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52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首次报道福建境域湖泊沉积物中有毒元素含量的变化。根据对晋江市龙湖 4 0多年来沉积柱的环境地质演化的研究 ,发现其污染度自 1976~ 2 0 0 2年呈急速上升态势。其中上升最快的元素为 Cd、Hg、As、Pb、Cu、Zn、Cr,尤以 Cu最为典型 ,其污染度变化可分为三个时段 :11976~ 1984年污染指数 0 .6 7,为微污染 ;21984~ 1993年污染指数 0 .86 ,为轻污染 ;31993~ 2 0 0 2年污染指数 2 .37,为重污染。第二时段的污染度为第一时段的 1.3倍 ,第三时段的污染度为第一时段的 3.5倍。表明污染度增加是十分迅速和严峻的。值得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是 ,1984~ 2 0 0 2年 ,19年间龙湖中剧毒元素 Hg、As、Pb的平均含量均超越国家标准 ,为污染环境。 2 0 0 2年 4月龙湖表面沉积中这 3种剧毒元素分别为 1976~ 1984年时段含量最低值的 4 6 .3倍、3.3倍、1.9倍 ,已大大超过其“警戒线”(如 Hg为标准值的 4 .4倍 ) ,显示龙湖污染的严重性。龙湖环境地质条件的日益恶化 ,对人群健康已造成一定影响 (如癌症病人日益增加 ) ,这也警示着日本水俣病可能在该地区重演  相似文献   
72.
339 gas samples above oceanic surface were collected on the cruise of "Xuelong" expeditionary ship and nitrous oxide concentrations were analyzed in the laboratory. Results showed that Atmospheric average N2O concentration was 309 ±3. 8nL/L above the surface of northern Pacific and Arctic ocean. N2O concent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on the northbound and southbound track in the range of the same latitude, 308.0 ±3.5 nL/L from Shanghai harbor to the Arctic and 311.9 ±2.5 nL/L from the Arctic to Shanghai harbor. N2O concentration had a greater changing magnitude on the mid- and high-latitude oceanic surface of northern Pacific Ocean than in the other latitudinal rang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compositions in the aerosol samples and atmospheric N2 O showed that continental sources had a great contribution on atmospheric N2 O concentration above the oceanic surface. Atmospheric N2O concentr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en the expeditionary ship approached Shanghai h  相似文献   
73.
Three-year summertime surface atmospheric N2O concentrations were observed for the first time on the Fildes Peninsula, maritime Antarctica, an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N2O concentration, total atmospheric O3 amount, and sunspot number were analyzed. Solar activity had an important effect on surface N2O concentration and total O3 amount, and increases of sunspot number were followed by decreases in the N2O concentration and total O3 amount. A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the N2O concentration and total atmospheric O3, and ozone destruction was preceded by N2O reduction. We propose that the extended solar activity in the Antarctic summer reduces the stratospheric N2O by converting it into NOx, increases the diffusion of N2O from the troposphere to the stratosphere, decreases the surface atmospheric N2O, and depletes O3 via the chemical reaction between O3 and NOx. Our observation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y of solar activity regard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Antarctic O3 hole.  相似文献   
74.
泥炭沼泽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泥炭沼泽地球化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特别是在脂类化合物和稳定同位素等方面。泥炭沼泽是一个良好的地质档案,泥炭纤维素碳、氢和氧同位素组成和比值是环境变化的综合参数,沉积脂类化合物含有反映有机质母源先质的骨架结构,这些标志物高分辨率地记录了全新世以来古气候、古植被和古环境的演变信息,在当今全球变化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综述了泥炭沼泽地球化学研究进展,侧重于泥炭沼泽脂类化合物和稳定同位素等标志物的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侧重论述了研究技术的发展、定性说明到定量分析的过渡、研究精度的提高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这些分子标志物与植被演替、气候变迁和环境变化间的对应关系,指出了我国在该方面的薄弱之处以及需加强的领域。  相似文献   
75.
