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对流层臭氧(O_3)作为最重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对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指标有着重要影响;并通过作用于陆面植被间接改变全球和区域的碳循环以及气候和环境。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对流层臭氧影响陆面植被的观测事实,主要包括其对光合作用、气孔导度、叶面积、生物量、产量等方面的影响;归纳和分析了常用的O_3暴露指数(ozone exposure index)和O_3影响植被的参数化方案的优缺点;并介绍这些参数化方案应用于生态模式和地球系统模式,模拟O_3通过作用于陆面植被对碳、水、能量通量和状态的影响。最后探讨了O_3影响植被在观测、参数化方案及其模拟应用方面亟需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2.
对2013—2015年山西省大气电场监测系统8个观测站点的观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着重分析了山西省中北部地区近地面晴天大气电场的时间变化特征,以及大气电场与SO2、NO2、PM10、PM2.5浓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8个站的日变化均为双峰双谷型,具有典型的大陆型大气电场特征。第一个波谷均出现在04:00—06:00(北京时,下同),第二个波谷出现在12:00—16:00,下午的波谷略低于早晨;第一个波峰出现在07:00—10:00,第二个波峰出现在19:00—21:00,傍晚的值略低于上午。日变化与太阳对地面的辐射和人类活动保持较好的一致。8个站的大气电场年变化为单峰单谷型,波谷出现在夏季,波峰出现在冬季,春季和夏季、夏季和秋季的交界明显,秋季和冬季、冬季和春季的交界不明显。晴天大气电场的变化与大气中SO_2、PM_(2.5)的浓度有较好的一致性,呈正相关,与NO_2、PM_(10)的相关性较差或不相关。  相似文献   
73.
太湖湖泊水体碳循环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垂直压缩三维水动力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无机碳、有机碳、二氧化碳、浮游植物态碳、浮游动物态碳、鱼类态碳、沉水植物态碳、底泥中的有机碳、底泥中的无机碳、底泥间隙水中的有机碳和无机碳等状态变量的太湖碳循环三维模型。并用2000年的实测资料进行了参数率定,用2003年的实测数据进行了校验。校验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校验点次的实测值与模拟值间的误差均小于30%,4个校验点的模拟值和实测值的年平均误差均小于40%,由此可见,模型虽然仍需进一步完善,但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模拟精度,为太湖湖泊水体碳循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湖泊水体碳循环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降低有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74.
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和其他物理学家提出的关于广义相对论的四大预言之一。除了PSR1 91 3 + 1 6引力辐射阻尼的观测提供了引力波存在的间接证据外 ,科学家至今仍没有在实验室中确证引力波的存在。由于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平还不可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强度可供探测的引力波 ,而宇宙中存在大量大质量、高速运动的天体 ,有可能产生较强的引力波 ,天体引力波源自然成为现阶段科学家研究引力波的首选。本文介绍广义相对论框架下预言的引力波性质 ,引力波探测的理论依据 ,共振型棒式天线和激光干涉仪两大类探测器的基本原理 ,引力波探测实验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 ,科学家采取的对策 ,以及爆发型和连续型两类天体引力波源。最后介绍了正在计划中的几个引力波探测空间实验  相似文献   
75.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essence of the significance test of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analysis (SVD), and investigates four rules for testing the significance of coupled modes of SVD, including parallel analysis, nonparametric bootstrap, random-phase test, and a new rule named modified parallel analysis. A numerical experiment is conducted to quantitatively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our rules in judging whether a coupled mode of SVD is significant as parameters such as the sample size, the number of grid points, and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va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ur rules perform better with lower ratio of the number of grid points to sample size. Modified parallel analysis and nonparametric bootstrap perform best to abandon the spurious coupled modes, but the latter is better than the former to retain the significant coupled modes when the sample size is not much larger than the number of grid points. Parallel analysis and random-phase test are robust to abandon the spurious coupled modes only when either (1) the observations at the grid points are spatially uncorrelated, or (2) the coupled signal is very strong for parallel analysis and is not weak for random-phase test. The reasons affecting the accuracy of the test rul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76.
研究了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连续测定干灰化法处理的南丰蜜桔叶片样品中Ca,Mg,Co,Ni,Cu,Zn,Mn,Fe等八种中微量元素的方法.实验表明,本方法连续测定植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具有准确度高、操作简易、设备使用费用低等特点.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不同品质南丰蜜桔叶片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差异,测定结果可用于指导桔农对微肥的施用.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元素中,品质差的南丰蜜桔叶片中严重缺乏Ca,Mg两无素,因此,建议桔农追施硫酸钙和硫酸镁.  相似文献   
77.
基于元构件模型的GIS构件自动组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GIS领域背景下基于元构件模型的GIS构件自动组装,其核心思想是在GIS构件的元构件模型中描述与GIS领域相关的语义信息及构件的构造信息。组装时,以用户输入的任务需求为依据,根据元构件模型中描述的GIS构件语义信息在GIS构件库中查找与任务匹配的GIS构件,根据元构件模型中描述的GIS构件的接口信息、构件间的连接信息及构件规则信息等实现GIS构件运行时的自动组装。  相似文献   
78.
利用Liner的2.5-D时间域声波方程和高阶有限差分近似,研究了2.5维声波方程在时间-空间域中的衰减特性。简单地质模型(水平二层介质)的数值计算结果证实了下列事实:在Liner的声波方程中的最后一项,即含有1/t2的一项对整个计算结果没有影响,因此可以忽略。这一结论与文献中已经发表的数值结果相吻合。同样的结论对于由Williamson和Pratt提出的2.5-D声波方程也适用。  相似文献   
79.
随着城乡建设和市、区经济发展进程不断加快,莱芜市用地矛盾十分尖锐,仍然有粗放利用、破坏浪费土地资源的现象,特别是部分经营者圈而不用,造成土地的闲置浪费.总结了莱芜市国土资源局市区分局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0.
西北地区古代生土建筑物冻融风蚀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西北地区独特的旱寒条件, 一方面使古代生土建筑物得以建筑和保存, 另一方面, 强烈的冻融风蚀作用致使许多生土建筑坍塌殆尽, 导致这一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 通过对古代生土建筑物冻融风蚀的模拟实验, 研究发现, 冻融风蚀是古代生土建筑物毁坏的主要因素. 当冻融次数相同, 随含水量增加, 风蚀强度增大, 尤其是当含水量相同条件下, 随冻融次数的增加, 风蚀量显著增大. 因此, 反复冻融循环作用所引起的土体微结构破坏是古代生土建筑物毁坏的主要原因, 而风蚀又是其主要动力机制. 风洞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 5%LS和10%PS耐冻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蚀性, 因此, 在自然条件严酷的西北地区, 采用该防护材料是对古代生土建筑物进行科学保护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