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4篇
  免费   1070篇
  国内免费   1354篇
测绘学   111篇
大气科学   127篇
地球物理   163篇
地质学   4002篇
海洋学   135篇
天文学   774篇
综合类   216篇
自然地理   100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370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280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任永健  张成信  张明明  程烁  高立湧  于汪  赵寒  王畅  张伟胜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52007-2022052007
本文选择大兴安岭北段诺敏大山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该区域侵入岩成因类型、岩浆来源及构造环境。该区侵入岩岩性主要为正长花岗岩、正长花岗斑岩和似斑状正长花岗岩,对其中正长花岗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正长花岗岩侵位年龄为129.5±0.4 Ma,应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区内侵入岩与地层相互接触关系,本区侵入岩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区内侵入岩具有富硅(SiO2= 67.36%~74.09%)、富碱(K2O+Na2O= 8.88%~9.34%)、高铝(Al2O3= 12.56%~16.15%),低MgO、TiO2、CaO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为0.94~1.31,为准铝质—过铝质岩石。微量元素富集Rb、U、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Ti、Nb、Sr、P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岩石Rb/Sr为0.9~2.0,Sr/Y为4.2~7.2,显示出高Sr、低Y的特点,指示岩浆源区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研究成果,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域在早白垩世之前已结束碰撞,诺敏大山地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可能发生在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后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72.
二连盆地是中国东北晚中生代沉积盆地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重要的油气基地。盆地的资源勘查工作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至今盆地白垩系各岩石地层单元仍缺少高精度的同位素定年数据,盆地各凹陷的早白垩世地层、构造演化及其大地构造背景仍存在较多争议。本研究通过对二连盆地朝克乌拉凹陷沉积盖层底部火山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年龄131±2 Ma),结合钻井、地震反射剖面等资料,对凹陷白垩系进行了重新划分,对凹陷的形成时间和演化历史进行了限定。前人沿袭二连盆地白垩系划分惯例,将朝克乌拉凹陷下白垩统自下而上分为阿尔善组、腾格尔组和赛汉组;而本研究的测年结果表明凹陷最下部地层为腾格尔组,而非前人认定的阿尔善组。朝克乌拉凹陷缺失阿尔善组,显示凹陷的形成始于早白垩世欧特里夫期,而非前人认为的瓦兰今期。结合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等凹陷和中国东北其他地区(如燕山、松辽盆地、海拉尔盆地、漠河盆地等)的地层资料,本研究认为包括二连盆地在内的中国东北地区白垩纪强烈伸展拉张环境始于欧特里夫期,区域性的伸展构造环境可能与蒙古—鄂霍茨克洋关闭后加厚岩石圈发生重力垮塌有关。  相似文献   
73.
2011—2013年,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旗额仁高毕地区开展1∶5万巴彦呼热等四幅区域地质调查期间,在原划归泥盆系上统的安格尔音乌拉组的变质粉砂岩、变质泥岩中首次发现大量笔石、海百合茎及腕羽化石。其中,笔石含有Uncinatograptus uniformis (P?ibyl, 1940)、Neomonograptus hercynicus (Perner, 1948)和Neomonograptus falcarius (Koren, 1969)等,时代为早泥盆世洛赫考夫期。从岩性上看,这套地层也与安格尔音乌拉组有明显区别。因此,该套地层系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地区乃至兴安地区发现的下泥盆统底部地层,并归入下泥盆统泥鳅河组(D_1n)。  相似文献   
74.
