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1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胡海平  冯金良  刘金花  陈锋 《冰川冻土》2022,44(4):1298-1305
雅鲁藏布江中游堵江事件多发,探索堵江事件之间的关系对理解河流地貌演化有着重要作用。在中游宽谷地区,众多河流堆积阶地中保存着古堰塞湖相沉积物。前人对林芝地区、泽当宽谷和日喀则宽谷的古湖相沉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三个宽谷在晚更新世均发育过古堰塞湖,但三个地区古堰塞湖之间的时空关系仍未可知。在上述基础上,对雅鲁藏布江中游不同河段古堰塞湖的坝体位置、成因、海拔及发育年代等进行总结分析。归纳出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河段分别发育着3个独立的古堰塞湖,成因多为冰川/冰碛物堵江。晚更新世不同河段降水和地貌条件差异,冰川规模变化速率不同,可能导致冰川前进壅塞河道时间不一致;但3个古堰塞湖的消亡时间较为接近,其溃决过程可能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72.
藏东南波堆藏布江谷地古冰碛堰塞湖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东南作为青藏高原内外动力作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是河流堰塞-溃决洪水链式灾害频发地区。研究该区域古堰塞湖的形成与演化,对认识、评估灾害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波堆藏布江谷地保存有一套湖相沉积地层,通过地貌填图和光释光测年等手段,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推测海因里希事件1(H1)以来波堆藏布江谷地可能发生了一期古堰塞湖事件。该古堰塞湖可能是由波堆藏布江侧蚀白玉沟沟口冰碛垄,致使冰碛物滑塌并阻江形成的,古湖的最大湖面面积约为18.8 km2,库容蓄水量约为0.13 km3。该古堰塞湖的形成时间可能介于H1~10 ka之间,其溃决时间可能在~6 ka之后,后期河流溯源侵蚀及下切作用形成了多级以湖相地层为基座的阶地。  相似文献   
73.
河流阶地是地表最常见的地貌之一,常被用作研究新构造、气候事件的材料之一。青藏高原东南缘山高坡陡,有多条强烈活动的大型断裂,是强震多发区,区内的河流往往流经高山峡谷。因此,河谷堆积物除正常河流相堆积外,还有多种其他成因。文章以金沙江中游地区河谷堆积物为研究对象,根据沉积特征和测年结果,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发现有以下的非正常河流相堆积:1)由于河道宽窄相邻,可形成短期雍水湖,从而产生的沉积;2)高山峡谷或地震带附近的河道,因滑坡堵塞河道成堰塞湖,发育堰塞湖沉积;堰塞湖溃坝后,在下游也可产生溃决洪水堆积;3)河道两侧高大雪山冰川导致的冰水相堆积。因此,在高山峡谷地区根据阶地来研究新构造、气候事件时需要极其慎重。研究结果表明,洪水堆积物由于存在不充分曝光,其释光、电子自旋共振年龄会明显偏老、大于下伏正常的河流相样品年龄;金沙江中游涛源一带有高差达400 m、发育在不同高程的同期湖相层,应为同个堰塞湖沉积物;大洼村可见特大滑坡,滑坡体从左岸冲到右岸,滑坡坝拔河高在600 m以上、宽度在2~3 km之间,可以形成巨大的堰塞湖,涛源古湖可能与大洼滑坡相关。  相似文献   
74.
湖相沉积具有高分辨率的沉积记录,而更新世以来的冰水湖泊可以记录冰期与间冰期的地质事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川西高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中国地势变化最为显著的过渡地带,发育较为完整的冰川地貌.川西理塘高原毛垭盆地发育由冰川堰塞湖形成的连续稳定的16 m湖相剖面,为纹层状泥与粉砂互层,在下部层位(深度约12.68 m和13.26 m)发现了由地震触发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其形态特征主要表现为液化卷曲、球-枕构造、液化底劈和层间滑动褶皱变形,通过放射性同位素AMS 14C测年得到两期软沉积物变形事件的年龄为33 850~33 110、37 254~36 042 cal. BP.指示该地区在±37~33 ka期间至少发生过两期古地震事件:早期发生在37~36 ka之前,震级大于7级,晚期则发生于33 ka之后,震级6~7级左右.  相似文献   
75.
