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279篇
测绘学   116篇
大气科学   109篇
地球物理   341篇
地质学   434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71.
骆冠勇  钟淼  曹洪  潘泓 《岩土力学》2022,43(Z2):563-574
相对于其他土层,盾构在富水砂层中掘进的风险更大,但目前盾构掘进引起砂层变形的机制并不清楚。依托广州某电力隧道项目,选取一典型富水砂性地层断面对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进行高频率、近距离的监测,得到以下几点认识可供类似的工程参考:(1)富水环境下,相对于均质砂层,隧道处于粉砂+粗砂地层组合更容易发生渗透破坏。此情况下,粉砂层在承受更大渗透力同时,又受粗砂层强烈补给供水,非常容易被侵蚀甚至掏空。(2)地层均匀损失与局部集中损失引起地层扰动规律有较大的不同。地层均匀损失时由于拱效应没集中局部损失的强,其扰动范围、地表沉降及水平位移均更大。水平位移最大值的位置与地层损失的非均匀化也密切相关。地层均匀损失时,隧道两边最大水平位移发生在隧道高程范围内;但地层非均匀损失(隧道顶部局部塌落)时,发生最大的水平位移的位置会明显上移。(3)渗透力的作用使得地层扰动范围扩大。(4)地层损失率受注浆影响严重,隧道附近大,地表最小,隧道上方土体呈松散化趋势。  相似文献   
72.
利用Himawari-8高时空分辨率红外亮温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比冷锋型和暖区型飑线个例("4·13"和"5·6")亮温特征与雷暴大风、地面强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的云顶最低亮温、冷云区平均亮温差异小,但两次过程初生阶段云型不同,"4·13"与"5·6"相比,冷云顶面积较小、持续时间较短、移动速度较快;(2)"4·13"("5·6")的亮温梯度大值区主要位于冷云区东南侧(西南侧),与云团移动方向平行(垂直);两次过程雷暴大风与亮温梯度均具有较好的空间对应关系,亮温梯度增大超前于雷暴大风增强,可作为提前预警指标;(3)"4·13"地面强降水集中分布在低亮温区西侧,原因为风暴顶前移导致强降水与冷云区具有空间位置差异;"5·6"地面强降水则与云顶低亮温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3.
张林  孙启振  许淙  杨清华 《极地研究》2012,24(2):197-203
卫星遥感是南极研究的重要工具。2009年底和2010年初,我国南极长城、中山站的X/L双频段卫星遥感接收系统分别建成并投入使用,此系统可接收美国NASA的Terra和Aqua卫星的MODIS数据、NOAA系列卫星以及我国风云一号卫星的数据,实现了对南极地区天气、积雪、海冰以及南大洋海洋生态等的实时监测,并将在我国多个学科领域的南极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说明了此卫星遥感接收系统的组成结构、运行方式和数据产品种类后,对此系统的使用情况做了一些介绍,对将使用此系统数据开展南极下降风、南极冰雪覆盖及反照率、南极大气和海洋数值模式等各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4.
监控量测是施工安全的保障,但对于一些隐蔽或既有工程的应力应变,传统的监控量测工作可能无法实测,如新奥法隧道围岩及支护各关键点变形规律、盾构隧道开挖对既有桩基内力及变形的影响,以及地下车站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规律等。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就以上3个方面分别进行模拟分析,补充了传统的监控量测,为工程建设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75.
重点介绍乌鲁木齐气象卫星地面站风云三号数据接收系统的组成、原理、接收流程,并对运行中出现故障的应急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76.
乌海两要素自动气象站数据接收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详细介绍了乌海两要素自动气象站数据接收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宏观地描绘了该系统的基本框架、功能组成以及应用软件的开发与设计。  相似文献   
77.
介绍了714S天气雷达接收系统组成及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及714S天气雷达接收机灵敏度比正常值偏低20 dB的故障原因及检修过程.本次故障分析及检修过程具有代表性,不仅适用于714S雷达,对处理其他雷达接收灵敏度故障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8.
针对县级无法及时、完全接收卫星资料的问题,利用VB语言开发了县级MICAPS2.0资料本地化接收系统,使县级气象台站能够共用地(市)级的卫星单收站接收的资料.  相似文献   
79.
1引言近年来,随着气象卫星技术的发展,卫星地面系统也随之更新发展。风云三号极轨卫星地面接收系统是我国新一代的气象卫星地面系统,以接收风云三号卫星数据为主,并能够兼容接收WMO卫星数据。同时将所接收到的数据集中处理并分发。系统中存在多个控制机房且相距较远.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对机房进行远程控制或远程机房应用。本文根据历年来遇到的同类问题的处置经验进行总结规划.并结合现有成熟光电技术设计实践安全改造方案,形成一套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远程机房技术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80.
冯铭业  陈凌  王旭  韦生吉  王新 《地球物理学报》2021,64(12):4364-4377
巽他大陆位于欧亚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俯冲汇聚区域,其地壳结构特征是揭示洋陆过渡带演化及物质能量交换机制的重要依据.本文对巽他大陆及其周缘 19 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波形进行 P波接收函数分析和H-κ叠加处理,获取了每个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平均地壳波速比信息.为了减少参数的主观选择对结果带来的不确定性,研究采用了多种参数组合、综合约束策略.将本文结果与前人 146 个宽频带台站接收函数的研究结果进行整合,我们获得了巽他大陆地区地壳厚度和平均地壳波速比分布,并统计分析了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巽他大陆地壳总体较薄,平均地壳厚度约为32 km,远低于全球造山带平均值,而与全球拉张型地壳平均厚度较为接近,可能反映研究区地壳整体处于拉张应力状态;而呵叻高原盆地地区地壳相对较厚,平均约38 km,与周缘地区明显不同.火山弧地区平均地壳波速比普遍大于 1.81,甚至达 1.87以上,并且壳内广泛分布低速层,可能受到了火山弧地区熔融物质的影响;非火山弧地区平均地壳波速比则普遍小于 1.76,反映地壳组分以长英质成分为主;局部地区高于 1.81,甚至高达 1.99,表明地壳以铁镁质成分为主或存在部分熔融,可能与铁镁质岩浆底侵作用或地幔热物质上涌有关.中南半岛中西部、婆罗洲西北部和马来半岛中部莫霍面 Ps转换波和多次波不明显而且具有多峰特征,可能表明该区域经历了复杂的壳幔相互作用.巽他大陆地区地壳厚度和平均地壳波速比总体无明显相关性,说明上地壳和下地壳结构和成分横向变化复杂;但中南半岛内部呵叻高原附近和东南部火山区两者均呈负相关性,与周围地区明显不同.综合区域构造背景和其他多种地球物理观测,推测稳定的呵叻高原盆地阻挡了印支地块的侧向挤出,处于挤压应力环境并发生上地壳增厚;而东南部火山区则处于拉张应力环境并存在基性岩浆底侵,可能与地幔物质上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