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0篇
大气科学   9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多普勒雷达产品在人工增雨效果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提供的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回波顶高、风暴体积、体积含水量、反射率因子产品,以及回波面积和降水通量等,对2004年6月28日的一次人工防雹作业前后的有关参数变化进行了分析,对作业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云体的相关参数在作业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对流发展趋势得到减弱。选取合适的多普勒雷达产品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果进行检验,为建立以新一代天气雷达为基础的人工影响天气效果检验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2007年秋季河北地区云微物理结构的飞机探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瑜  银燕  石立新  段英  吴志会 《高原气象》2012,31(2):530-537
利用2007年飞机探测资料,对河北地区云微物理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层云底部云滴数大于中上部,随高度增加粒子直径增大。最大云中液态水含量为0.25g.m-3,底层平均云中液态水含量为0.025g.m-3。层积云中上部数浓度高于底部,云滴数浓度变化范围为10~80cm-3,云滴平均直径为7.56μm,总趋势随高度增加云滴直径先增大后减小。云滴谱变窄、双峰消失与含水量的起伏有一定的关系。综合增雨作业资料,发现有时预设的飞机作业高度并不是十分合理,在飞机性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提高或降低作业高度,人工增雨的效果可能更好。鉴于作业层的温度,9月29日和13日可以考虑使用液氮或液态CO2等制冷剂进行催化。  相似文献   
73.
通过C#和Matlab混合编程,建立了一种高效、人机交互界面友好的PMS数据处理软件。以2008年5月4日石家庄市区与柏乡县的一次飞机探测资料为例,利用该软件分析了石家庄和柏乡两地上空的气溶胶粒子和云凝结核的垂直分布特征。结合飞行宏观记录进行分析,软件运行结果符合大气物理学原理。该软件具有使用简便、数据处理效率高、结果准确美观、算法库的扩展与配置灵活等特点。实践证明,该软件可以很好满足相关业务和科研人员分析处理PMS探测资料的需求。  相似文献   
74.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估算层状云的降水效率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通过多普勒天气雷达VAD(velocity-azimuth display)技术可以反演得到水平线性风场和非线性风场的平均散度。根据连续方程求出不同高度层面的垂直速度,再利用探空曲线计算水汽凝结率。假定云中凝结和凝华的水量全部降落到地面,结合地面雨量计实测资料可以估算其降水效率。用该方法计算华北地区降水性层状云两次降水过程的平均降水效率分别为68%和59%。  相似文献   
75.
李云川  王福侠  戴念军  陈卫丽 《气象》2003,29(11):33-35
利用卫星云图、水汽图、常规天气图、物理量资料对2002年7月17日在华北地区上空出现的中尺度涡旋成因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涡旋产生于斜压弱锋区中;涡旋的生成,是由多个对流单体组织起来的多尺度扰动相互作用的结果;该涡旋是一个浅薄的系统,仅在850hPa流场上有一个辐合点;涡旋的形成没有外来的水汽供应,因而强对流天气主要以大风、冰雹天气为主,在涡旋建立过程中,能量边形成边释放。  相似文献   
76.
爆炸防雹中的云微物理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段英  许焕斌 《气象学报》2001,59(3):334-340
在综合实验和观测结果的基础上 ,提出了能形成大雹的雹胚 ,在它运行增长中常会有一个下伸到 0℃层以下融化 ,又再进入主上升气流区上升到 0℃层以上再次冻结的过程。发生这一过程的位置是雹云的悬挂回波所在的冰雹胚胎帘区的底部 ,如果在这个位置利用爆炸引起由雹胚融化而形成的液滴破碎 ,会改变大雹的运行轨迹 ,从而抑制大雹的形成。同时还利用数值模式模拟研究了该机制 ,结果表明该机制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77.
2018年1月6日河北省出现一次低槽冷锋天气系统,利用两次云粒子垂直探测资料分析层状云结构特征和演化规律,探讨冬季低槽冷锋系统层状云催化条件和催化时机。结果表明:天气系统初期西南风风速中心发生在6500 m高空时,风速随高度呈不连续分布,层状云云顶温度为-29.2℃,中低云层稀薄;3000 m以上云层粒子基本被冰化,云内过冷水含量小于0.05 g·m-3,固态含水量为0.1 g·m-3左右,3000 m以下云层有大量自然冰晶,过冷水低于0.15 g·m-3,不具备催化条件。700—3000 m高度层西南风加强,云内过冷水含量普遍大于0.1 g·m-3;2200 m风速中心风速达16 m·s-1,该高度最大液态水含量达0.38 g·m-3,冰晶浓度为6 L-1,温度为-9℃,适宜催化。低槽冷锋天气系统层状云结构特征和催化条件受槽前西南风强弱和风速中心高度影响,天气系统初期层状云云顶过高、温度过低时,层状云为不可播云。随槽线东移,风速中心高度降低,3000 m以下西南风加强,层状云转变为可播云。  相似文献   
78.
冬季负积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桂芹  齐作辉 《气象科技》2007,35(3):404-406
利用唐山地区11个气象站1961~2005年冬季日平均气温资料,应用统计方法对唐山地区冬季负积温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唐山地区冬季负积温空间分布为北多、南次之、中部最少。②冬季负积温的年际变化呈现3个时段,20世纪60年中期到70年代初为冷冬时段,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为冷冬与暖冬交替出现的过渡时段,90年代后至今为暖冬时段。③冬季变暖趋势北部最明显,南部次之,中部最不明显。针对冬季负积温变化特征,提出了对冬小麦生长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79.
冷涡雹暴闪电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文霞  刘海月  张杏敏  韩根夫 《气象》1998,24(12):18-21
分析1996-1997年4次冷涡雹暴过程中获取的闪电定位713雷达回波资料。其结果表明:在降雹前15分钟,闪电次数存在一个酝酿和跃增过程,到隐雹出现时,闪电次数达到最大值;降雹过后,闪电次数缓慢下降。其中云内闪电和总闪电频数分布与这一现象对应较好。通过对闪电闪击区域与地面和雹位置进行叠加和比较,发现两者吻合较好,应用闪电位置和强度资料与雷达回波图象相叠加,发现闪电出现频繁的区域,正好对应于雷达强回  相似文献   
80.
超级单体单体多单体雹云及其成雹特点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段英  刘静波 《气象学报》1998,56(5):529-539
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超级单体、单体和多单体雹云的流场和水凝结物场,并对其成雹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可长成大雹的雹胚的初始出发区的位置主要由雹云的流场决定,而与雹胚的大小关系不明显;3种类型的雹云的成雹规律是相似的,超级单体之所以可以降大雹,主要是由于流型的稳定和长的生命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