降水空间不均匀性对径流过程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应用数字高程流域水系模型,通过子流域和网格2种空间离散方式,采用传统的子流域法、雨量插值子流域法、逐个网格法3种雨量数据输入处理方法,分别作日流量模拟与洪水过程模拟,模拟过程与实测水文过程相比较表明:日模中3种雨量处理方法计算精度相当,次模中逐个网格法优于传统子流域法和雨量插值子流域法;降雨空间分布不均匀性考虑得越充分,水文过程模拟精度越高。  相似文献   
76.
青藏高原中部发育一系列独立的内流断陷湖盆,其中位于南亚季风区边缘的错鄂湖盆发育了巨厚的湖泊沉积,是研究高原内部地质环境变迁与构造-气候旋回的理想场所。本文对青藏高原中部错鄂孔197m沉积岩心Sr、Rb、Zr含量及其比值以及沉积物有机质δ^13C、TOC含量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岩性、粒度、粘土矿物组成,初步建立了青藏高原中部2.8Ma来岩石化学风化的相对强度和古环境演化过程。研究表明,2.8Ma来青藏高原中部经历了三次剧烈的环境演化过程:在约197~170m(2.8~2.5Ma)之间,低Sr含量,高Rb/Sr和Zr/Rb值记录了较弱的化学风化过程,δ^13C、TOC含量反映气候前期暖干,后期偏凉湿,揭示冷湿气候的云杉林突然增加,沉积岩性明显变粗,反映了一次强烈的构造隆升运动;在约170~38.5m(约2.5~0.8Ma)之间,高Sr含量,低Rb/Sr和Zr/Rb值记录流域经历较强的化学风化过程,δ^13C、TOC含量反映高原中部总体处于温湿或凉湿的环境下,沉积岩性较细,高原总体处于相对剥蚀夷平阶段;在38.5~0m(约0.8~0Ma)段,Sr含量处于相对低值,Rb/Sr值相对较高,化学风化相对较弱,δ^13C、TOC含量表明高原中部处于较寒冷的环境之中,沉积岩性的再次明显变粗表明高原中部又经历了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并使高原中部整体隆升到4000m以上,奠定了现代高原面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77.
西昆仑新藏公路118~323km段基性、酸性岩脉K—Ar年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西昆仑西段新藏公路沿线广泛发育数量众多的岩脉,野外出露有煌斑岩脉、辉绿岩脉、闪长岩脉、花岗岩脉。对以上岩脉进行了全岩K-Ar同位素测年,其侵位年龄与该区的地质构造事件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辉绿岩脉273~280Ma的侵位年龄对应着弧后扩张的时间,闪长岩脉和花岗岩脉230~244Ma的侵位年龄对应着碰撞造山的时间。  相似文献   
78.
生态水文学与生态水文地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生态水文学学科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对生态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讨论。生态水文地质学是生态学与水文地质学交叉渗透后形成的学科,是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基础。当前中国生态水文地质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生态状况的定量描述、水文地质条件与生态状况的关系、多重界面水分转换机制及其生态效应、含水层中地下水各种物理化学过程的生态效应和气候变化对地下水的影响及其生态响应等问题。生态水文地质学必将在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
太湖流域某地区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太湖流域某地区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就污染来源、污染途径和典型污染源附近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浅层地下水中各组分的检出率较高,但检出浓度较低,除苯在个别采样点处超出美国环保局(EPA)饮用水标准外,其余卤代烃和单环芳烃组分均没有超标;平面分布上,卤代烃和单环芳烃各组分的浓度高值点大都集中于该地区东南部的工业区内,这种空间分布特征与工业区的分布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垂向上有浅部地下水的污染程度相对较重、深部地下水较轻的特点;典型污染源周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程度较重,但随着采样点远离污染源,地下水中各有机污染组分的浓度迅速衰减。  相似文献   
80.
在对北京城近郊区主要类型土壤(潮土和褐土)中Cd形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pH与土壤中Cd的释放量及其形态转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潮土和褐土中Cd的释放量曲线都呈下凹的弧形,在pH=6~7之间释放量最低。pH对土壤中Cd释放的影响,其本质是土壤中Cd的化学形态发生了变化,各形态间的转化以水溶态为中介体。所有的形态转化中,pH对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影响最大,且这两者之间的转化对生物有效量起决定性作用。进而根据北京城近郊区土壤中生物有效Cd的分布状况,结合北京市近12年监测的大气pH值,对北京城近郊区土壤Cd污染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