田杨杨  姜亮  郭江 《江苏地质》2023,47(2):196-202
为了揭示雅鲁藏布江色东普沟2018年10月17日冰崩—堵江—溃决灾害链的动力演化过程,基于Massflow数值模拟仿真平台,使用Fortran编程语言,根据研究区域地质条件特征对程序进行二次开发以优化Voellmy模型,模拟冰崩—泥石流动力过程;将模拟泥石流得到的堰塞坝体嵌入地形中,运用ArcGIS计算堰塞湖范围及体积,通过Manning模型模拟堰塞湖溃决洪水动力过程。采用分段模拟法再现冰崩—泥石流—堵江—堰塞湖—溃坝的完整动力过程,对泥石流运动过程中的流速、流深,坝体高度,溃决洪水的流深、流速等参数进行定量化研究,为色东普流域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有效支撑。为了揭示雅鲁藏布江色东普沟2018年10月17日冰崩-堵江-溃决灾害链的动力演化过程,采用Massflow数值模拟仿真平台,以Fortran语言为编程手段,根据研究区域地质条件特征对程序进行二次开发优化Voellmy模型,模拟冰崩-泥石流动力过程;将模拟泥石流所得到的堰塞坝体嵌入地形中,采用ArcGIS计算堰塞湖范围及体积,通过曼宁模型模拟堰塞湖溃决洪水动力过程。采用分段模拟法再现冰崩-泥石流-堵江-堰塞湖-溃坝的完整动力过程,对泥石流运动过程中的流速、流深,坝体高度,溃决洪水的流深、流速等参数进行定量化研究,为色东普流域的防灾减工作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76.
季泰 《城市地质》2008,3(3):49-50
该文简要介绍了地震堰塞湖、火山堰塞湖、冰碛堰塞湖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相似文献   
77.
西藏波密易贡高速巨型滑坡特征及减灾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2000年4月9日晚,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易贡藏布河发生巨型高速滑坡。滑坡经历了高位滑动-碎屑流-土石水气浪-泥石流-次级滑坡等过程,具复合性。滑坡由5520m高程的雪山向下高速滑动,历时约10min,滑程8km,堆积于约2190m高程的易贡藏布江,形成坝高54m,长约2500m,库容可达288×108m3,体积约2.8×108~3.0×108m3的滑坡堰塞湖。为了减轻水位上涨对湖区4000多人员的淹没危害和防止滑坡“溃坝”对下游318国道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的危害,采用了在坝体开渠引流降低溃坝高程和湖水库容的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78.
药泉湖地处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部分,是新期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堰塞湖,湖底有多处碳酸气泉眼并有暗河流动,再加上二龙眼矿泉水的注入,形成了世间罕见的矿泉湖。药泉湖有三眼泉水,即翻花泉、南泉、北泉。南、北泉水清澈,翻花泉水混浊,但三泉之水皆可治病。据  相似文献   
79.
岷江上游松坪沟地震山地灾害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对岷江上游主干支流松坪沟河谷地震诱发山地灾害的最新调研资料,在阐述1933年8月叠溪7.5级地震在松坪沟河谷诱发的山地灾害类型及其特基础上,总结分析其发育分布规律,叙述了诱发的崩塌、滑坡和碎屑流等山地灾害及对松坪沟造成的堰塞,形成一系列景观独特的堰塞湖(海子)。文章重点对公棚海子崩塌堰塞湖、下白蜡寨滑坡堰塞湖、上白蜡寨碎屑流堰塞湖等典型实例的形成演化机制进行剖析,最后,提出了恢复和保护松平沟生态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0.
On June 17, 2020, a mudslide occurred in Meilongou of Banshanmen Town, Danba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which blocked Xiaojinchuan River and formed a barrier lake, causing heavy property losses and casualties. In order to grasp the first-hand disaster situation and assist emergency rescue and other disposals, combined with the UAV aerial photography data and post-disaster site survey and other data, the authors used the domestic high-score 2 satellite data as the main data source to carry out the emergency investigation and analytical research of emergency rescue decision about “6.17” Danba River debris flow disaster cha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ffected population is about 65,000 and the nearest emergency rescue teams are from State Grid Danba County Power Supply Company and China Unicom of Xiaojin Country. Five schools, such as Banshanmen middle school, could be used as temporary resettlement shelters. There are six mining enterprises, one important reservoir and one hydropower station affected by the disaster. The debris flow gully is NE—SE distributed, covering about 142,700 m2. And the barrier lake is about 1.03 km2, covering 498,000 m2. The totally destroyed roadbed and road surface were about 2.1 km and there are 9 suspected disaster hidden dangers in the lower reach. Whats more, 25 residential houses and 5 bridges were damaged by the disaster. Two rescue lifelines with good post-disaster accessibility to the severely affected debris flow areas were chosen. With the help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pre-judgment of the affected population by the debris flow disaster chain, emergency investigation of the disaster situation and disaster damage, and the selection of emergency rescue lifelines were successfully conducted, which has great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the emergency rescue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of Southwest China with similar geologic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