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72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山东省湿地资源丰富,可分为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2类,自然湿地包括湖泊、海岸、沼泽、河口湾湿地,人工湿地主要为水稻田、水库、池塘湿地等,湿地面积约为1.71万km^2。该文分析研究了山东省的湿地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2种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2.
63.
2011年度地质学科项目受理与资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2011年度受理情况 1.1总体情况2011年度地质学科共受理各类项目2207项。其中面上项目114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41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45项,重点项目(以地质学为申报学科,下同)134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7项,创新研究群体2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3项,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8项。  相似文献   
64.
选择地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晋陕蒙接壤地区能源化工基地的大柳塔矿区为研究区,利用1986年8月2日和2007年9月7日的TM卫星图像数据为信息源,应用遥感技术对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研究。通过图像处理,划分出7种土地利用和地表覆盖景观类型,根据获取的景观类型变化参数对其结构与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得出研究区的生态变化趋势与驱动力。结果表明,煤矿大规模开采以来,研究区景观结构稳定性减弱,破碎度增强,人类活动在研究区生态环境变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中,应提高自然植被景观类型的有效规模,有利于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5.
本文基于南海SEATS站的观测资料,利用垂直一维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式(MEM-1D)模拟了南海北部生态要素垂直结构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南海北部表层Chla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呈现低值(<0.05 mg·m-3),冬季呈现高值,12月为0.38 mg·m-3。春季,风速相对变小,垂直混合变弱,次表层Chla浓度极大值现象形成(80~100 m),并可一直持续到10月末。冬季,海表温度降低,东北季风爆发,垂直混合增强,出现表层水华现象。浮游动物和细菌的垂直结构相似,冬季上层水体中浮游动物和细菌出现最大值,分别为13 mg·m-3和18 mg·m-3。3~10月细菌(12 mg·m-3)同浮游动物(14 mg·m-3)一样出现次表层最大值,其存在深度与浮游动物相似。  相似文献   
66.
毛乌素沙地东缘植被盖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1987年和1998年两个时相的TM图像对毛乌素沙地东缘进行植被覆盖度信息提取、面积量算,客观地反映了11年间植被盖度变化情况,评价了煤田开发对植被的影响及近年来的治沙效果。  相似文献   
67.
大气沉降对海洋初级生产过程与氮循环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气沉降通过为海洋提供外源性氮、磷和铁等微量元素,可显著影响海洋氮、碳循环过程,并产生气候效应。一方面促进海洋初级生产和生物固氮,增强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另一方面影响海洋氮、碳循环路径,增加海洋生物源气溶胶排放量,间接影响气候变化。由于大气沉降对海洋生态系统及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相关科学问题已成为海洋科学与大气科学交叉研究的热点,被多个国际研究计划列为核心研究内容。在大气污染物排放持续增加与沙尘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大气沉降对我国东部陆架海(黄海、东海)及其邻近西北太平洋碳、氮循环过程的影响日趋增强,因此该海区已成为大气沉降及其气候影响研究的代表性海域。结合分子生物学和实验生态学手段理解大气沉降影响下的海洋初级生产过程,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大气沉降对海洋氮循环的影响,以及获得大气沉降影响下海洋生物源气溶胶排放的观测证据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68.
藏东察拉地区广泛发育中生代侵入岩体,沿澜沧江结合带呈带状展布,以复式岩基、岩枝和透镜体产出,侵入于早石炭世卡贡岩卡组和吉塘群变质岩系中,主要岩性有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少量闪长岩。目前该区研究程度较低,报道较少,构造意义不明确。本次在察拉地区获得4个岩体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数据,时代为中—晚三叠世,其中1件样品测试结果为219.8Ma±2.4Ma,代表澜沧江结合带闭合期的年龄,其余3件测试结果相近,分别为239.2Ma±1.7Ma、241.5Ma±2.3Ma和242.5 Ma±1.6Ma,为俯冲消减期的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区内岩体具有从同碰撞一直到碰撞后板内花岗岩的特点,经历了从造山运动的碰撞前期至造山运动最后阶段的构造体制转变过程,总体为"后造山"构造环境,为澜沧江洋板块向东与昌都微陆块碰撞之后地壳伸展、快速隆升背景下地壳深熔的结果。  相似文献   
69.
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要素变化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种类、多时相遥感数据对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后的耕地变化和干流绿色走廊带的植被、沙质荒漠化和盐碱质荒漠化等主要生态要素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1)1999-2008年间,流域耕地面积逐步扩大,从167.17万hm2增长到207.51万hm2。其中,塔里木河干流区耕地面积增加最快,叶尔羌河、开都河-孔雀河与和田河三流域稳步增加,而阿克苏河流域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除阿克苏河流域外,塔里木河流域等其他三流域和塔里木河干流,在2004-2008年间的面积增长速度明显大于1999-2002年和2002-2004年两个时段。(2)2002-2004年间,塔里木河干流绿色走廊带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主要表现为植被覆盖度的提高、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的减小和强度减弱、盐碱质荒漠化土地的强度减弱等。耕地面积的大幅度增加引起的灌溉用水量的增大,对长期采用输水实现塔里木河的生态功能恢复具有长期性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70.
基于2009年8月17~18日连续25h的21船同步海温观测资料,描述了胶州湾夏季海温的潮内变化特征。观测发现,夏季胶州湾海温自湾口至湾顶的差异显著(ΔT>2.0℃),潮内变化明显(约2.0℃)。海温潮内变化与年际变化幅度相当,这表明使用多船同步观测研究潮内及年际以上尺度变化非常必要,而在使用传统单船非同步观测资料时,需做潮汐订正。经验正交函数和热收支分析表明,海温潮内变化有显著的半日周期,与潮位变化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潮是海温和胶州湾水体热含量潮内变化的主因,而热含量的潮际变化则受到与黄海的水交换和太阳短波辐射的共同作用。另外,海温的水平分布还受到地形、岸线诱导的海流影响,涨、落潮时黄海水入侵的范围不同即为其主要表现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