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107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7 毫秒
71.
根据调查与观测结果,认为荒漠地带的封沙育草区应适当加以利用。在各种利用方式中,放牧是最佳的利用方式。并探讨了放牧利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2.
海洋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了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因此,海洋浮游植、动物的生态学研究有利于我们全面认识和了解一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状况。印太交汇区作为全球最大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是国际上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区域,但该区域对浮游生物生态学方面的研究较少,不利于我们深入认识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中心形成的生态机制。本文针对当前国内、外关于印太交汇区浮游植、动物生态学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了印太交汇区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生物量、粒级组成和初级生产力水平,以及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生物量分布及影响因素等,对未来印太交汇区浮游生态学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希望可以为该区域相关生态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3.
生态环境数据合理有效地组织与管理,对于开展区域生态环境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首先探讨了生态环境数据组织管理的基本流程。在此基础上,指出生态环境数据分类编码与元数据的规范化,以及生态环境模型的设计是实现生态环境数据组织管理的难点所在。随后,笔者以云南边境地带生态环境数据为例,提出了生态环境数据分类编码与元数据方案。并且在深入剖析生态环境数据特征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生态环境数据的建模方案,提出了生态环境辅助数据模型(EcoADM)。最后,简要介绍了云南边境生态环境数据库管理原型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74.
针对辽河油田沈95块油藏储层渗透率低、原油凝固点高的特点,对该区储层的岩矿特征、孔隙结构及流体物性、敏感性、水驱特征等进行了实验分析和开发实验技术研究.认为目前造成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有:原油中石蜡析出造成油井井底附近地层渗透性下降;注入水水质差引起注水井近井地带的储层伤害;颗粒运移主要造成地层深部伤害及细菌堵塞、地层敏感性伤害等.并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75.
The Baiyun sag is a deep one developing on the slope of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It occurs as a composite graben horizontally, and is composed of two sub-sags versus one low uplift. Vertically, the sedimentary architecture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layers, i.e. the faulted layer on the bottom, the faulted-ductile stretching layer in the middle and the draping layer on the top. The main rifting stage of the sag is supposed to be characterized by ductile extension and thinning of the crust. The special deformation pattern is probably attributed to the fact that the Baiyun sag is located in the transfer zone of the pre-existing weak zone, which made the sag a strongly deformed area, characterized by the greatly thinned lithosphere and active magmatism. The highly rising mantle under the Baiyun sag should be an important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the ductile deformation, which caused partial melting of the upper mantle. Upweiling to the upper crust and the sedimentary layers, the partial melting materials accommodated extensional strain and caused non-faulted vertical subsidence. Magma was collected under the transfer zone after the first stage of rifting, and transferred laterally in a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extension to the ENE and WSW parts of the sag and upwelled along the NW-trending basal faults, where WNW-trending shear faults developed in swarms. The faulting activity and sedimentation history of the Baiyun sag may have been affected by the ocean ridge jump around 24 Ma and the cessation of sea floor spreading around 16 Ma.  相似文献   
76.
王泽皋  郭妍 《地震学报》1991,13(2):161-170
本文在过去对震情窗口、震情地带作应用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一震有多窗、多带反应的观测事实,进一步提出并讨论了建立起结合窗、带而综合利用的震情网络的问题。为了方便,把它分成了一级和二级两个层次的网络,以便适用于长时间、大范围的大形势的趋势预报和短时间、小范围的短期预报。文中在简单讨论了震情网络的物理意义后认为,应用这种简便易行的办法来观察和提取大地震前面上的震兆信息,以便在时间和空间上为震情趋势的分析判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无疑具有它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7.
本文根据四川盐源地区所处构造位置及构造演化,结合已有铅锌矿化特征与云南兰坪铅锌矿地质特征进行对比,认为盐源地区具有与兰坪铅锌矿床相同的控矿因素及成矿地质条件,并提出了盐源地区铅锌矿的找矿方向及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78.
79.
以宁蒙沿黄地带为案例,基于城镇用地和最小交通时间成本划分城市影响区,分区统计影响区人口,将其与城市行政区非农人口的增速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城镇用地和最小交通时间成本的城市影响区划分边界更接近于行政区界;考虑城镇用地后大城市影响区扩展,考虑最小交通时间成本后小城市影响区相对扩展;以东胜区-伊旗为中心的地区非农人口增速始终显著高于潜在服务人口增速,这类城市应增强对周边县的扩散作用;以大武口-惠农区为中心的地区非农人口增速始终显著低于潜在服务人口增速,这类城市应加速产业与非农人口集聚。  相似文献   
80.
利用从珠江莲花山河段采集的淡水和大洋海水经过滤后,按不同盐度混合,模拟河口咸淡水交汇区重金属在水中各微粒级的分配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各种盐度条件下,Fe,Al,Cu,Pb,Zn和Cd主要以粒径>1.0μm和<0.22μm的微粒存在于水中。在加入Fe(3+),Al(3+)模拟实验中,重金属绝大部分含量形成粒径>1.0μm的微粒,其中Fe达99%以上,Cu,Pb约95%,Al约有70%-90%,Cd约40%,其余部分主要以<0.22μm微粒存在。加入与未加入Fe(3+),Al(3+)的实验比较,Fe(3+),Al(3+)的加入对水中Cu,Pb,Zn和Cd含量向大微粒聚集有很大影响,使其聚集在粒径>1.0μm微粒的量增加30%-40%。另外从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可知,水的盐度与重金属在位径<1.0μm微粒中的含量分布无明显关系,但咸水中大量离子将对河水中胶体絮凝和微粒增长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