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271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772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196篇
海洋学   242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1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0年   1篇
  194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地理教学》2008,(11):47-47
一份最新研究表明,火星表面环形山上纵横的沟壑可能是数百万年前的冰川融化形成的。这意味着火星并不像人们以前所想的那样干燥而无水。此前,一部分科学家曾提出这些沟壑是由于大规模的山崩或地下水上升冲刷环形山一侧形成的。但近来,科学家在对一处直径约10.5公里的环形山上的沟壑进行研究后指出,曾经聚积在沟壑间凹地中的冰雪更可能是“雕塑”这些沟壑的水源。  相似文献   
62.
An understanding 0f variati0ns in vegetati0n c0ver in resp0nse t0 climate change is critical f0r predicting and managing future terrestrial ec0system dynamics. Because scientists anticipate that m0untain ec0systems will be m0re sensitive t0 future climate change c0mpared t0 0thers, 0ur 0bjectives were t0 investigate the impacts 0f climate change 0n variati0n in vegetati0n c0ver in the Qilian M0untains (QLM), China, between 2000 and 2011. T0 acc0mplish this, we used linear regressi0n techniques 0n 250-m MODIS N0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0n Index (NDVI) datasets and mete0r0l0gical rec0rds t0 determine spati0temp0ral variability in vegetati0n c0ver and climatic fact0rs (i.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0n). Our results sh0wed that temperatures and precipitati0n have increased in this regi0n during 0ur study peri0d. In additi0n, we f0und that gr0wing seas0n mean NDVI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vertical z0ne fr0m 2,700 m t0 3,600 m in elevati0n. In the study regi0n, we 0bserved significant p0sitive and negative trends in vegetati0n c0ver in 26.71% and 2.27% 0f the vegetated areas. C0rrelati0n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rising precipitati0n fr0m May t0 August was resp0nsible f0r increased vegetati0n c0ver in areas with p0sitive trends in gr0wing seas0n mean NDVI. H0wever, there was n0 similar significant c0rrelati0n between gr0wing seas0n mean NDVI and precipitati0n in regi0ns where vegetati0n c0ver declined thr0ugh0ut 0ur study peri0d. Using spatial statistics, we f0und that veeetati0n c0ver freauentlvdeclined in areas within the 2,500-3,100 m vertical z0ne, where it has steep sl0pe, and is 0n the sunny side 0f m0untains. Here, the p0sitive influences 0f increasing precipitati0n c0uld n0t 0ffset the drier c0nditi0ns that 0ccurred thr0ugh warming trends. In c0ntrast, in higher elevati0n z0nes (3,900-4,500 m) 0n the shaded side 0f the m0untains, rising temperatures and increasing precipitati0n impr0ved c0nditi0ns f0r vegetati0n gr0wth. Increased precipitati0n als0 facilitated vegetati0n gr0wth in areas experiencing warming trends at l0wer elevati0ns (2,000-2,400 m) and 0n l0wer sl0pes where water was m0re easily c0nserved. We suggest that spatial differences in variati0n in vegetati0n as the result 0f climate change depend 0n l0cal m0isture and thermal c0nditi0ns, which are mainly c0ntr0lled by t0p0graphy (e.g. elevati0n, aspect, and sl0pe), and 0ther fact0rs, such as l0cal hydr0l0gy.  相似文献   
63.
天气尺度扰动流场对区域暴雨的指示能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测的大气流场可以物理分解为气候流场、行星尺度纬圈平均扰动流场和天气尺度扰动流场.低层大气的天气尺度扰动流场中的切变线、南方气旋、北方气旋、冷锋槽线、西南涡暖切变线、热带气旋、倒槽切变线、东风波切变线等对区域暴雨具有指示意义.扰动流场中的环流系统更适合天气分析的原理.中国的暴雨带多为扰动辐合线两侧气流对峙的结果.观测流场中,暴雨带出现在低空急流的左侧,是因为气候流场掩盖或削弱了天气尺度扰动流场的作用.对切变线暴雨,天气尺度扰动流场有99%的诊断能力,而原始流场只有66%的指示能力.  相似文献   
64.
陈晨 《地球》2012,(4):81-85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严重影响到地球的生态和环境,更是让很多地区遭受前所未有的灾难。干旱、暴雨的侵袭,土地荒漠化的加剧,也给那里的人们造成了巨大威胁。如果人类没有相应的行动,只要世界平均气温上升2摄氏度,从威尼斯、巴黎到曼谷、东京,从好望角、爱琴海到天山冰川、亚马逊雨林,都将面临灭顶之灾,那些美丽的自然风光,那些悠久的文明古城,那些与人类长期为伴的物种,都将不在。  相似文献   
65.
