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测绘学   124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323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81.
响洪甸坝址位于安徽金寨縣境內,設計坝高为80多公尺,坝長为300余公尺之單拱重力坝。坝址之基礎岩層为白堊紀火山岩系,岩性复雜,主要分布有凝灰斑岩或凝灰岩,粗面斑岩,凝灰角礫岩,火山角礫等四种岩層。各岩層接触良好(混熔接触),岩性坚硬,力学强度甚高。一般抗压强度都在1000公斤/平方公分以上。本岩層因受南北向压应力作用之故,除產生东西向大型断裂外尚有小型之剪切破碎帶存在。本坝址河床破碎帶之特性也屬于后者。据勘探証实,河床破碎  相似文献   
682.
地下水是指地面以下各种状态的水份,它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我省而言,徐淮地区地形高,地表径流不足,絕大部分农田需要地下求灌溉。在里下河区太湖流域,地下水位接近地表,影响三麦生长,又必须設法排除,因之开展地下水位预报,预知地下水情,从而充分利用地下水有利一面,克服地下水不利一面,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大跃进,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83.
论宗地界址点编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讨论了宗地界址点的编号方法及使用条件,同时对编号使用中的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84.
青藏高原水汽输送路径的探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青藏高原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印度洋,其水汽输送路径可分为东西两条,东线为印度洋暖湿气流自孟加拉湾沿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或横断山三江河谷)伸入高原北部边缘地带,为念青唐古拉山冰川发育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支西线来自印度洋阿拉伯海,其输送路线因季节不同而有差异,云团或自印度半岛腾空跨入高原,或自印巴次大陆经帕米尔高原沿南疆盆地南縁进入西藏阿里,为西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丰厚的冰川积累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85.
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必将推动测绘高等教育变革。导航定位、影像测量、大数据及云服务等新兴智能技术的发展,极大丰富了测绘高等教育教学内容的内涵与外延,教学方法与手段将发生根本变革。本文对测绘教学关系、教学模式及教师素质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针对教学媒介及师生关系阐述了对教学关系变革的基本理解,提出了智能时代的"重心平衡"型师生关系;针对个性化课堂教学、虚拟实景实践教学以及全时空智能教学模式3个方面的革新,进行了测绘教学模式的改革;最后,针对教育者角色、教师分化及应对措施3个方面谈论了教育智能化对测绘教师提出的要求。测绘高等教育智能化将改变传统测绘教育时空观、师生观及教学观,为测绘高等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686.
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且水质优良,本文对贵州省岩溶地区饮用天然矿泉水进行了系统的水样采集、水质化验等工作。检测结果显示,贵州省岩溶区饮用天然矿泉水pH值7. 0~8. 1,为中性水;溶解性总固体(TDS)含量介于160. 64~925. 10 mg/L之间,平均含量为369. 70 mg/L,属淡水;总硬度(以CaCO_3计) 136. 8~740. 6 mg/L,平均硬度为293. 0 mg/L,属微硬-硬水;有益元素锶含量介于0. 11~6. 91 mg/L之间,平均含量为1. 28 mg/L,总体上,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属中性微硬-硬富锶型淡水。Piper三线图显示其水化学类型以HCO~(3-)-Ca~(2+)(Mg~(2+))为主。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并结合多种地球化学图解分析,旨在剖析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水化学特征,探讨其宏量组分来源。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Gibbs图解显示,其水化学组分主要来源于岩石风化淋滤作用,部分受大气降雨影响较明显; Mg/Na-Ca/Na图解投点均落于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之间,且明显偏向于碳酸盐岩,指示其主要受控于碳酸盐岩的溶滤作用;HCO~(3-)-(Mg~(2+)/Ca~(2+))图解投点主要集中在方解石和白云石过渡区域,显示其主要来源于方解石的溶解,白云石溶解亦有一定贡献。通过宏量组分来源相关分析,对贵州省岩溶地区饮用天然矿泉水成因规律的认识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87.
以Galileo四频为例,组合其不同频率间的相位观测值,给出以周为单位和以m为单位的相位组合观测模型的通用形式,系统分析组合后的电离层误差、波长以及观测噪声|在保持整周模糊度整数特性的前提下,研究电离层误差小、波长长、观测噪声小的组合|最后,按照合适的原则,编程计算出不同导航系统不同形式的组合观测系数,并给出几组典型组合。  相似文献   
688.
成都市空气质量预报中WRF的本地化参数选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准确的研究气象因素对成都市空气质量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模式WRF的模拟效果。设定16种天气预报模式WRF中尺度数值模式的参数化方案与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MICAPs)的气象实测数据进行地表温度(T2m)和海平面气压(Psl)及高空温度的比对,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结果评估,选取适用于成都市本地化的天气预报模式WRF参数方案。结果表明:第15组参数化方案模拟结果与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MICAPs)气象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效果表现最佳,是为成都市空气质量预报中天气预报模式WRF的最优参数设置,第11组次之。  相似文献   
689.
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树轮宽度年表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比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8个天山云杉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的多个特征参数及分析树轮年表对气候的响应,主要得到如下研究结论:(1)在8个树轮宽度年表中,东白杨沟下年表包含的气候信息最多,其次是英雄桥沟年表,再次是跃进桥东年表;(2)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气候对树木年轮生长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持续性,持续年数大多为3~8 a,最短为2 a;(3)在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低海拔处气候对树木年轮宽度生长的限制作用强于高海拔地区,森林下部林缘年表中含有的气候信息多于森林上树线附近的年表;(4)通过相关函数和相关普查发现,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影响森林上树线树轮宽度年表树轮生长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是2~3月的平均温度,而影响森林下部林缘树轮宽度年表树轮生长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为5~6月的干旱强度;(5)区域森林上树线树轮宽度年表的年轮指数343 a经历了9个轮宽指数偏高时段和8个偏低时段,反映了2~3月的温度的长期变化。区域森林下部林缘树轮宽度年表的年轮指数365 a来有11个轮宽指数偏高时段和11个偏低时段,揭示了5~6月PDSI的长期变化。  相似文献   
690.
螺髻山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确切存在第四纪古冰川遗迹的典型山地之一,该区冰川地貌演化对于研究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螺髻山东坡清水沟保存两套古冰川槽谷,分别为上槽谷和下槽谷,其中下槽谷保存完整,而上槽谷在3450~3600 m的阴坡部分出现缺失。采用野外地貌调查与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冰川槽谷地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清水沟槽谷的抛物线模型中,|A|值在1.3101~15.2064 之间变动,B 值变化于0.9695~3.2965 之间,且随着海拔由高到低,都存在着先变小后变大的规律,A、B值同时反映出在海拔3450~3600 m处冰川槽谷的演化不符合常态。分析认为岩性差异和河流溯源侵蚀是影响上槽谷形态的主要原因。对保存在清水沟上下槽谷内的高、低侧碛进行ESR年代测定,结果显示:高侧碛形成于58-84 ka BP左右的末次冰期早期,对应深海氧同位素4 阶段(MIS4);低侧碛形成于13-17 ka BP,属于于全球末次冰盛期晚期的产物。两次冰川作用分别塑造出两套冰川槽谷,即在末次冰期早期冰川作用形成上槽谷,末次冰期晚期形成下槽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