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622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71.
四川盆地泥石流、滑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气象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郁淑华 《高原气象》2003,22(10):83-89
通过对1991—2001年四川盆地泥石流滑坡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气象条件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认识,为泥石流滑坡预警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1)四川盆地泥石流滑坡主要发生在6~8月,以7月份为最多,多发区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其次是四川盆地中、东部;岷江下游、沱江上中游是无泥石流滑坡区;在5~8月,有逐月从四川盆地东南部向西北推进到盆地西北部的趋势。(2)四川盆地泥石流、滑坡的气象成因是四川盆地多暴雨,为多发泥石流滑坡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条件;四川盆地西北、西南部在大暴雨情况下,盆地西南、中东部在大雨、暴雨情况下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可能性大;在不同地质、地貌条件下,不同等级降水诱发泥石流滑坡的可能性还与前期的降水情况有关。反映了强降水对诱发泥石流滑坡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72.
1999—2002年云南处于雨季偏早、5月雨量偏多的气候背景下,2002年雨季连续第四年偏早,这种气候异常较罕见。利用雨季开始期资料,分析了云南雨季开始期变化的年代际特征。还对应分析了雨季开始偏早年及偏晚年1月及5月100、500hPa及SLP场距平合成场,并与2002年进行了比较,得到了一些对预测云南雨季开始期有指导性的结论。2002年云南雨季偏早开始与索马里急流建立,高层中低纬环流出现“突变”有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73.
何光碧  滕家谟 《高原气象》2003,22(10):126-131
采用η坐标模式,对1995年8月23-24日四川盆地西部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降水敏感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放宽饱和凝结比临界条件,可增大大尺度降水成分,但对不同地域、不同季节需适当调整饱和凝结比。减小积云活动特征时间,将导致积云对流降水增大,总降水也增大;当增大饱和气压差绝对值时,对降水的范围、中心预报及其演变有一定程度改进,与实况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674.
中尺度强暴雨系统高低层散度的非对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忠明 《高原气象》2004,23(Z1):28-30
利用散度方程,从动力学上研究了中尺度强暴雨系统高低层散度演化,揭示了系统发展强盛期高层辐散大于低层辐合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675.
太平洋年代际涛动与云南夏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夏季气温具有年代际变化特征,近年来一系列的云南夏季气温异常偏高事件是年代际变化的体现.其中云南夏季气温在准50年年代际变率上与春季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指数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位置与前两者在年代际上都具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当春季PDO进入暖(冷)位相阶段时,中东太平洋海温距平持续偏高(低),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东),导致云南夏季不(容)易出现云雨天气,从而进入了气温偏高(低)的年代际时期的关系.春季PDO的变化是夏季云南气温年际变化的重要背景.  相似文献   
676.
陕西省雷暴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蔡新玲  刘宇  康岚  贺皓  李建科 《高原气象》2004,23(Z1):118-123
利用陕西省78个代表站1961-2002年月雷暴日数资料和运用数理统计及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等方法,对陕西雷暴的时空特征及其演变规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5.3天,呈现南北多、中部少的分布特点;全年中6~8月为雷暴集中期;近42年来雷暴的发生有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REOF分解将陕西雷暴异常划分为3个区,关中区雷暴频数为减少趋势,陕南区呈现陕南区呈现由多-少-多的变化趋势,陕北区为缓慢增多趋势.各区雷暴异常变化还存在年代际、年际差异.  相似文献   
677.
云贵高原对流回波的速度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罗清  周和生 《高原气象》2004,23(Z1):124-129
利用云南省2002年和2003年两年的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分析发现单体回波内的最大最小雷达径向速度和其在单体中的位置来确定这一单体是处于辐散或辐合,或者是气旋式旋转或反气旋式旋转,以此来预测单体回波的发展趋势.用这种方法预测单体回波的变化,其准确率达到82%.  相似文献   
678.
本文基于多年连续观测所得的九龙站加密探空资料,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到该站的边界层大气在夏季呈现以下特征:大气温度/湿度随高度增长而降低,不同时次温度/湿度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中低层大气中,越靠近地面大气温度/湿度差异越突出。从不同时次的表现来看,08时的温度最低,14时温度值最高。08时和14时大气的比湿较小,02时和20时的大气比湿较大。位温则是随高度增长,最大差异出现在3320m以下大气层中,14时和20时位温廓线存在明显的绝热及超绝热现象,该2个时次大气边界层表现为明显的混合边界层特征,低层大气层结为静力不稳定。而08时和02时的大气廓线则呈现稳定边界层特征。四个时次风速廓线都是次地转的,边界层内某一高度皆有一个风速极大值出现,20时边界层内风速极大值最大。地表物理量逐日演变情况为:08时温度最低,其次是02时,然后是20时,最高温度出现在14时,这个时次的变动幅度也最为显著。14时、08时比湿均值最小,20时、02时平均比湿较大,20时变幅最大。最低气压出现在20时,其次是14时,然后是08时,最高气压出现在02时,20时变幅最大。02时地面风速最小,其次是08时,再次为20时,14时风速最大,变动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679.
2009-2010年青藏高原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卓嘎  陈涛  周刊社  罗珍 《冰川冻土》2015,37(3):625-634
利用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中国气象局研制的多源土壤温湿度融合分析产品, 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土壤湿度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 即春季土壤湿度最大, 夏季次之, 秋季最小; 土壤湿度呈现出浅层和深层低湿、中间层高湿的特点, 且土壤湿度由浅到深层变化幅度逐渐减小. 随着温度回升, 3-8月为土壤湿度增加时段, 湿度增加区域从藏东南向西北、塔里木盆地向藏东北扩展, 9月以后土壤湿度呈大范围减小. 随着季节变化, 浅层土壤湿度高湿度区域从南部向北部移动, 中间层土壤湿度的变化与浅层相反, 深层土壤湿度季节变化差异不大, 高湿度区域基本位于高原南部.  相似文献   
680.
近30年西藏地区雷暴日数的气候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西藏地区1980~2009年逐月雷暴日数观测数据,分析了近30a来西藏地区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影响雷暴天气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雷暴天气主要发生在西藏那曲地区,并由该区域向西南、东南部逐渐递减,且雷暴天气发生的中心位置随着季节有所差别。夏季雷暴日数最多,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冬季雷暴日数最少。(2)近30年来年或各季节的雷暴日数基本呈现减少的趋势,尤其以2000年之后最为显著。雷暴日数以2003年为突变点,开始急剧减少。(3)雷暴日数和平均气温呈负相关,与风速、相对湿度、降水量呈正相关,气温升高可能是导致雷暴日数减少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