2012年7月下旬河套地区4次切变暴雨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日常预报业务中可以方便使用的常规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以及雷达资料等,从环流背景、流型配置、物理机制等方面对比分析了河套地区4次暴雨过程,旨在提高对暴雨的短期预报预测能力及短时强降水的临近预警能力。分析发现:(1)副热带高压西侧的偏南气流以及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湿偏南气流在35°—40°N与来自高纬度的干冷的偏北气流多次交汇,水汽在该带中明显辐合,为河套地区持续性暴雨发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汽,提供水汽辐合上升动力条件;(2)暴雨落区与低层的显著流线出口区或急流出口区的位置、切变线的位置密切相关,暴雨一般落在高空急流的右侧、低空急流的左侧;(3)暴雨天气出现前一般会出现500 hPa以下θ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的特征;(4)暴雨天气出现前一般都会出现风随高度顺转的特征;(5)暴雨过程中地面辐合线起到动力抬升作用,触发中小尺度系统的生成和发展;(6)抬升凝结高度和自由对流高度都比较低,利于水汽凝结,而平衡高度较高,利于能量的积累,对于对流天气的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6.
利用NCEP/NCAR FNL(Final Analysis)资料,通过分析1 000~600 hPa(低层)、500~100 hPa(高层)气柱内水汽条件、垂直上升运动条件及计算非地转干Q矢量及其分解、非绝热加热作用,进一步揭示大气因子对“海棠”台风(2005)降水非对称分布特征形成的贡献。结果表明:(1) 台风路径左右两侧低层大气湿度条件相当,而高层大气的湿度则是右侧明显比左侧大。(2) 台风路径右侧的高、低层大气中的垂直上升运动的范围、强度均比左侧广、强。(3) 台风路径左右两侧的高层大气对垂直上升运动的强迫作用相当,而台风路径右侧低层大气垂直上升运动的范围、强度明显比左侧广、强。均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分布特点。进一步Q矢量分解诊断分析表明,低层大气中尺度天气系统对垂直上升运动的强迫作用比大尺度天气系统的强迫作用大。(4) 台风路径左右两侧的高、低层大气中均一直存在非绝热加热作用,且在范围及强度上均呈现出一定的非对称分布特点。高层大气的湿度条件、低层大气对垂直上升运动的强迫作用,尤其是低层大气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强迫作用,及高、低层大气中的非绝热加热作用,均呈现出与“海棠”台风(2005)降水场相似的非对称分布特征,表明上述大气因子均有助于降水非对称分布特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67.
2009年6月6日鄂北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对2009年6月6日鄂北冰雹天气发生前的抬升、水汽及不稳定条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为冰雹天气发生提供了抬升条件,促进强对流天气爆发;垂直水汽分布上,中低层干盖的形成有效地抑制了边界层对流的发展,为不稳定能量的积聚创造了有利条件;地面“干线”的形成,增加了大气的潜在斜压性,促进了次级环流的发展,增加了大气不稳定性。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及闪电定位等监测数据分析表明:雷达回波组合反射率强度、回波顶高和垂直液态水含量的迅速跃增,对降雹有较好的指示意义;10 min闪电频次在降雹前出现了20次以上的峰值,可以起到冰雹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68.
詹瑜 《地球》2014,(6):72-75
中国的人口数量在增长,能源的需求也将日益紧迫,随着人均增长压力上升能源需要会显著变大,可以想象,我们在没有能源或能源极度缺少的情况下,生活、工作的环境会是什么样?如今,寻求可再生能源热潮在全世界的研究领域已方兴未艾,许多国家都在开发可再生能源,并将其提高到国家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层面上来,其必要性是可想而知。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久持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这些能源就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69.
2010年唐山矿井水位上升速率明显加快,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本文从地下水动力学和荷载效应角度,利用抽(注)水试验模型和均布荷载下半无限大的弹性空间理论模型,分析井孔附近楼盘施工注浆及建成后荷载作用对井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距井孔200~700m范围内注浆,每天注浆2500 m3,注浆270d,能引起井水位上升8~11m的变化;大面积的楼盘荷载作用可以引起井水位上升约4m的变化。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唐山矿井水位的上升异常与楼盘施工注浆及建成后的荷载作用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0.
腾格里沙漠沙丘固定后土壤的斥水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壤斥水性是重要的土壤物理属性,对土壤水文过程和地貌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利用毛细上升法研究了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丘固定后土壤的斥水性特征,分析了不同小地形、不同土壤深度和不同土壤粒径土壤的斥水性差异。结果表明,固沙植被建立后显著地改变了沙丘的土壤斥水性,且随沙丘固定时间增加而呈增强的趋势。丘间地和迎风坡的土壤斥水性大于丘顶和背风坡的斥水性。0~3 cm土层的土壤斥水性显著大于3~6 cm。随着粒径的不断增大,土壤斥水性呈减小趋势,不同粒径段土壤斥水性差异显著;且土壤斥水性与粒径分别为0~0.05 mm、0.05~0.01 mm、0.01~0.15 mm的土壤呈极显著正相关线性关系,与粒径大于0.15 mm的土壤呈显著负相关线性关系。植被区土壤斥水性的增加可能与大气降尘在固定沙丘表面不断沉积、生物土壤结皮形成,尤其是藻类和地衣的形成有关,斥水性的增强将影响到植物种在沙丘上的有效水分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