川东褶皱带作为华南板块中部的“侏罗山式”褶皱,开始形成于晚古生代.自白垩纪晚期开始,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对欧亚大陆挤压的影响,这一构造带乃至华南板块中部又叠加了新的构造变形.但是,目前对于川东褶皱带白垩纪以来的构造演化缺乏足够的认识.位于川东褶皱带东侧、雪峰造山带西麓的沅麻盆地形成于早白垩世.晚白垩世以来,沅麻盆地与川东褶皱带处于同一构造应力场中,因此对盆地内早白垩世红层的古地磁研究对于解释川东褶皱带中生代晚期以来的构造演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在沅麻盆地早白垩世红层中开展的古地磁学研究获得了可靠的原生剩磁分量:Ds=15.6°,Is=42.9°,k=118.6,α95=2.6°,表明沅麻盆地自早白垩世以来发生了4.1°±3.0°的顺时针构造转动.对川东褶皱带周缘白垩纪古地磁数据所揭示的地壳旋转变形,与断裂和褶皱轴组成的构造线迹变化之间的线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川东褶皱带位于齐岳山断裂带东南侧的部分,受印度板块-欧亚大陆、太平洋板块-华南板块间的挤压作用,自晚白垩世以来累积了约50~93 km的右旋错断量.  相似文献   
75.
谭志远 《地质与勘探》2022,58(4):875-886
通过野外实测剖面和镜下薄片观察,于通过野外实测剖面和镜下薄片观察,在川南柏香田剖面早志留世石牛栏组下部发现一套风暴沉积,具有侵蚀底面、砾屑层、粒序层理、丘-洼状交错层理、沙纹层理以及风暴与平静天气形成的沉积物互层等风暴沉积特征。理想风暴沉积序列由6个沉积单元组成,根据剖面不同沉积单元间的排列组合,将其划分为4种风暴沉积序列,各序列间存在一定继承性,由下向上表现为远源型风暴向近源型风暴的转变、风暴强度逐渐增强的过程。结合更靠扬子东南缘的深水剖面重力流沉积的缺乏,可以推断早志留世石牛栏期研究区的沉积模式为碳酸盐缓坡。结合风暴的形成机制以及石牛栏组风暴沉积的发育特征可知(尤其是正粒序层理和典型丘状交错层理):研究区早志留世处于中低纬度的古地理位置,可为上扬子区古气候及古扬子海盆演化提供依据;上扬子区早志留世同期异相地层存有争议,风暴沉积特征为石牛栏组、小河坝组、罗惹坪组等地层提供等时性对比标尺;川南早志留世石牛栏组沉积环境意见不一,风暴沉积为其碳酸盐岩缓坡环境提供证据资料。通过总结前人对风暴岩物性认识,结合上扬子区同期地层油气地质条件,可提供油气勘探新途径。川南柏香田剖面早志留世石牛栏组下部发现一套风暴沉积,发育侵蚀底面、砾屑层、粒序层理、丘-洼状交错层理、沙纹层理以及风暴与平静天气形成的沉积物互层等风暴沉积特征。理想风暴沉积序列由6个沉积单元组成,根据剖面不同沉积单元间的排列组合,将其划分为4种风暴沉积序列,各序列间存在一定继承性,由下向上表现为远源型风暴向近源型风暴的转变、风暴强度逐渐增强的过程。结合更靠扬子东南缘的深水剖面中重力流沉积的缺乏,可以推断早志留世石牛栏期研究区的沉积模式为碳酸盐缓坡。结合风暴的形成机制以及石牛栏组风暴沉积的发育特征可知(尤其是正粒序层理和典型丘状交错层理):研究区早志留世存于中低纬度的古地理位置,可为上扬子区古气候及古扬子海盆演化提供依据;上扬子区早志留世同期异相地层存有争议,风暴沉积特征为石牛栏组、小河坝组、罗惹坪组等地层提供等时性对比标尺;川南早志留世石牛栏组沉积环境意见不一,风暴沉积为其碳酸盐岩缓坡环境提供证据资料;总结前人对风暴岩物性认识,结合上扬子区同期地层油气地质条件,提供油气勘探新途径。  相似文献   
76.
