝土框架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再生混凝土框架应用于实际工程是可行的。文中研究成果可为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7.
A new type of steel moment resisting frame with bottom ? ange friction devices (BFFDs) has been developed to provide self-centering capacity and energy dissipation, and to reduce permanent deformations under earthquak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elf-centering beam-column connections with BFFDs, in which the gap opening /closing at the beam-column interfaces is simulated by using pairs of zero-length elements with compression-only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the energy dissipation due to f...  相似文献   
68.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RC shear walls, a new composite shear wall with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CFT) columns and concealed steel trusses is proposed. This new shear wall is a double composite shear wall; the first composite being the use of three different force systems, CFT, steel truss and shear wall, and the second the use of two different materials, steel and concrete. Three 1/5 scaled experimental specimens: a traditional RC shear wall, a shear wall with CFT columns, and a shear wall with CFT columns and concealed steel trusses, were tested under cyclic loading and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indices of the shear walls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se experiments, a thorough elastic-plastic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parametric analysis of the new shear wall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ABAQUS software. The finite element results of deformation,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cracks in each phase we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showed good agreement. A mechanical model was also established for calculating the load-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new composite shear wal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new type of shear wall has improved seismic performance over the other two types of shear walls tested.  相似文献   
69.
侯连华 《地质学报》2011,85(4):557-568
针对火山岩风化壳储层控制因素和成因复杂的难题,以三塘湖盆地石炭系卡拉岗组为例,在搞清晚石炭世构造环境和岩性特征基础上,提出风化淋滤和断裂改造是火山岩风化壳形成有利储层的主要控制因素.不同火山岩岩性经风化淋滤后储层物性均增大并能形成有利储层,储集层孔隙类型以次生溶蚀孔隙和裂缝为主,具双峰分布特征.建立了5层结构模型,并提...  相似文献   
70.
A10型绝对重力仪用于测量重力加速度(g),具有高精度、便携式和易操作等优点。介绍了A10的基本原理,并与FG5型重力仪进行了对比分析。基于A10/35绝对重力仪的室内和野外测量数据,分析了该仪器的稳定性和影响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环境下该仪器测量组间离散度均小于10×10-8ms-2,仪器性能稳定可靠。最后提出了实际使用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