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61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72.
The 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 (YSCWM) was suggested as an over-summering site of the dominant copepod species Calanus sinicus in coastal Chinese seas. Population abundance and structure were investigated by monthly sampling along three transects across the northern boundary of the YSCWM during 2009-2010. Results show that thermal stratification existed from June to October and that the vertical thermal difference increased with depth. Generally, total abundance was lowest in October and highest in June, and the female/male sex ratio was highest in February and lowest in August. Evident spatial differences in abundance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existence of the YSCWM. In June, total abundance averaged 158.8 ind/m~ at well-stratified stations, and 532.1 ind/m3 at other stations. Similarly, high abundances of 322.0 and 324.4 ind/m3 were recorded from July to August inside the YSCWM, while the abundance decreased from 50.4 to 1.9 ind/m3 outside the water mass. C. sinicus distribution tended to even out over the study area in September when the YSCWM disappeared. We believe that the YSCWM may retard population recruitment in spring and preserve abundant cohorts in summer. The summer population was transported to neritic waters in autumn. In addition to low temperatures, stable vertical structure was also an essential condition for preservation of the summer population. C. sinicus can survive the summer in marginal areas in high abundance, but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in terms of C5 proportion and sex ratio.  相似文献   
73.
近半个世纪以来,近海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微藻对C、N、P的吸收容易偏离Redfield比,自身元素组成受到影响。本文探究了在正常、低N/P和高N/P培养条件下,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的元素(C、N、P)组成和其所在培养液营养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硅藻培养液的DIN、DIP和DIN/DIP在三处理组中,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不同;N/P比失衡的培养条件影响了两种硅藻的C/P、C/N和N/P值。高N/P比条件下,C/P值较对照组大幅度增加;低N/P比条件下,C/N值较对照组大幅度增加。而且,三角褐指藻各实验组的C、N、P化学计量比较中肋骨条藻表现出更强的稳定性;同种硅藻在N/P比失衡的培养条件下,P含量的变化幅度均大于N含量,表现出了更强的不稳定性。上述研究为营养限制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4.
海水中总氮和总磷的同时测定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早期总氮和总磷的过硫酸钾法氧化分析分别是在碱性和酸性介质中进行[1,2],样品分别保存,然后分别氧化测定,工作较繁琐。1977年Koroleff用过硫酸钾氧化法同时氧化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使样品的保存和氧化分析工作简化。1981年Valderrama对该方法测定天然海水中的总氮和总磷做了进一步研究,总氮和总磷同时氧化后,水样中的硝酸盐和磷酸盐用手工分别进行分析。Walsh1989年和Karl等1993年曾采用UV光氧化法对海水中总溶解氮和总溶解磷进行同时氧化后,用自动分析对氧化后的无机氮和磷进行…  相似文献   
75.
《海洋与湖沼》2019,50(6):1252-1262
多环马格里夫藻是一种世界性广泛分布的有毒有害藻华原因种。过去30多年里多环马格里夫藻藻华在许多国家频繁暴发且呈快速扩散趋势。过去的研究根据不同地理来源种群在核糖体大亚基基因序列的显著差别,将其分成4种不同核糖体型(ribotype),即东亚型、菲律宾型、美国/马来西亚型和地中海型。但是,不同核糖体型的种群在形态和超微结构上是否也存在可辨识差异尚未见深入研究。为此,本文对从中国青岛胶州湾、美国东海岸和马来西亚近海分离的三株多环马格里夫藻(中国株MPJZBC3、美国株CP1和马来西亚株MPCoKK23)的细胞表面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进一步基于核糖体大亚基序列进行了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首先证明了分离自胶州湾的多环马格里夫藻属于东亚核糖体型,而美国株和马来西亚株均属美国/马来西亚型(中国株与美国株及马来西亚株在1523个碱基的核糖体大亚基序列上相似性为93.6%)。但是,在所有常用的具有分类学意义的细胞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特征上[细胞大小、单细胞或群体及群体细胞数、上下锥形状、横沟位移度(绕细胞圈数)、纵沟形态、顶沟形态、细胞核位置与形状、染色体形状与数目、叶绿体的形状、结构、数目及分布、淀粉核形态等],中国株与美国株和马来西亚株(也即东亚核糖体型和美国/马来西亚核糖体型)都没有明显可区分的差别。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在生活史、休眠孢囊形态和生理学特征(如毒素种类及毒性强弱)以及性别相容性(sexualcompatibility)等方面开展进一步比较研究,以获得对不同核糖体型种群的识别性状。在现阶段有害藻华的野外监测中,尤其是对于不同核糖体型种群可能造成的生物入侵的监测和追溯,多环马格里夫藻的鉴定尚必须以核糖体基因序列作为可靠的判决依据。  相似文献   
76.
原绿球藻──海洋生态学研究的新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0年代末,超微型浮游植物(Picoplankton)的发现导致了对水域生态系统群落结构认识上的一场革命。以聚球藻(Synechococcus)为代表的超微型浮游生物类群成为此后十几年海洋生态学家和生物学家的研究热点之一,并获取了全球海洋的大量资料。人们对海洋能流分配,食物网结构的认识也随之加深了一大步。然而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一类细胞更小、意义更大的超微型类群——海洋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 marinus)又被发现,并再次对以往的观念和概念形成冲击。原绿球藻独一无二的光…  相似文献   
77.
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属于海洋蓝细菌,是目前已知数量最多、细胞体积最小的产氧光合微生物,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大洋的真光层,是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参与者.原绿球藻在适应地球海洋环境的漫长过程中不断进化,是古老生命体——蓝细菌的最新进化形态之一.原绿球藻通过多样的生态型和亚生态型,提高其基因组多样性和环境适应能力,从而使原绿球藻作为一个整体,成为其所在环境的主导物种.文章综述了原绿球藻在生态型分类和分布、生态型分化、亚生态型分化及对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原绿球藻生态型和亚生态型分化的作用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8.
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才被发现和定名,是目前已知的最小的放氧光合自养原核生物。由于其重要的生态、生理和系统发育地位,从一发现,原绿球藻的研究就成为一热点。在短短的10a内,原绿球藻的数量分布、种群动态、生长率和生产力、以及系统发育地位、细胞生理特点等各方面研究均获得了较快的进展。焦念志和陈念红1995年曾对原绿球藻的发现、分布、分类和生理学特征以及生态学意义作过综述,这里,作者仅就近几年研究的新进展并结合自己的工作作一简要的介绍。1原绿球藻的分布原绿球藻最初的发现始于1979年Johnson和Si…  相似文献   
79.
关于沉积物释磷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沉积物是内陆水域磷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沉积物释磷作为内输入磷源,对水域营养水平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例如,人们发现较浅的湖泊夏季中期出现磷浓度高峰,有些浅湖夏季氮成为限制性营养元素;混合湖与分层湖的总磷—叶绿素相关模式有着显著差异等。研究证明,这些现象都与沉积物释磷有关,而且在许多水域,磷的内输入占了总输入的相当比重,其对水域生产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近些年来,国外不少学者对沉积物释磷的机理、制约因素等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这些结论对于渔业经营及环境管理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0.
在胶州湾海洋生态环境GIS数据库的支持下,构筑了胶州湾主要营养盐硅、磷、氮的分析预警系统。该系统主要提供以下两大功能;(1)数据的显示、查询、更新和打印。(2)胶州湾内次月硅、磷、氮的预测值及硅、磷、氮成为抑制海洋浮游植物生长限制因素的概率计算。当上述概率超过了给定的阈值时,系统将发生警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