松科二井超深钻探获取了松辽盆地连续沉积-火山岩心,为系统研究中生代松辽盆地形成机制、揭示中国东北地区构造演化历史提供了极好的研究材料。本文对取自松科二井井深-6035~-6084m的玄武安山岩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定年、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松科二井玄武安山岩隶属于火石岭组底部,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141.6±1.4Ma)。玄武安山岩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弧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这些样品显示了一定程度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La/Yb)N=8.40~11.88),具有轻微亏损的Sr-Nd同位素特征((87Sr/86Sr)i=0.70496~0.70478,εNd(t)=1.05~1.61),表明它们很可能源自于岩石圈地幔。早白垩世时期中国东北地区主要受控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南向俯冲和东侧古太平洋俯冲过程,目前研究揭示了前者影响了同期的大兴安岭地区的火山活动,但其影响范围是否延伸至松辽盆地内部尚不清楚。古太平洋岩石圈开始...  相似文献   
77.
兴蒙造山带东段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存在争议,基性岩浆作用是构造演化过程中的良好地质记录. 对贺根山缝合带东段内蒙古科右中旗构造混杂岩带内的杜尔基基性岩和甲哈达基性岩进行了系统的地质特征、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杜尔基基性岩岩性为枕状玄武岩和辉绿岩,辉绿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348.3±2.6 Ma,为低钾拉斑玄武系列,相对富集LILE,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 甲哈达基性岩岩性主要为玄武岩,锆石U-Pb年龄为317.6±3.0 Ma,为钙碱性系列,同样具有HFSE亏损和LILE富集的特点,与杜尔基基性岩相比更加富集LILE和LREE. 结合贺根山缝合带早石炭世蛇绿岩及洋内俯冲作用的研究成果,认为从杜尔基基性岩到甲哈达基性岩的演化,可能指示了古亚洲洋东段早-晚石炭世洋内俯冲的渐进过程,洋内弧从不成熟向逐渐成熟演化.   相似文献   
78.
【研究目的】 澜沧岩群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查明澜沧岩群的物质组成、构造属性、时代及变质变形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重建特提斯的时空格架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研究方法】 在1∶5万详细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开展LA-MC-ICP-MS锆石U-Pb年代学等综合研究。【研究结果】 查明了澜沧岩群的物质组成及变质变形特征,具有基质+块体的构造混杂岩特征,经历了3期变质变形,整体表现为逆冲推覆-增生造山的构造变形样式。通过碎屑锆石、变酸性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合已有的研究资料,厘定其形成时代为早古生代。澜沧岩群中高压变质岩的原岩具有岩浆弧、OIB和E-MORB的特征,说明澜沧岩群经历了深俯冲、增生造山作用过程。【结论】 结合区域已有的研究资料及本文研究成果,认为澜沧岩群不是基底岩系,而是昌宁—孟连原-古特提斯洋俯冲消减形成的早古生代增生杂岩。  相似文献   
79.
藏北尼木冬勒钾长花岗岩大地构造位置为冈底斯火山-岩浆岩带,岩体呈不规则状侵位于古近纪帕那组、新近纪雄巴组火山岩地层中,与各地层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尼木冬勒钾长花岗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总体特征表明区内早白垩世钾长花岗岩主要为准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与原始地幔相比,花岗岩相对富集不相容元素Rb、Th、U、La、Ce、Nd、Zr、Hf等,而Ba、Nb、Sr、P、Ti呈现低谷,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Nb、Ta、P和Ti等高场强元素。通过对尼木冬勒钾长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进而讨论该地区钾长花岗岩的物质源区及构造环境。研究表明该区钾长花岗岩岩浆源区遭受了俯冲板片沉积物熔体的交代作用,具有岛弧岩浆岩特征,为典型的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80.
贵州六盘水地区早二叠世发育一套层序完整、相区分异明显的沉积记录。通过普立幅等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前人对该区地层划分对比研究,认为其岩石地层划分仍有商榷之处。为了更好的反映研究区早二叠世岩石地层的时空展布关系,建立区域地层格架,本文将区内早二叠世地层拟定为三个岩石地层单位及三个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即龙吟组、包磨山组、平川组和薄板灰岩、鱼塘灰岩、肖坪灰岩。该成果对研究NW向裂陷槽早二叠时期在六盘水地区的充填序列、岩相古地理特征等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